曲陽陽
(黑龍江省宏觀經濟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2015年是黑龍江森工總局真正“停伐”的元年,2015年,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完成產業增加值 212.6億元,同比增長4.9%,林下經濟實現產值299.3億元,占森工總產值的59.6%,林下經濟成為森工總局的支柱產業,使森工總局的產業轉換順利完成。森林生態食品產業是林下經濟的細分行業,指的是對原有綠色食品的升級,以森林環境下野生或人工培育(含養殖)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為原料,不經加工或經過加工的各類食品,具有原生態、無污染、健康、安全等特性。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必將從滿足生存需要向提高生活質量需要轉變。近些年,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偏好向更加注重健康、營養和環保的方向轉變,而森林生態食品的特性正符合消費者的這一需求轉變,未來的市場潛力巨大,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因此,結合自身優勢深入分析黑龍江森工林區森林生態產業的發展潛力將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黑龍江森工林區林地面積858萬公頃,占全省天然林總量的 44.2%;森林總蓄積 8.6億立方米,占全省總量的53%;森林覆被率高達8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1個百分點。黑龍江森工林區是東北“大糧倉”的天然屏障,對東北亞陸地生態系統維系作用十分重要。分布在老爺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等山系的廣袤森林資源,是東北亞陸地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是六大水系(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綏芬河)主要發源地和涵養地,在生態系統的重要地位尤為突出。以林區資源為依托,森工林區努力向生態產業、非木產業和境外開發三個方面轉型升級,營林、木材生產、森林食品、林產工業、種植養殖、森林生態旅游、北藥、清潔能源被定為“八大發展產業”,建設糧豆、經濟作物、畜牧業、特色養殖、食用菌、堅果、漿果、北藥、山野菜、礦產10大基地。按照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建設千億元銷售額大型產業集團的要求做大做強黑森企業集團,已經組建完成的黑森綠色食品集團、黑森旅游集團和森工金融公司,目前各集團公司運營狀況良好。
截止到2017年5月,森工林區重點建設了50個森林食品原料基地和10個千畝北藥種植基地。培育森林食品生產企業75家,建設黑森綠色食品旗艦店26家,加盟連鎖店、代理商200余家。“黑森”商標已成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黑森”品牌全國知名,系列產品達 13大類、500個品種,其中,72種森林食品獲得綠色有機食品標識認證。2016年,森工“三江”林區實現綠色食品產業總產值216.4億元,同比增長8%,稅收7400萬元。直接從業人員29.3萬人,人均經營性收入2.3萬元,并拉動林區內農民45萬人參與生產創收。
從四大優勢產業看,種植業實現產值37.6億元。播種面積544萬畝,其中大豆288萬畝,玉米130.8萬畝,水稻22.5萬畝,其他經濟作物83.4萬畝。糧食年產量116萬噸。糧食倉儲企業18個,倉儲能力達到500萬噸;養殖業實現產值26.5億元。養豬62.1萬頭、養牛7.4萬頭、養羊13.2萬頭、養禽379萬只、養狐貉貂8.8萬只、養殖森林豬2.2萬頭、養蜂17.2萬箱、產蜂蜜6600噸、林蛙放養面積126.8萬頃,產林蛙油5000公斤;森林食品業實現產值44.3億元。食用菌栽培規模9.6億袋,其中黑木耳栽培規模9.1億袋,產量4.3萬噸,漿果人工栽培2.1萬畝,產量0.8萬噸,采集山野菜2萬噸,采集山野果8000噸,采集蘑菇1685噸,采集松茸鮮品100噸;北藥業實現產值7.9億元。年采集山藥材3500噸,人工栽培北藥面積5.7萬畝,產量1萬噸,其中五味子2.3萬畝,平貝1.2萬畝,“兩參”1.1萬畝。
隨著全國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使消費者對食品的效用評價不斷發生轉變,從注重溫飽逐步轉變為提升健康、營養、環境和文化的心理滿足感,對綠色、天然、無污染的食品需求呈剛性增長趨勢。市場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數量、種類和“品質”要求,將對優質林特產品帶來巨大需求。森林生態食品的價值功能具有二元性,一是一般使用功能,首先森林生態食品必須滿足人們對一般食品的基本需求,可稱為森林生態食品的基本價值功能;二是超越基本價值功能而與健康、環保與生態消費品位有關的功能,體現為人們對入口食品的要求從滿足溫飽轉向健康、生態、環保和文化的選擇,可稱為森林生態食品的超越價值功能。從森林生態食品二元特征看,其超越價值功能的消費偏好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增長的趨勢。森林生態食品的超越價值功能與消費者需求偏好轉變的匹配,激發了森林生態產品的發展潛力。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我國綠色食品年需求量3000萬噸左右,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呈現出高、中、低等多檔次消費分化的趨勢。全國綠色食品年總供給量1500萬噸左右,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目前,黑龍江森工林區能夠年產森林生態食品40萬噸,約占全國總供給量的2.6%,由此可見,森林生態食品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
森工林區地域遼闊,山青、水秀、土凈、天藍,林下空間無污染、少污染,環境優勢明顯,是一塊難覓的“凈土”,是黑龍江省開發綠色食品的重點生產區域,是真正擁有“綠色”的地方。浩瀚的林海孕育了豐富的非保護性野生動植物資源2200余種,其中,藥用植物500余種、食用菌30余種、山野菜300余種、堅果和漿果40余種、野生動物250余種,地下還有含鏗、銘、硅等多種元素的礦泉水,為發展森林生態食品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目前,森工林區森林生態食品開發區域僅占施業區面積的 4%。森工林區憑借大森林、寒溫帶、黑土地、大江大湖等優越的自然條件,采取自然采摘和人工種植養殖相結合的方式,發展食用菌、堅果、漿果、山野菜、林藥和林下森林豬、森林雞、森林鵝養殖等產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森工林區森林食品生態優質的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食品加工企業青睞。
基于目前的資源基礎和發展速度,預計到 2020年,森工“三江”林區綠色食品產業計劃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年均增長8%,從業人員增加近10萬人,人均經營性收入提高15%,稅收1.25億元。在保護資源的基礎上,依托森林資源,農業播種面積穩定在540萬畝,預計實現產量120萬噸,銷售收入50億元,安置就業3萬人;養豬72.5萬頭、牛8萬頭、羊14萬只、禽393萬只、森林豬4.7萬頭、森林雞27.5萬只、森林鵝27萬只、蜂18萬箱、林蛙130萬公頃,預計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安置就業4萬人;栽培食用菌栽培規模穩定在10億袋,采摘山野菜4萬噸,栽培堅果面積1萬畝,栽培漿果面積2.8萬畝,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7.9億元,安置就業2.5萬人;種植藥材10萬畝,其中兩參1.5萬畝、平貝1.2萬畝、五味子2.4萬畝,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3.78億元,安置就業5000人。
森工林區森林生態食品產業初步形成,正在積極地向產業化方向努力,但是,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需求的增長和其他產業的發展。企業普遍是大而不強、廣而不精,造成森林生態食品產業發展出現瓶頸。為適應新常態,做大做強森工林區森林生態食品產業,借助資本市場的巨大融資能力是破解目前困境的方式之一,森工綠色食品集團公司上市將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再造治理結構,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重構盈利模式。
目前黑龍江省森工總局正在摸索上市融資的路徑,初步形成三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重組龍江森工(集團)總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重組龍江森工(集團)總公司,集團下設森林旅游、綠色食品、蛋白質飲品、森林經營、木業、海外開發、建筑開發、礦業開發等子公司。健全完善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再造集團公司治理結構,加速推動森工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強力推進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等企業上市,全面實施資本運營戰略。
第二步:組建森工上市公司主體。建立分層次的松散型黑森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核心層企業包括黑龍江黑森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和森工林區規模以上的12家國有加工企業;半核心層企業包括森工林區18家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松散層企業包括各類生產基地、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生產大戶等共計32家。公司依托森工林區資源優勢,以林區綠色食品基地為依托,以林區現有的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為基礎,以黑森綠色食品集團公司為銷售龍頭,構架成原料基地、生產加工、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集團公司。
第三步:推動森工綠色食品集團上市融資。組建林業資產池。將綠色食品資源、資產分類排查、確權評估,清產核資,厘清森工系統林業資產數量范圍,構建林業資源、資產評價模型,組建林業資產池。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對森工綠色食品集團注入發展基金,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混合所有制集團股份公司。上市融資,力爭在2年內集團業績達到國家要求的上市公司標準,將林業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實現資產變資本、資本證券化,推動社會投資主體參與林業建設,培育壯大森工林區新增長領域。
本文從森林生態食品產業的需求側、供給側、效益方面、產業未來發展模式四個角度對黑龍江省森工林區發展森林生態食品產業的發展潛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四個結論:
一是發展森林生態食品產業符合市場需求。目前市場需求正在慢慢轉變,食品的健康消費必將是社會消費的趨勢與主流,森林生態食品具有二元價值功能的特性符合消費者消費需求理念的轉變,是可以深度發展和開發的藍海產業。
二是森工林區發展森林生態食品產業具有比較優勢。森工林區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發展森林生態食品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加之部分品牌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得到消費者的信賴和認可,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發展森林生態食品產業創造效益明顯。森工林區停止商業林的采伐倒逼林區的轉型發展,而發展林下經濟是林區轉型的重要方向,森林生態食品是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抓手,在創造產值、利稅、增加就業方面都有巨大的拉動作用。
四是森林生態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必定要借助市場化模式。為適應新常態、發展壯大產業規模,森林生態食品產業必定要走市場化的道路,在產業模式上應借助現代金融市場的力量向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方向發展。
[1]李文鵬,許修宏.關于黑龍江省森林食品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J].林業科技情報,2013(2).
[2]黑龍江省政府常務會議確定的中觀層面新增長點分析報告[R].省政府辦公廳,2017.
[3]劉琳.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林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5.
[4]陳紅,宋陽等.黑龍江省森林食品產業品牌競爭力層次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08(2).
[5]石媛,孟慶峰.黑龍江省森林食品發展現狀與趨勢[J].中國林副特產,2011(2).
[6]王有志,宋陽.基于 SWOT+AHP方法的黑龍江省森林食品產業發展戰略定位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09(5).
[7]王巖,馬阿濱.轉型背景下的黑龍江森工林業科技發展研究[J].森林工程,2015(6).
[8]劉厚根.林區經濟轉型時期接續產業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業經濟,2012(3).
[9]陳紅.基于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森林食品產業發展潛力分析[J].林業經濟,2006(8).
[10]馬一梅,趙輝.綠色產業借“網”力加速前行[N].黑龍江日報,2015-07-30.
[11]王花.黑龍江省國有森林資源配置的影響因素和效率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