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晶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60)
近年來各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數量激增,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竣,在這種情形下,實習已成為大學生就業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當前法律不完善,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勞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大學生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骨干力量,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要職責,因此針對于大學生實習期間勞動權益受損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規制和規章制度,在法律上對大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權和社會保障權給予有效的保障,為大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實際工作中,實習大學生勞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頻繁發生,但由于國家層面立法缺失,從而導致大學生維權難度較大。
在當前法律界中對于大學生實習期間是否受勞動法保護一直存在爭議。通常有二種不同的觀點,其一,認為大學生實習期間為實習單位負責效力,與實習單位之間形成了實際上的勞動關系,與學校相脫離,因此應該享有勞動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其二,大學生與我國現有法律中關于勞動者的概念的解讀存在不符合的地方,因此無法與勞動法中所保護的勞動者相等同。而且在實際中還以后一種觀點為主流。因此當前大學生實習期間法律身份缺失,導致其在實習過程中需要享有的勞動權益內容十分模糊。
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對于大學生實習期間用人單位是否要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在大學生實習期間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都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即沒有針對于雙方權利義務的書面文件。實習期間大學生和實習單位之間權責不明,一旦學生勞動權益受到損害,則得不到及時合理的救助。雖然當前大部分高校都擬有需校方、實習單位和學生本人簽署的實習協議,但協議的具體內容對于學生在用人單位實習期間自身的權益保障方面的內容涉及較少。再加之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急于找到實習單位,自身法律意識淡薄,當勞動權益受到分割時,也很難受到法律的保護。
當前還沒有針對于高校大學生實習期間勞動權益保障的立法,而且由于實踐操作中,實習大學生與勞動者的身份不符,因此也無法運用《勞動合同法》來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迫于競爭壓力,其在實習過程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在實習過程中,大學生被迫辭職和克扣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需要做好大學生實習期間勞動權益的保障工作,實現對大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
當前部分國家和地區關于學習大學生勞動權益的保障都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于這種情況,我國也可以在實踐操作中積極的參照相關國家的立法,進一步對實習大學生特殊身份和需要享有的勞動權益進行明確。由于實習大學生身份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具體實習過程中,可以對實習大學生的平等實習權、勞動信息知情權、休息權、勞動報酬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等享有的權利內容進行明確,同時還要參照具體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利,來制定實習大學生實際需要享有的權利內容,以此來實現對大學生實習期間勞動權益的有效保障。
針對于當前大學生實習期間勞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問題,國家需要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避免由于法律缺位而侵害大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權益,實現對大學生利益的有效保護。由于大學生在實習期間自身處于劣勢的地位,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實習期延長、待遇低及克扣工資等情況。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建立大學生實習法規,對大學生實習期間享有的權利進行明確,以此來保障大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權益。
對于大學生實習期間自身權益無法維護的情況,其根源就在于企業與大學生之間沒有簽訂具體的實習協議,這種情況下,一旦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想在維權則會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當前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加大對勞動合同簽訂情況的監督,督促實習單位與實習大學生之間簽訂具體的勞動協議書,這樣一旦大學生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想要維權則具有一定的依據,而且簽訂勞動協議后也能夠證明大學生與實習企業之間的勞動關系,在實習過程中當大學生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則可以依據勞動協議書來維護其合法的勞動權益。
在實習期間大學生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一旦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其對維權具有一定的恐懼性,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較為被動,部分甚至放棄了維權,大學生這種淡薄的維權意識更使用工企業有恃無恐。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在大學生實習期間,需要對大學生與高校之間、實習學生和實習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進行明確,這樣即使學生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能夠以此作為憑借,維護好自己的利益。同時當存在實習大學生違約情況時,實習企業也能夠有效的維護企業的利益。這其中高校作為中間人,需要做好大學生勞動權益的維護工作。另外,大學生自身也要不斷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學校在日常教學中要對大學生普法教育給予充分的重視,這樣一旦大學生實習期間自身勞動權益受到侵害,則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維權,實現對自已應享有勞動權益的主動保護。
針對于實習時大學生的報酬,當前我國現有法律法規還沒有硬性的規定,部分實習單位會對實習大學生提供一定的補助,還有部分實習單位會向實習大學生收取一定的實習費用,各種情況都存在。針對于這種情況,需要加快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實習大學生報酬制度,確保實習期間大學生在付出勞動的同時,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另外還可以通過構建實習網絡機制,即將大學生的實習信息在網絡上進行發布,對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并以此來證明實習大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通過構建實習網絡制度,網絡輿論也會監督用人單位,這對于用人單位規范其自身行為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實習責任險,指實習單位和學校作為被保險人,在其組織學生實習過程中所造成的實習學生的人身傷害,依法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的保險制度。域內外國家及地區的先進經驗表明,引入社會保險機制,將學生實習期間可能遭遇傷害事故的賠償責任交由社會分擔,可以拓寬賠償渠道,保證賠償額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校方、實習單位與學生在實習傷害事故發生之后的后顧之憂。具體做法,可由國家統一立法強制規定必須為實習大學生辦理實習責任保險,費用由學校和實習單位依約定按比例分攤。
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將大學實習生納入勞動法的保護范疇是必然發展趨勢,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濫用實習生的情況,并能夠進一步規范市場用工行為,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構建。而且對于學校而言,能夠實現對學生實習權益的保障,學校能夠積極主動為學生聯系實習基地,并對學生的安全和待遇問題給予更多關注,使學校的責任得以增強。實習學生也沒有后顧之憂,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來。
[1]楊杰.淺析大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權益法律保護問題[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4(02).
[2]陳秀君,韓世強.頂崗實習的國際比較及制度完善建議[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3]黃培,馬燕生.法國修訂法律維護學生實習權益[J]..世界教育信息,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