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坤 吳秀文 郝會穎 趙長春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數理學院 北京 100083]
物理教學新思想新視角
團隊實踐在大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申 坤 吳秀文 郝會穎 趙長春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數理學院 北京 100083]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團隊協同合作技能越來越受到就業單位的重視,也成為我國高等院校近年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本文作者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2011—2012年度擔任助教的經歷,從課程設置、授課情況等幾方面,詳細介紹了團隊實踐環節在該?;A課程中的授課情況.通過比較國內外在團隊實踐教育方面的異同,為我國高等教育基礎課程設置的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中荷教育比較 基礎課程教學 團隊協作實踐
21世紀以來,在物理學領域先后出現了幾項重大突破,例如CERN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類希格斯玻色子,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等.上述突破除了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設備能力大幅提升的原因外,這些重大科學成就的實現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都是大型團隊協同合作的結果.在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領銜研究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也是團隊協作科研的成功典范.
隨著科技發展所帶動的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越來越多的工作離不開團隊協作的技能,團隊協作技能作為一項核心能力,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招聘員工的重點考察指標.那么在本科教育中,如何運用團隊協作技能,受到中外高校教育教學的關注.在將團隊協作實踐融入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方面已有許多報導[1~3],但是縱觀我國目前在團隊協作實踐方面的教學改革成果,大多作為一種考核的手段[4~6],應用在課程考核等綜合考察環節,較少應用在低年級基礎課程教學方面[7].而反觀國外大學,由于教育資源更為豐富,以及教育方式的差異,團隊協作在基礎課程教學中有廣泛的應用[8,9].由于團隊協作技能在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將團隊協作技能培養與課程教學尤其是低年級基礎課程教學有機結合,是我國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文作者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多次作為助教參與該校本科生團隊協作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詳細了解了團隊協作實踐在基礎課程中的培養模式和特點.為了更好地介紹國外大學在此方面的教學現狀,本文將在課程設置、教學環節等方面,就中外大學在團隊協作教學方面的差異展開討論.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是荷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學(QS排名15),被譽為“歐洲的麻省理工”.除了在科研方面的影響力外,該校在工程技術領域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在荷蘭國內和國際上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專業設置幾乎覆蓋所有的工程科學領域.該校本科生課程設置為3年,包含課程學習,團隊項目實踐,以及畢業設計實習部分.在課程設置上非常重視理論知識在實際工程技術中的應用,把其作為教學的重要方向,這在一年級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中有所體現.
《技術科學引論》是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基礎課程之一,和其他理論基礎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同步開設,結合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以小型團隊形式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本文以《技術科學引論》課程為例,著重介紹本課程的設置特點和團隊協作實踐部分的教學特點.
2.1課程設置概況
該課程授課時間為一個學期48課時,由一名教師主講,并有8~10名助教共同參與授課,助教由各院系的博士研究生擔任.本文作者2009—2014年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有幸在此門課程中擔任助教.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負責課程內容的講授,助教負責理論課程之后團隊實踐部分對學生的輔導.
2.2課程理論部分內容
作為理工科大學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技術工程師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問題無法直接地從所學的理論知識中找到答案或解決辦法,因此就需要把現有的信息收集起來,在此基礎上分析從而找到解決辦法.在這些情況中,學生更多的是作為團隊的一分子,而不是單獨地處理和解決這些工程技術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在大學教育中就掌握作為團隊成員,如何從全局的角度把握問題的關鍵,找準自己的角色,為解決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理論講授部分,學生將學習到如何將問題轉化為物理/數學模型;如何判斷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尋找所需信息,以及如何批判性地審視信息并加以利用.
2.3團隊實踐具體環節
2.3.1 講授
主講教師對所有參加課程的學生集體授課,圍繞以下3個問題展開教學:
(1)如何將工程技術問題抽象成物理學模型;
(2)如何通過分析模型確定解決該問題所需的信息;
(3)如何搜索信息,以及如何評判性地審視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
2.3.2 分組和題目設置
對所有學生按學號隨機分組,大約5~10人一組.并根據學生的物理和數學基礎,設計出簡單和較難的2個工程技術問題,要求他們在3周和5周的兩個時間段內完成.第一個課題結束后,由助教對小組成員的表現和課題報告進行評估,并會同主講教師協商,來決定該組學生能否進入下一階段的課題.
2.3.3 學生課題進行環節
學生可上網尋求解決問題方案,也可查閱圖書館文獻,但須在上課時間(每次課約4 h,每周兩次課)并且在指定教室內完成.在實踐環節進行過程中,助教需全程觀察學生開展工作的情況,分別從“工作計劃的制定”、“成員間任務的分配”、“信息收集”、“批判性地審視新信息”以及“信息的使用情況”幾個方面對該組學生的課題進展情況進行評估,督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項目.在課題進展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
2.3.4 課題報告撰寫
小組成員在課題進展的最后階段,從課題背景、相關信息的批判性選取、問題解決方法、具體的解題過程、與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的聯系幾個方面撰寫研究報告.助教對研究報告進行批改,并給出建議.
本文從課程設置、授課流程以及考核標準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基礎課程授課中團隊實踐環節的具體情況,結合我國大中專院校大學物理等本科基礎課程情況,對于如何將團隊實踐理念與基礎課程有機結合,筆者有如下兩點感想:
(1)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團隊實踐,勢必需要數量較多的、且具有一定項目研究經驗的助教(通常是高年級研究生或博士生).這對于教育資源不慎充裕的一些大中專院校而言有較高的難度,在985等科研實力較強的高??尚行暂^高.
(2)由于團隊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自行上網或在文獻數據庫中搜索相關知識,且為確保項目在助教的觀察和指導下完成,以及項目完成的獨立性,要求學生須在規定時間、指定教室中完成所要求的問題任務,因此除了高水平的助教外,對學校的電腦硬件、網絡覆蓋程度、文獻數據庫的接入等硬件配置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國大部分大中專院校已具備這樣的硬件水平.
在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指引下,我國許多高校近年來在本科生中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計劃,與本文介紹的團隊實踐相比較,都是圍繞實際問題以小型團隊為單位,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及網上搜索到的相關知識,團隊成員間相互配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主要區別在于“大創”項目多是學生自己組織在課下完成,在項目具體執行過程中(尤其是團隊成員協同合作方面),并沒有教師的指導,且時間上也無特別要求,并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因此經常會出現一個團隊成員(或幾個)由于個人興趣或研究能力較強,承擔了大部分或全部工作,而團隊成員的協同配合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因此國外高校的團隊實踐培養在這幾方面是值得我國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鑒的.
本文從課程設置、授課環節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團隊實踐的具體情況,比較了和國內高校中“大創”實驗等已開展的團隊實踐項目的區別.在團隊協作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團隊協作技能作為一項重要技能,將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將團隊實踐融入大學基礎課程教學,將很可能是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之一.本文通過筆者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作為助教參與團隊實踐項目的經驗,希望能夠為國內高等教育基礎課程設置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一點借鑒意義.
1 葉勇.基于課題研究的本科生跨專業實習模式探索.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5):586~588
2 白中科,袁春,付宗堂,等.試論大學課堂教學與畢業論文(設計)中的創新思維.中國地質教育,2006,15(4):133~135
3 彭小玲.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實踐創新團隊的構建.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8(4):91~93
4 任濤,王碧琦,呂筠.北京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階段專業課程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效果評價.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5,35(4):563~567
5 戴振東,吳慶憲,陳夏初.大學本科教育中創新意識培育的試驗和思考.教育教學論壇,2015(42):82~85
6 郭振軍.電氣控制系統實訓課程教學實踐探索.學園:教育科研,2011(23):63
7 劉竹,江智霞,蔣德玉,等.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中華護理教育,2016,13(2):103~105
8 曹雁,吳英策.國外團隊成員協作與知識分享行為研究新進展.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8(2):25~28
9 郝容.由團隊協作課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8):259~260
TheApplicationonTeamPracticesinUniversityBasicCourses
Shen Kun Wu Xiuwen Hao Huiying Zhao Changchu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Beijing 100083)
Teamwork ability is now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the refined social labor division develope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ducation reform directio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teaching assistant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 in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rom 2011-2012, the teamwork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foundation programs is briefly introduced from several points of view. By comparing the teamwork education both at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fundamental courses in the universities.
Comparison on the high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fundamental courses education;teamwork education
*“‘慕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GYB201528;“大學物理‘4+2+1’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項目編號:JGYB201423;“多元化物理類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教學模式創新”,項目編號:2014-ms132
申坤(1984- ),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相變行為.
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