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卓越(浙江財經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產業經濟視角的物流服務信用監管的制約及對策
鄭卓越
(浙江財經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是我國物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指出國內物流企業的失信現象越來越普遍、信用監管壓力日益加大的現實,并從產業經濟的視角,分析了物流服務信用監管中存在的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空間分布和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制約。根據這些制約因素,提出了完善物流服務監管體系的對策建議。
物流服務;信用監管;產業經濟
近幾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迅速,2015年全社會物流總額高達220萬億元,與5年前相比增長了70%左右,5年的年均可比增幅達到8.7%。在物流業規模總體不斷擴張的同時,物流企業的失信現象也越來越普遍,合同違約、拖延服務、企業信息虛造等現象時有發生。物流行業的信用缺失,不僅有損我國物流業形象,降低產業發展效率,還會對國家整體信用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因此,構建有效的物流服務信用監管機制勢在必行。文本用產業經濟的視角對我國物流服務信用監管的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從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空間分布和產業發展政策四個方面,探討當前我國物流服務信用監管方面存在的各種制約,并基于這些制約提出優化我國物流服務信用監管體系,增強物流服務信用監管水平的對策建議。
2.1 產業組織的視角:“多重”屬性產業具有較強的信息不對稱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程度的不斷提升,物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同時行業、政府和學術界對物流產業的概念定義也不斷趨于一致。就目前大眾普遍的觀點來看,物流產業一方面擁有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物流服務的功能,具有獨立性的服務產業特征;另一方面也扮演了生產和銷售環節的中介角色,從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內部管理來看,物流業又是一種從屬于生產銷售內部業務的非獨立性產業。隨著二三產融合不斷加速和互聯網技術不斷普及,物流業的功能進一步擴大,通過物流業務不斷滲透,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內部物流服務不斷實現外部化,同時在整條供應鏈上不斷趨于一體化,因此物流服務加速了經濟利益的不斷共享。
由此可以表明,物流產業是一種具有多元化復合功能的產業,其具有“多重”屬性的產業形態。根據這種界定,物流業的一大重要屬性特征便是“多重”屬性。物流產業功能并不只是像倉儲、揀選、中轉、包裝、運輸、配送等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依托產業鏈形成相互關聯,從而形成一個龐大、復雜的物流系統。根據這種屬性,物流產業組織的活動也帶有多重屬性,既包括物流企業的活動,也包括企業物流的活動。
從產業組織視角來看,物流業作為一個具有“多重”屬性的產業,其行業內部的活動也應從系統化的視角出發,從倉儲、配送等基礎環節拓展到采購、加工、包裝、分銷等多重環節,從而可以使物流產業相關組織鋪滿整個供應鏈。但是,因為在供應鏈上進行信息傳遞時難免會出現信息數據丟失的現象,于是信息不對稱性就不可避免存在,因此源于物流服務各個環節的風險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由于整個物流產業組織系統是多元復雜的系統,物流企業內部以及與生產、銷售企業之間存在復雜的外包協作關系,在外包協作過程中很可能由于這種信息不對稱而產生信用上的風險。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物流產業組織運行過程中,物流企業一般都是依托代理人來辦理各種事項,在這一過程中,委托人對代理人提供了一種權利信用,代理人根據這種委托-代理關系而為委托人服務,并獲得一定報酬。若委托人允許代理人自行付運費,那么代理人便可占用一定的貨物運雜費,于是代理人不僅享有權利信用,同時也享有了資金的信用,這便產生了更多的信用風險。物流企業組織若承擔了物流服務的發起者和總承包人,很可能會選擇分包的形式,將一部分物流業務甚至是全部物流業務外包給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這樣一道道中介的存在就很可能會引發物流服務上的企業失約現象,從而提高了物流服務的信用風險,也提高了對物流服務信用監管的難度。
2.2 產業結構的視角:第三方物流服務帶來了企業主體之間的信用博弈
從產業結構的視角來看,物流產業囊括了第三方物流業、物流系統業、物流基礎業、企業自有物流業、物流技術服務業等。在物流產業結構中,第三方物流業相對而言是最復雜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包括了倉儲型企業、運輸型企業、配送型企業等。第三方物流企業是脫離生產型企業和銷售企業而獨立存在的企業。在物流渠道中,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與產品供應商之間簽訂合同,在一定的時限內為其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一些沒有自有物流服務功能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無疑為它們的對外商貿活動搭建了重要橋梁。
當前,第三方物流企業往往是物流服務信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發展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無論是產業發展需求還是民生需求,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未實現自有物流服務供給的企業在決定通過第三方物流實現物品貿易之后,首先應該考慮的便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選擇問題。選擇合適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是物流服務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對于企業培育競爭優勢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于是,生產者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形成博弈。部分物流服務供應商在與產品供應商洽談時依托自身信息優勢而加大虛假宣傳,夸大自身服務水平,誘導處于信息劣勢地位的產品供應商做出合作的決策。這使得很多企業在現實中沒能選擇合適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其結果則是因為合同要求過高而無法完全執行,造成了產品供應商的效率損失,影響了物流服務的信用。
另外,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物流活動中時常會選擇自己承擔部分物流業務,而將部分業務再次外包給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里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選擇信譽良好的物流分包商。一旦選擇信譽度較低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將引來較大的物流服務信用風險,違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加大,不僅影響原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信譽,更使產品供應商的利益受到影響。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務帶來了企業主體之間的信用博弈,信息傳遞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對稱問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違約失信導致整個物流服務的效率降低。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信用監管方式,將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2.3 產業空間分布的視角:網絡化布局和屬地監管之間存在矛盾
隨著物流網絡的不斷發展,各種物流信息越來越復雜,企業對于物流網絡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高,物流產業發展需要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物流服務網絡化發展得以實現,物流網絡跨區域化發展得以實現,物流產業的信息流、資金流與商流之間的及時融合得以實現。網絡技術成為物流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為物流服務提供了經濟合理的方案。但是,物流產業的特征需要物流企業在不同的行政區域下設立網點,確保物流業務順利完成。本世紀初,國家工商總局就推行了企業信用監管改革,以屬地監管為核心,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以信用監管為措施,以提效增質為目的,建立企業信用監管分類評價體系。從產業空間分布來看,物流企業并不是單純的一個區域的物流企業,而是存在多個區域網點的企業,這導致網絡一體化布局與屬地監管之間存在了矛盾。由于推行屬地化管理,一個地區的監管機構只對該地區的物流企業進行監管,而沒有對外地的分支的監管權限,導致監管出現斷鏈,難以完成監管。
2.4 產業發展政策視角:管理職能多頭化,物流企業信息游離化
物流產業涉及運輸、海關、稅務、城管、經貿等多個部門,多頭管理使得物流產業的信息有理化,大量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需要多個部門的相互配合。目前,物流產業由于缺乏主管部門,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不協調。一方面,產業在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設置中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該管理體系導致地方之間、部門之間的權利與責任出現交叉的現象,部門之間、地方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協調。另一方面,物流產業設計多個部門分管,如水路、公路、河運由交通部門管理,航空運輸由民航部門管理,倉儲、流通加工、外銷等都涉及不同的部門。管理職能多頭化導致物流業缺乏統一的管理,各個部門的管理方式與管理體系都存在不同,因為管理機制體制的差異性,導致物流產業發展中出現了很多瓶頸,形成了多部門的多頭管理狀態,使得物流監管難度加大,監管水平難以提升。
部門管理、地方管理的差異性,導致我國物流產業在管理機制體系上的協調能力較差,物流管理職能多頭化導致物流監管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復監管,物流企業的信息也游離于各個部門之中,難以形成高效的、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游離于各個部門的信息也存在差異性,這也加大了物流產業的監管難度。
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物流企業發展,健全我國物流產業信用監管體系,本文通過對物流產業的組織、結構、空間分布、發展政策進行分析,從產業經濟學的視角提出提高我國物流服務信用監管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3.1 優化物流服務行業信用體系
物流服務的信用體系是以市場信用為基礎產生的委托與代理的關系。物流服務信用涉及多個物流服務主體,存在多種復雜的協調機制、物權控制、資金結算等方面,尤其是存在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服務需求時,只有健全的物流服務信用體系,才能構建科學的物流服務監管機制。針對我國物流企業信用的現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優化物流服務行業信用體系:一是物流企業以客戶為中心,以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自覺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二是明確物流的產權,物流企業在合作中自覺保持較高的信用,從企業的長遠利益考慮,杜絕出現投機主義與道德風險。三是政府應加強對信用中介機構的監管,包括信用評級機構、信用咨詢公司等,實行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依法追究提供虛假信息的信用中介的法律責任。
3.2 加強企業與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
在傳統的供應商關系中,物流企業通常不是視為合作伙伴,而是作為外部供應商的角色出現。受國際與國內競爭環境的雙重壓迫,企業需要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形成長期合作的關系,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才能減少雙方之間的博弈,走出“囚徒困境”。如GM與CTI物流企業合作,該物流企業不僅為GM提供物流服務,還為GM提供原材料。為了加強兩個企業的合作,GM與CTI共享了大量的生產銷售數據。共享信息數據不僅降低了物流交易成本,還降低了企業的信用風險。一方面,物流企業要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能力,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嚴格管理分包商。另一方面,物流企業要與保險公司合作,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避免由于巨大事故而出現高額的賠償責任。
3.3 營造良好的物流服務信用氛圍
物流企業的信用監管不僅要從自身的信用著手,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物流服務信用氛圍。一個良好的信用氛圍,不僅有助于提高物流企業的信用水平,還可以緩解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壓力。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應為信用氛圍營造作出一些努力,成立專門的信用監管機構,征集各個部門物流企業的信用狀況,建立統一的信用系統,盡可能降低企業信息的不對稱性。信息的公開化不僅降低了物流企業信用風險,也有利于對失信行為進行監管。完善我國信用法律法規,加強對物流服務企業的信用評價,為物流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良性競爭有利于各個企業恪守誠信準則,促進物流服務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3.4 健全政府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
物流橫跨多區域多行業,涉及諸多監管部門,必須健全政府各個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才能形成監管合力。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我國可設立專門的物流部門負責協調管理物流企業,綜合協調物流服務的各個環節。由物流服務負責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貫徹落實現代物流發展中的相關政策措施,對物流服務企業實施統一的監管政策,實現各個部門對現代物流的統一領導與監管。
[1]韋桂麗,王耀球.物流企業的信用體系和信用增級[J].物流技術,2010,(Z1).
[2]田江,陳晨.第三方物流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J].科學與管理,2016,(2).
[3]王璇,郭偉晨.關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信用評價的分析研究[J].開發研究,2011,(4).
[4]王志宏,洪余芬,邵奇明.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與客戶企業間的商業信用激勵協調[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6).
An Industrial Economy Perspective on Lim i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edit Supervision of Logistics Services
Zheng Zhuoyu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redit supervision practice of the domestic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its inadequacy,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economy, analyzed the limitation of the logistics service credit supervision system in term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etc., and at the e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ogistics service supervision system..
logistics service; credit supervision; industrial economy
F252.1
A
1005-152X(2017)04-0055-04
2017-03-03
鄭卓越,男,浙江溫州人,浙江財經大學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7.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