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軍(1.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2.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21)
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現代物流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
戴 軍1,2
(1.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2.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21)
長江經濟帶戰略是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背景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的國家級戰略,在全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示范效應。支撐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核心關鍵在于人才戰略,其中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現代物流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長江經濟帶建設急需的現代物流人才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才發展存在的五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培養建議。
長江經濟帶;現代物流;港口物流;人才培養
1.1 長江經濟帶戰略
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2016年9月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格局。“一軸”是依托長江水道,發揮武漢、重慶與上海的區位核心作用,構建上中下游沿江綠色發展軸;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為“兩翼”,通過物流運輸的互聯互通,促進南北兩翼腹地重要節點城市的產業集聚能力;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為長江經濟帶的“三極”,旨在利用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指加強“三極”城市群以外的地級城市與中心城市的聯系,帶動地級城市的經濟發展。
長江經濟帶建設主要以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為核心軸線,給沿線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慶、四川、云南、和貴州9省2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充分發揮長江核心軸線的地利優勢,堅持軟件與硬件建設相結合,構建物流網絡順暢、安全高效的水路綜合運輸體系;二是加強鐵路、公路與水路運輸的無縫對接,激勵中上游地區主動承接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進一步通過技術引進、消化與吸收,推動沿線產業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升級;三是在長三角地區的引領示范下,大力建設跨江聯動的城市群(江淮、兩湖、成渝等),配套建設沿線大城市、衛星城市和中心集鎮等多層次城市發展格局,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號召。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要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堅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依托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這三大城市群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抓好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關檢直通,高起點高水平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1.2 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現代物流人才現狀
長江經濟帶戰略已經升級為國家級戰略,在全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示范效應。支撐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核心關鍵在于人才戰略,其中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現代物流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里的現代物流人才應是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綜合型物流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供應鏈知識為基礎,契合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機遇,匹配長江經濟帶的物流發展需求。長江經濟帶沿岸的港口作為國際貨物與服務貿易的窗口,依托港口物流優勢發展國際化物流,促進長江經濟帶物流交通網絡的建設與發展。長江經濟帶的物流發展可依托港口發展優勢,加強長江沿岸港口的物資轉運能力和運輸配送能力,加快交通樞紐的立體化升級,促進長江經濟帶綜合物流服務的聯動發展,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物流行業的整體飛躍。
長江經濟帶沿線依賴黃金水道的地利,對物流運輸、物流調度、倉儲配送、國際報關等物流人才需求迫切。例如對港口物流人才需求旺盛,包括從事港口物流倉儲業務,外輪與庫場理貨業務,泊位、船舶、庫場生產調度業務,國際船舶與貨運代理業務,港航企業保險與理賠業務等工作的技術技能型現代物流專門人才。長江經濟帶沿線尤以中小物流企業居多,他們非常缺乏具有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優秀人才,缺乏先進的物流供應鏈理念。因此人才的缺乏導致長江經濟帶物流效率的低下。長江經濟帶物流的發展必須加快物流人才一體化的培養步伐,政、行、企、校建立聯合培養體系,健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流程,規范大中小物流企業的人才再培訓機制,促進長江經濟帶物流企業競爭力和物流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據有關部門統計,豈止2016年上半年,我國現代物流人才缺口大約17萬左右[1]。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現代物流人才短缺的缺口仍難以彌補。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獲取信息,我國高校與專業機構培養的現代物流人員占整個物流隊伍比例較低,絕大部分從事現代物流作業崗位的人員缺乏較為扎實的物流專業知識體系,企業對現代物流人員的在職培訓普遍不夠重視。因此,要加大高校培養現代物流人員的力度,國家對高校要從資源投入上適當傾斜,在政策指導上要做好頂層設計。
長期以來,本科高校培養的現代物流人才以理論知識為主,高職院校培養的現代物流人才一般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綜合來看,高校培養的現代物流人才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即物流人才的操作技能普遍欠缺,也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長江經濟帶需要的現代物流人才與高校培養的現代物流人才之間存在著“最后一公里”的非零對接。因此,找準高校在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施以有的放矢的培養策略,為長江經濟帶培養零公里對接的現代物流人才迫在眉睫。
2.1 缺乏供應鏈理念
供應鏈包括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這是一個系統集成的理念[2]。它不僅是一條物流鏈,還是商流鏈、信息流鏈與資金流鏈,更是一條價值增值鏈。供應鏈從客戶開始到客戶結束,它要求現代物流人員始終以客戶滿意為核心,要分析客戶的顯在需求,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做到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
2.2 人才培養方案過時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關乎培養什么樣的物流人才以及怎樣培養物流人才,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一般較為復雜,耗費人力、物力與財力。一經制定,高校一般不會輕易改動人才培養方案,許多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甚至從制定出來就沒有改動過。這樣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全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不少高校即使在專業發生調整的情況下,只是修改掉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名稱而已,換湯不換藥。
2.3 師資力量薄弱
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高校現在引進的物流師資一般具備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學歷學位,他們一般從高校畢業再進入高校當老師,欠缺物流企業的一線實際工作經驗;二是在企業工作的一線物流人員由于工作的繁忙,很難有機會進入高校做兼職教師,即使做了高校的兼職教師,也難以在教學時間上做出保證,并且這些兼職教師不熟悉高校的教學規律與方式方法。因此,在職教師欠缺企業一線經歷與技能經驗,兼職教師欠缺時間保證與教學理論、方式方法。
2.4 實訓設施欠缺
高校的現代物流實訓主要以真實的長江經濟帶建設所需的物流業務操作流程為背景,雖然仿真比例縮小,但其操作過程跟實際一樣,即做到真實且可操作,體現實戰演練的逼真。仍然以港口物流為例,通過實訓應使學生掌握長江經濟帶沿途港口的集裝箱運輸操作方法、跟證流程操作方法、集裝箱裝卸操作方法等,使學生身臨其境,緊張而又真實地面對港口集裝箱所有業務流程。一個完整的港口物流實訓需要的主要硬件實訓設施有:起重機、運輸車、集裝箱、貨船、檢查口、操控室等;軟件實訓設施有:碼頭管理軟件、報關與檢驗軟件、多式聯運軟件、國際貨代軟件等。上述現代物流的軟、硬件實訓設施費用動輒以百萬計,除了專業的物流職業院校,一般普通的高校較少投入該項費用預算與建設。
2.5 校企合作程度不深
校企合作可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工作崗位之間的緊密聯系,可激發他們對物流專業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適應一線物流工作崗位環境的機會。高校對開展校企合作非常積極,但是企業以盈利為主,一般不愿意與高校開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他們既不放心把實際運營的項目交由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完成,除非一些實驗項目需要用到大量學生,即使有高校老師參與項目的協作,但還得由企業人員作為項目組組長進行把關,也不愿意付出成本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因此,學生們較少有實訓機會親臨企業一線崗位接受職業指導與職業訓練。
3.1 基于供應鏈視角更新人才培養方案
長江經濟帶急需的現代物流人才應該是精通供應鏈的人才。需要具備供應鏈的知識與技能,鏈式理念貫穿整個物流崗位。在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需著眼長江經濟帶的戰略高度,緊扣長江經濟帶的核心要義,深刻領會國家的頂層設計精神,細分長江經濟帶建設需要的所有物流崗位及流程,界定其物流工作職能與分工。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體現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職業素養。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方案的專業知識體系要體現供應鏈業務流程綜合知識,包括采購與倉儲配送、CRM、3PL、生產運營的內外部物流及供應鏈法規等,還要具備扎實的物流外語功底。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方案的專業技能體系要體現物流信息系統操作能力、采購與銷售物流的實際運作技巧、供應鏈CCT平臺能力及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倉儲部分崗位還需具備叉車與揀選器械的操控能力等。
3.2 引進與培養師資
增強現代物流師資力量可從兩個方向下功夫,一是高校引進物流師資力量時,既要具備一定的學歷學位與職稱,還要具有3~5年的物流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教學中可以做到理論聯系實踐。二是在物流既有師資的培養上,高校應鼓勵在職教師到物流企業一線掛職鍛煉,對考取國家物流技能等級資格證書的教師進行獎勵,對教師帶領學生在物流領域進行“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的行為進行優惠政策扶持。例如給老師以晉升職稱的政策傾向,給學生以實習學分與創業啟動資金的幫助等。
3.3 加大實訓設施投入
高校必須加大實訓設施的經費投入,若靠高校自身的經費投入如果有困難,可以通過建立政府支持、行業幫助、校企互動的體制機制,突破實訓設施投入經費不足問題,形成政、行、企、校的四者聯合辦學機制。例如訂單外包的培養模式[3],企業根據自身的人才需求及規格向高校外包現代物流某些職能崗位的人才培養訂單,高校接單后在發包企業的幫助下按訂單進行人才培養。企業可在實訓設施投入這塊幫助高校建立仿真實訓室,以彌補高校實訓設施經費的薄弱,還可建立物流校外實訓基地,定期讓學生進入物流企業的實訓基地進行真實的一線工作操作。
3.4 夯實校企合作
對夯實校企合作可從兩個角度開展,一是拉式合作即“拉企入校”,把與現代物流專業建設相關的企業部分工作流程引進到高校完成,例如供應鏈信息系統的跟單流程可以在高校實訓室完成,給學生創造實踐性鍛煉的機會,培養學生一線崗位實踐能力,這樣的學生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拉企入校”主要以高校為吸引方,以物流企業的真實崗位流程為教育手段,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二是推式合作即“推校入企”,在企業中建立高校工作室與實訓基地,輪流派駐教師進行長期不間斷地掛職,讓高校專業教師可隨時對學生在一線崗位實踐中遇到問題進行面對面指導,還可在工作間隙對學生在實習與實訓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剖析。沒有深入的校企合作,單獨的高校培養,其現代物流實踐課程難以與物流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相提并論,而單獨的物流企業對工人的傳幫帶培養也有師徒傳授理論教育不足的現實問題。校企合作的聯合培養模式,已成為現代物流人才培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十三五”規劃下,長江經濟帶的國家級戰略作為頂層設計的一步好棋,對于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沿線區域結構、實現中國供給側經濟轉型升級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它必將形成長江上、中、下游一體化全面發展的經濟新格局。在長江經濟帶的快速建設下,畸形物流鏈必將被打破,新的從沿海到內地的全通道式的物流供應鏈將打通經濟帶沿線經絡,若干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將互聯互通,而這一切的興起需要專業化的物流供應鏈人才作為支撐。高校工作者特別是物流專業教師,對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現代物流人才的培養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并付諸實踐,為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1]中國物流與采購網.物流人才缺口近17萬[EB/OL].http:// 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607/12/313049.shtml,2016-07-12.
[2]丁俊發.用供應鏈思維構建信息追溯體系[N].現代物流報, 2016-12-23.
[3]戴軍.工學結合模式下服務外包物流管理專業改革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1,(3):103-106.
Countermeasures for Problem s in Cultivating Modern Logistics Talents to Serve Yangtze River Econom ic Belt
DaiJun1,2
(1.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Services Outsourcing, Suzhou 215123; 2.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mand for the modern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pointed out th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in five aspects of the talent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at the end, present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talent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modern logistics; port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G642.0
A
1005-152X(2017)04-0184-04
2017-03-06
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互聯網+’視域下的面向長江經濟帶區域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ZYB288)
戴軍(1975-),男,江蘇淮安人,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服務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蘇州大學高端訪學研修學者,研究方向:服務貿易與供應鏈。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7.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