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旭迪
【摘要】為深入貫徹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契合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考核方式上更好地實現“以結果評價為主向結果與過程評價結合的轉變”,本文從目前獨立學院審計課程考核現狀及存在問題出發,探討審計課程考核改革的實施方案,提出審計課程全過程考核方法及評價體系。
【關鍵字】審計課程 考核方式 改革
課程考核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環節之一,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高校大部分課程考核方法是以一張試卷來決定,或者期末總評成績較大比重是由最終考試分所決定,在具體考核內容上也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創新,重理論,輕操作”的特點,這樣的考核方式教師覺得操作起來簡單,學生也對這樣的方式習以為常。該考核方式最根本的缺陷就是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創新精神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審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應掌握相應的審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將審計理論應用于審計實務,掌握審計的方法與技巧,要在審計課程中培養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以科學的、系統的、全過程的考核評價體系作為支撐,目前的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勢在必行。
一、現行獨立學院審計課程考核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審計課程的考核方式較傳統方式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采用了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末考試成績在綜合成績評定中的比重。以某獨立學院為例,審計課程目前采用的考核形式是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的評判以布置給學生的主客觀題作業成績結合學生課堂到課情況作為判斷依據。理論上平時作業是教師經常使用的考核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平時作業是由學生在課后完成的,難免會出現相互抄襲作業的情況,這樣導致平時成績的評定結果往往是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大同小異、不相上下。甚至出現一些不愛學習的同學由于參照了其他同學的作業,其正確率反而要比獨立完成的同學要高一些。期末考試主要采取帶有標準答案的期末閉卷考試形式,期末考卷命題以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綜合題四種形式,在考核內容上依附教材內容和平時作業,很多考核題目是平時作業的簡單變形甚至是平時作業的再現,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多,側重考核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分析題、綜合題等題型較少。
這樣的考核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一張試卷定成績的方式,但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和改革教學方式,更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革也只是流于形式。審計課程在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方面尤為重要,這種能力的提高僅僅依靠傳統的考核方式成效是有限的,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如開放式的開卷、論文、調研報告、事務所實習表現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審計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討
(一)改革總體方案
作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本科院校,“考核”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審計課程的考核中,不僅要考核學生掌握審計基本理論的程度,更要考核將審計理論應用于實踐,考核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審計課程的考核可以從理論模塊考核和實踐應用模塊考核兩方面進行,各模塊占總評成績比重70%和30%。在各模塊考核中也應積極貫徹“多階段、多形式”的課程考核改革思路。
(二)理論模塊考核
理論模塊的考核不僅要考核學生分項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更要考核學生各章節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在考核方式上也應該采用多樣化的形式。
(1)在平時考核中,可以采用課堂提問、口頭答辯、案例分析、在線題庫測試等多種形式。課堂提問、口頭答辯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予等級成績評定。案例分析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案例可以采用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案例,也可以是老師自己設計的案例,分數的評定可以是老師與各小組相互評分相結合,小組討論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的目的,達到培養、考核學生的協調、協作能力的目的。在線題庫測試每個學生的題可以根據計算機系統隨機抽樣產生,這樣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間相互抄襲作業現象。
(2)審計任務往往是由一個審計項目組完成的,所以審計考核形式上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學生分成幾個隊,每隊一部分同學扮演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一部分同學扮演審計項目組,由學生自己編寫一個關于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展示審計的風險識別和評估、風險應對的整個流程。比如在存貨的監盤章節,可以由部分學生扮演被審計單位參加盤點的人員,部分學生扮演會計師事務所存貨監盤人員,模擬存貨監盤的過程和注意事項。
(3)審計課程期末考試方式可以采用開卷、半開卷的形式。考核的重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一味考核學生的識記背誦能力,所以在題型選擇上可以側重于案例分析、綜合類分析題。
(三)實踐應用模塊考核
目前,獨立學院在課程設置上是在大三開設審計課程,在大四給學生開設審計模擬課程,這樣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審計在實務中的運用,但是
審計理論是抽象的,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時候并沒有真正學懂或者即使懂了等學習具體實務運用的時候那些審計理論也忘得差不多了,所謂筆者認為這兩門課程可以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在實踐應用模塊考核上,可以對學生審計工作底稿編寫及審計結論等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打分。另外,審計課程實踐應用模塊考核還可以結合學生暑期實踐,安排學生會計師事務所實習,根據學生的實習表現,根據事務所老師的實習情況反饋給予學生相應的分數。
審計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多方面的問題,需要不斷在實踐過程中改進方法,使得審計課程的考核更加科學合理,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許成安,王家新.大學課程平時成績評定依據的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5(7):39-41
[2]?;?關于《審計案例研究》課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實踐探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