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錦文
摘 要 三毛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散文創作家,其散文創作極具個人魅力,在其各式各樣的散文創作中可以看出她散文創作的真實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尤其是在《沙哈拉沙漠的故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通過這樣獨特的生活感受,展現出她散文清新、自然、樸實的特點。
關鍵詞 三毛 散文 語言
中圖分類號:I207.6 文獻標識碼:A
散文是我國古老的文學體式,從先秦的諸子散文到漢賦的繁盛到散文作為一種文體的確定,體現了散文發展時代的演變。散文創作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真實性,不僅是取材的真實而且是作者情感的真實。本文將從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為例,探究其散文創作特色。
1語言清新,流于自然
對于三毛的作品,作家司馬中曾這樣描述: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這樣,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里,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于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本書由十幾篇以沙漠為背景而寫成的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 因為一本地理雜志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種種奇遇引出了一個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語句的長短變化都非常的收放有度,伸縮自如,就像三毛筆下經常流露的似暖陽一般的溫情。
2語言的真實性
在文中,他的丈夫荷西是一個西班牙人,留著滿臉粗獷的胡須,頭發也是亂蓬蓬的。但荷西絕對是一個百里挑一的好男人,好丈夫,他有個很大的優點:任何三毛所做的事,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眼里卻是那么的理所當然。比如說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作者寫到荷西陪她去很遠的地方尋找美麗的貝殼,差點性命不保;“縱容”三毛偷看撒哈拉威人洗澡。可以說荷西的身心里面是最接近三毛氣質的人。當初荷西為讓三毛留在自已身邊,一無所有地,木頭木腦地向三毛求婚,三毛答應了,她將這些感受一一寫進了《撒哈拉的故事》的文字里“我們是一種平淡而深遠的結合,我從來沒有熱戀過他,但我真的覺得特幸福!在這個人決定為了愛情去沙漠里受苦時,我心里就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故事中作者寫到他們結婚前,荷西努力工作,在沙漠里租了一座小房,房子里一無所有,三毛和荷西卻兩人聯手,用他們的手工作品,藝術地布置房間,將那座小屋弄成沙漠里最美麗的童話王國!事實上,三毛的心里裝載著整個撒哈拉沙漠和整個荷西。他們是三毛最大的精神寄托和心靈安慰。
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的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著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們又如何真正體會呢。
3語言的情感性
在文中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這里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里,當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為了朋友,因為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里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為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為異類,因為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么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系,她愿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著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么,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著他離去。這樣濃郁的情感,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忍流淚。通過細膩的語言對事件細節描述,使得散文的情感性得以體現。
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里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的到。她愿意幫助她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為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后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著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凈。
4結語
作者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她是一朵盛開在沙漠的玫瑰。希望大家有時間能讀讀這本真實自然充滿溫情的游記。真是這養一位對生活有著切身感受的人,才使得其散文創作展現出清新、自然和情感的流露不做作,不生硬。
參考文獻
[1] 三毛.沙哈拉沙漠的故事[M].北京文藝出版社,2013.
[2] 劉樹元.三毛散文語言藝術特色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5).
[3] 殷曉明.三毛散文的語言特色[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1).
[4] 鄭軼彥.論三毛散文的文體特征[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4(5).
[5] 郭震.論三毛散文的審美價值[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