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彬彬 (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 730000)
非遺視域下的舟曲多地舞傳承方式研究
翁彬彬 (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 730000)
國家級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舟曲多地舞的推廣與傳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如何立足于非遺制度和多地舞現狀建構起系統化的傳承措施則是民間藝人、政府、高校、大眾媒體單位所需要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文章結合走訪結果以及對其它非遺項目傳承措施的調查,為舟曲多地舞建構起一套系統化的傳承方式,為當前有效推廣和傳承多地舞提供必要的指導。
非物質文化遺產;舟曲多地舞;傳承方式
多地舞是舟曲縣上河地區、下河地區、山后地區土生土長的一種藏族群體舞蹈藝術形式,主要是在節日慶典、法會祭祀、民俗禮儀活動中進行表演。該舞蹈分為格班多地、賴薩多地、貢邊多地等十多種,因個性化的表演方式、獨特性的藝術價值、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而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別被列入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立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草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甘肅省財政廳、甘肅省文化廳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制度,舟曲縣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多地舞的推廣與傳承工作。
多地舞的推廣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擁有明確的保護單位,制定中長期傳承方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規劃,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批準后組織實施,并于每年11月底前向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提交保護規劃本年度實施情況和下一年度保護工作計劃?!?據此,甘肅省文化廳是制定多地舞傳承方案的主體。該單位應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原則,設立多地舞五年傳承目標,制定五年傳承方案,然后再分年度制定階段性的傳承計劃,內容涉及到舟曲多地舞傳承目標、建檔方案、保存措施、傳承機制、傳播計劃、保護方法、督導檢查方式、資源保障措施等等。這充分保證多地舞的傳承工作主體明確、目標清晰、方法合理、計劃明晰,從而推動多地舞傳承工作規范、有序、高效的實施。
當前,面對外部環境的轉變,多地舞呈現出后續無人、資源流失嚴重的問題。舟曲縣文化局作為多地舞的保護單位,當務之急是按照中央政府、甘肅省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與計劃,對多地舞實施搶救性的保護工作?!陡拭C省財政廳、甘肅省文化廳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做好非遺名錄項目數字化保存工作”和“做好非遺名錄項目傳承機制建設”兩項工作要求,為搶救性保護多地舞設定了明確的方法。舟曲縣文化局首先應采用課題、項目的形式,鼓勵甘肅省高等院校民間舞專業教師采用文字、圖片、音像、多媒體的形式,真實、系統、全面地記錄和保存多地舞,一方面將此輸入甘肅省非遺數據庫系統,另一方面則編輯、出版,使更多的人能夠欣賞、研究、訓練多地舞。其次,舟曲縣文化局應為多地舞代表人提供經費支持和訓練場所,設立一支專業化的多地舞團隊,建構起規范的代表人傳承機制,保證多地舞能夠擁有持續性的傳承主體。
舟曲多地舞要想廣泛推廣和可持續性傳承則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持續“輸血”,而且還必須創造新的生存活力,實現自身“造血”功能。立足于當前市場經濟環境,舟曲縣文化局、旅游局等部門,應積極組建各類多地舞表演隊伍,鼓勵民間藝人、高校舞蹈教師積極創編優秀多地舞作品,參與各類文藝匯演、旅游表演之類的活動,一方面使多地舞表演者能夠獲得豐厚的收入回報,激發其進一步研究、訓練、表演多地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推廣精品多地舞作品,使更多的群眾能夠欣賞、品味多地舞個性化的表演方式、藝術特色、情感意蘊與文化內涵,逐步培養其對于多地舞的興趣,為多地舞的有效傳承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在此過程中,創作者一定要注重傳承和表現多地舞的藝術特征,編創出精品多地舞作品,避免出現對多地舞歪曲甚至低俗處理的問題。這也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中所提到的:“利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藝術創作、產品開發、旅游活動等,應當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內涵,防止歪曲與濫用?!?
高等院校舞蹈專業擁有高水平的舞蹈教師,能夠有效地采集文獻資料、編創民間舞蹈作品;而且也可以借助人才培養、專業教學的機會,有效地推廣民間舞蹈藝術,因此,高校舞蹈專業是推廣、傳承民間舞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主體。當前,甘肅省高校舞蹈專業也應積極參與多地舞文獻調查、舞蹈作品創編與教學推廣工作。首先,舞蹈專業教師可以圍繞著多地舞產生根源、演變歷程、藝術特征、保護措施、傳承方式來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課題,或者是發表相關的學術論文,亦或者是出版相關的書籍文獻、教材文獻等等,為推廣和傳承多地舞提供豐富的文字、圖片、音像、多媒體資料。其次,高校舞蹈專業教師也可以利用采集的多地舞資料甚至是親身參與多地舞學習的經驗,將多地舞引入舞蹈課堂,向學生介紹甘肅省舟曲縣土生土長的多地舞的產生根源、演變歷程、藝術特征情況,深化學生對于該民間舞蹈的認識和興趣,在此基礎上展開對學生的多地舞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學生成為推廣和傳承舟曲多地舞的重要載體。
當前,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在內的大眾媒體,在為公眾提供精神產品、引導公眾興趣取向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也成為推廣民間舞蹈藝術另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甘肅省內的各類大眾媒體組織應深刻認識到多地舞重要的文化、藝術、表演價值,明確政府部門對于推廣、傳承多地舞工作的重視情況,一方面在各類文體表演、歌舞競賽活動中,邀請多地舞表演者參與這樣的活動,為其提供豐富的表演機會和多樣化的收入來源渠道,如果條件允許,大眾媒體甚至可以舉辦以多地舞為主題的舞蹈匯演和競賽活動,激發廣大群眾研究、訓練、表演多地舞的熱情,提高多地舞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甘肅省內的大眾媒體組織還應積極關注舟曲多地舞的發展現狀與傳承保護情況,利用文字、圖片、音像新聞和專題報道的形式,向廣大群眾介紹舟曲多地舞產生根源、演變歷程、藝術特征、保護措施、傳承方式方面的知識,進一步深化廣大群眾對于多地舞的認識,逐步培養其對于多地舞的關注和興趣,為多地舞的推廣與傳承營造良好的群眾氛圍。
總體來說,多地舞是我國民間舞藝術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推廣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甘肅省文化廳牽頭制定多地舞中長期傳承方案,從宏觀上保證多地舞推廣與傳承工作的規范性、有序性與高效性。立足于此,舟曲縣文化局需要做好多地舞資料保存工作,建設系統的傳承機制,創作經典多地舞作品,通過文藝匯演、旅游表演實現其商業化運作。高等院校需要加強對多地舞的文獻研究、作品創作與教學工作,大眾媒體組織需要加強對多地舞表演組織與傳播工作,從而整合多方資源,從整體上推動多地舞的有效傳承。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N],2006年11月2日,網址: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51777.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N],2006年11月2日,網址: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51777.htm.
[1]趙思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年7月版.
[2]才讓、扎西江措.藏族傳統民間舞蹈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年7月版.
[3]張曼,楊東杰.甘肅舟曲民間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新思路探究——以多地舞為例[J].傳承,2012(9).
[4]趙麗.山西民間舞的發展現狀與傳承建議[J].黃河之聲,2016(6).
本文為西北民族大學2017年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國家非物質保護遺產——甘肅舟曲縣多地舞的調查與研究 》的階段性成果 項目編號:3192017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