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甘肅省武山縣文廣局 741300)
中國山水畫“三段式”構圖探析
王 鵬 (甘肅省武山縣文廣局 741300)
山水畫的構圖非常重要,構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創作的成敗。本文主要致力于中國山水畫“三段式”構圖的分析研究。主要從“三段式”構圖的概念和文化根源;三段式”構圖的來源與發展;“三段式”構圖的審美形式及對現代山水畫發展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西方構成藝術對“三段式”構圖有一定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畫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三段式”構圖;審美;構成
中國傳統山水畫“三段式”構圖是倪瓚確立的固定圖式,倪瓚用筆干淡疏朗,構圖多是“一河兩岸”式的形式,這種構圖形式和《易經》當中的“三才”思想有著緊密的聯系。對于山水畫構圖的研究,無論從哪方面,以前都有大批的專家學者進行研究,但對于“三段式”構圖的研究很少,本文將主要探討“三段式”構圖的來源與發展,對于人們更好的認識了解山水畫的構圖形式和創作山水畫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許多文獻資料上都沒有具體明確的定義什么是“三段式”構圖,攝影取景上提到“三段式”取景,即三分法,是指把畫面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分成三等份,然后將想表現的主體放在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現在的黃金分割法和這類似。而山水畫中的“三段式”構圖也與之相類似,把畫面用于水平線分割成面積不等的近、中、遠三部分,使畫面產生三個空間層次。
中國山水畫“三段式”的構圖圖式產生的文化根源與中國傳統的“三”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三”的哲學思想,可以從《易經》這部古代哲學著作來看,《易經》全面的反映了天、地、人“三才”思想。“三”字也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宋代郭提出的“上留天,下留地,中間方立意定象”,和“三才”是相統一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山水畫構圖聯系非常密切,都體現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傳統文化,所以山水畫“三段式”構圖和“三才”思想是完全相一致的,這一圖式最終被各家確立成非常推崇的構圖樣式。
從隋朝展子虔的第一幅山水畫《游春圖》,到山水畫日益成熟的宋代,構圖經歷了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的過程。北宋郭熙用“三遠法”的表現手法來追求“再現”客觀寫實的“全景式”構圖;范寬的《雪景寒林圖》以“三遠法”中的“高遠”布局,畫面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后的磅礴氣象,在畫面中左上方突出的山峰筆墨非常厚重,給欣賞者形成雄偉高大,厚重又深遠的氣息。這種“以高遠為主的”布局結構,實際上就是后來倪瓚創立的山水畫“三段式”構圖。
元代山水畫“三段式”構圖,是從倪瓚開始真正確立的。這一圖式被他發展成了固定的程式,這給后人帶來了極大的參考價值并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倪瓚畫山水畫運用“三段式”構圖并不是隨意的創作,這與他長期居住在太湖邊和很好的家世背景以及他崇“儒”轉“道”,為了得到心靈的解脫,來擺脫內心的苦悶的思想情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三段式”構圖的特點就是明了簡潔,從此以后特殊的經歷使他開始向這方面探索,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努力研究構圖模式,最終創作出了著名的《六君子圖》,這一作品的問世,標志著山水畫“三段式”構圖的成熟。在倪瓚之后,各大家都積極學習倪瓚,“四王”八大、石濤等都學習倪瓚,對倪瓚都十分推崇。
到了近現代,傳統山水畫的構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進一步的發展。倪瓚所創立的“三段式”構圖圖式繼續被許多藝術大師所推崇。主要以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錢松喦等畫家為代表,進一步運用、完善和發展他們對“三段式”構圖的理解。
倪瓚的《六君子圖》是“三段式”構圖的典型代表,其“三段式”構圖的特點就是橫向直線型圖式,這一特點在《六君子圖》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以近、中遠景三部分組成畫面,整個構圖顯得莊重、簡約,卻給人以穩重、平靜視野開闊的審美效果。這種構圖特點就是把畫面分成縱向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面積不等,這種構圖給人一種祥和、平靜的視覺審美感受。另外,在“三段式”構圖中,面積、大小不一樣,畫面會產生特別的形式美感。縱觀“三段式”構圖的繪畫作品時,我們都能感覺到作品表現出來的均衡統一給欣賞者留下了和諧舒適的美感。倪瓚的《六君子圖》假如畫面中沒有近景處的那幾個樹,畫面的直觀效果圖就會顯得呆板,在倪瓚的畫面中,他在土坡上添加了幾棵雜樹,這幾顆雜樹充滿了一種向上的力量,和土坡橫向的延伸力量相互沖撞,使畫面達到了力量上均衡的效果,最終給人視覺上達到一種平橫的效果,使畫面達到和諧統一。
中國山水畫“三段式”構圖給人一種和諧、平靜的審美享受,有一種“靜美”的視覺效果,這是和藝術家接受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生活感受、藝術個性、社會環境以及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密切相聯的,同時也是藝術家真情的流露。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三段式”構圖不是藝術家瞎編的,也不是隨意的,而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三才”思想在支配著藝術家進行構圖設計,同時這種構圖圖式也符合人們對美的審美標準,這是歷代藝術家們繼承與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結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在進步,以及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西方藝術對山水畫的構圖也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從古到今,山水畫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在歷代藝術家的努力探索下,許多新的構圖形式也在逐漸產生,今天,當我們注入現代構成元素,以現代構成眼光去重新研究傳統山水畫時,發現傳統山水畫中早就存在著現代性,這就說明傳統與現代在構圖方面就是繼承與創新發展的關系。因此,這就要求藝術家要立足傳統,把握時代脈搏,融合中西藝術之長,創作出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來。
[1]韓瑋.中國畫構圖藝術[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
[2]毛沛定.倪瓚“一河兩岸,三段式”構圖源流探[J].藝術探索,2005,19(2).
[3]謝德民.中國“三”文化研究論綱[J].學術研究,2006.1.
[4]趙娟.中國山水畫“三段式”構圖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6.
王鵬(1977- ),男,甘肅武山人,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現主要從事美術創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