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亞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職業技術學院 666100)
淺議現代室內空間中的綠色植物
彭 亞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職業技術學院 666100)
人與自然和諧生存是我們的追求目標。現代居住環境緊湊、狹小的空間狀態,使我們迫切需要改變,讓陽光、綠色注入室內空間,讓一抹綠色保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室內裝飾;綠色生活;植物;運用
人們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中度過,但室內中環境封閉而單調,常讓人們緊繃的神經得不到放松,同時人性又本能地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向往,因為它能緩解和釋放人們每天繁忙工作的疲勞和壓力,這也是現代人類“健康設計”的審美要求。隨處可見的廣告“綠色出行”、“綠色環保”、“綠色空間”等都彰顯著綠色的意義。空間中的一抹綠色不僅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還給現代居住環境緊湊、狹小的空間狀態注入了陽光與大自然的綠,讓這種大自然的美融入室內環境中。
我們生活的環境,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速,高層建筑的大量增加,綠地面積在不斷地減少,人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也明顯減少。這種現象在一二線城市尤為突出,其次是我所居住的四線城市——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周圍隨時充斥著噪音、汽車尾氣、粉塵污染,使我們的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甚至不斷生病。人們渴望回到過去返樸歸真的生活環境,出門就有大片綠地,新鮮的空氣,宜人的樹林,春天欣賞枝頭的嫩芽,感受春意黯然,夏天可以在樹蔭下納涼,秋天摘沒有農藥的果子解渴,冬日享受暖心的陽光。
綠化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遠,早在皇帝時便出現了玄圃,夏商時期有了靈圃、靈沼、靈臺,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姑蘇臺,秦漢時期的阿房宮、上林苑、未央宮,明清時期的圓明園,皆是聞名世界的園林景觀藝術。我國人民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喜歡植物、花卉,自古以來就有春游、踏青、賞花、登高、野營等習俗,并一直延續至今。綠色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是健康、輕松、快樂的象征,然而現在這一簡單的愿望卻難以實現,時代的步伐在前進,人口在增加,土地在減少,眼下唯有自己的家還可以隨心的進行局部綠化,暫時舒緩我們緊繃的神經。
1.裝飾空間、美化生活
植物作為裝飾性的室內陳設,比任何陳設都更具有生機和魅力,所以現代建筑空間中常常采用綠色植物來裝飾室內空間。
人們常用植物來裝飾剩余的空間,比如家具、沙發角落,窗臺臺面、樓梯踏板和下面的三角空間,廚房吊柜上,以及一些很難被利用的死角,這樣的安排能讓室內空間景象一新,有增添情趣的功效。還有的植物與燈具、雕塑等裝飾品相搭配可以增加藝術效果,烘托氣氛,植物以其豐富的形態和顏色,還能陪襯和襯托商店、展廳等公共空間中所需突出展現的主題,而組合盆栽形式又是室內設計師們常運用的綠化裝飾重點。
2.凈化空氣、調節氣候
一直以來植物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忠實伴侶,“綠色生活”一直是人們狂熱追求的方向和目標。我們都知道植物本身具有凈化空氣、吸附有毒氣體的功能,綠色植物是大自然中氧氣的主要制造者和碳的消耗者,對保持氧和碳的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其次綠化植物不但能夠阻隔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還能對有害物質進行過濾和吸收。其三,植物可減少或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粉塵。其四,一些植物能分泌揮發性物質,具有殺菌或抑菌的能力。
3.改變室內空間結構
(1)限定與分隔空間
設計師常常利用綠化來形成或調整空間,使開敞空曠的室內被分隔成多個半私密的小空間,但又能使各個部分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這是一種靈活巧妙的設計方式。例如酒店大堂、酒吧和咖啡廳的雅座,商場的休息區、家居庭院等。
(2)內外空間的過渡與延伸
將植物引進室內,使內部空間兼有自然界外部空間的因素,達到內外空間的過渡。西雙版納因為擁有足夠的日照陽光,隨意生長的植物顯得生機勃勃,就算是小空間也總能夠顯得格外美好。大面積的窗臺、陽臺設計可以讓充足的陽光滲透至室內,屋外綠植環繞,陽光與來自大自然的景色都可以穿過落地玻璃門,直達室內,白色的墻面與自流平地面也顯得更加光潔透亮,為狹小的室內空間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這種自然的過渡和連續感,可以增加空間的開闊和變化,使室內有限的空間得以延伸和擴大。
(3)柔化空間
現代建筑的室內空間大部分是由生硬的直線形、大面積的板塊形構件所組合的幾何體,常給人冰冷無趣之感。若利用綠化中植物特有的曲線、多姿的形態、柔軟的質感、充滿生命力的色彩以及靈動的影子圖像,則可改變人們對現下空間的印象,從而產生柔和的情調、情緒,特別是能改善較大空間的空曠、冷硬,使人感到環境宜人而親切,在視覺上也會顯得格外舒適。
植物是室內綠化的主要素材,是觀賞的主體。我們在進行室內綠化裝飾時,要跟據不同種類植物的姿態形色來選擇合適的、與之相適應的擺設形式和位置,同時還要注意植物與配套花盆、器具、飾物之間搭配要諧調。
由于室內空間特點及花木的種類、姿態、香色不同,植物有著不同的配置方式。配置要求疏密相間,錯落有致,這樣可豐富景色層次。其中孤植是室內綠化采用最多,也是較為靈活的形式之一,它適宜于室內中近距離的觀賞,大多會擺放在視覺中心或空間轉變處。而對植可以是單株對植或組合對植,常用于入口處、樓梯、及主要活動區的兩側。對于同種花木組合的群植類,可以充分突出某種花木的自然特性。再有利用各種花木混合群植,則可以配合山水奇石,模仿大自然形態,別有一番景致。
除此之外,常見綠化形式還有攀緣、盆景、吊掛、掛壁等形式,以及水生植物和插花的配置形式。例如盆栽,盆景是我國傳統的優秀園林藝術珍品,常用來裝點庭院,美化廳堂,它運用了不同的植物和山石等素材,經過藝術加工,仿效大自然的山水風光,在盆中塑造出一種活的、微縮的觀賞藝術品。盆栽的放置位置一般有壁掛式、懸垂式、攀附式和陳列式。
眼下有一種最為推崇和特別的綠化形式──墻面垂直綠化。陽臺和窗臺是樓層的半室外空間,是室內外的節點,在陽臺和窗臺種植喜陽、吸附力強或花期長的藤本植物,不僅會使高層建筑立面外觀有綠色點綴,還可以像窗簾和花瓶一樣點綴和裝飾門窗,讓綠色滲入室內。若是背陰面的話,因光照條件差,宜使用耐陰的落葉攀爬植物。墻面除了攀爬植物外,還可采用貼植,能給人輕盈、自然和浪漫的感覺。垂直綠化不僅占地面積小,還有見效快,綠化率高的優點。
在室內設計中運用自然造型藝術,即有生命的造型藝術,同時結合一些裝飾手法來組織、完善、美化室內空間,便可以輕松達到簡單低調,清新回歸的需求,改善生活環境,同時保護著我們的心理健康。
當然,經濟、實用也是人們考慮的另一重點,這取決于人們對生活品質、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的要求。我們可以配置一些易栽易活、花期長的植物來降低經濟成本,而在無法種植的空間中還可用綠色植物花樣的壁紙、畫框進行點綴,效果也非常不錯。室內綠化必須根據布置場所的性質和功能需要,從實際出發,做到綠化裝飾、美學效果與實用效果的高度統一。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土地占用日趨嚴峻,室內綠化的趨勢就日益明顯,室內綠化方式需求量不斷擴大,設計師、業主們不得不考慮綠化的空間、場所、形式、種類等種種因素。同時無形中也提出了對人們提升個人素質的要求,共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這一核心──人與自然和諧生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室內綠化將成為現代室內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會受到更多使用者的關注。
彭亞(1979- ), 女,漢族,云南西雙版納州景洪市人,講師,文學學士,單位:云南省西雙版納州職業技術學院 ,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