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云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350108)
經濟利益至上設計觀反思
——以商品包裝與城市景觀為例
中 云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350108)
在經濟利益至上觀的巨輪下,生產與消費共同營造的“包裝經營陷阱”層出不窮,背離了設計美學的本質,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到處不倫不類的偽西方和偽民族的建筑群以及爆滿的私家車在大街上演車水馬龍的堵車景觀,人們感受不到文化上的“回歸”與漸已模糊的綠色家園、人文歷史記憶。由此,必要反思經濟增長方式,在消費過程中構建設計本質審美的感知與和諧。
反思;設計觀;設計本質
20世紀80年代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國民經濟開始從自給自足的農業向工業化邁進,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由內需市場結構為主向外貿市場結構調整,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品質同時得到提升,開始對生活文化形象的訴求——設計。設計是文化、技術對物質的人工組合,它的內涵從傳統單純的物質生產而上升為思想文化建設,呈現為一種更為合理生活方式的文化形態,是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一種有效手段。設計在改變社會生活的狀態;同時,也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價值與審美取向。然而,以經濟利益至上的設計觀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響設計美學的走向。
經濟利益至上是我國當前設計領域的顯著特征,嚴重影響著設計觀念。以商品包裝設計而言,上世紀80年代,曾經因為商品的外包裝設計落后而出現對外出口被砍價或返銷的現實,由此,在直接經濟損失重壓下,我們以驚人的速度無規則約束地發展包裝設計且不斷遞增;同時,暴發戶群體的內需消費心理擺闊氣、顯奢華的作用,誤導商品包裝設計價值觀取向,商品包裝本質的功能性被功利性所替代,以增長經濟利益對商品包裝設計提出要求,否則設計難以存活。于是,設計對于商品包裝的認識和實踐都圍繞市場要求和商品促銷為基礎,全都是以經濟利益目標展開,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偏面地強化與夸大外包裝的重要性,以此拉高商品的經濟價值,產生大量只顧于眼前短期經濟利益的不良包裝設計、過度包裝設計、虛假包裝設計泛濫。如:包裝結構層層疊加隨機擴大,盒子內塞滿了比商品多出數倍的紙屑等裝飾廢料,以填補多余的夸大的空間,嚴重背離了包裝主要是為了保護商品的“合理化”設計;為了提高商品價格,采用高成本的印刷與工藝制作,增加消費者不合理的經濟費用;為了降低包裝成本,使用非環保或再生材料,造成嚴重的污染已成為生態環境不可忽視的問題;多姿多彩又缺乏特點的設計,帶給受眾視覺審美疲勞,背離了設計美學的本質。由生產與消費共同營造的“包裝經營陷阱”層出不窮。
從城市景觀設計而言,我國城市改造步伐非常的迅速,城市景觀如同商品包裝一樣被納入了批量生產的流水線,形成似曾相識的機械化復制類像,如同廉價的“到此一游”布景,被異化成旅游的嬉戲道具。于是一些沒有修養的人也勇敢地去設計規劃城市面容,其背后的經濟利益是潛在的;密密麻麻的高樓與爆滿的私家車在大街上演車水馬龍的堵車景觀,沒有充分考慮公共空間問題。城市規劃者、設計師、開發商、業主,他們都以各自的“目標”為自己的眼前利益謀劃和實施,導致人際、文化、自然協調失衡;急速的國民經濟增長帶給生活的壓力和社會的浮躁本可以通過詩意的生活環境獲得消解。然而,人們發現自己被包圍在隨處可見的不倫不類的偽西方和偽民族的建筑群中,此處可比巴黎,彼處九龍城的翻版,唯獨找不到自己昔日容顏,異化的感覺與時俱進的加劇,匆匆而過的人們,找不到視知覺,處于人群中的自己也感到象個陌生人,在密密麻麻金光閃閃的偽洋樓中,啃牛排、吃西餐、削面包、涂奶油,滿足心理上的“設計”景觀;我們投巨資制造的一大批偽古典民族風格建筑群,恐怕也是為了吸引游客,以增長經濟利益。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城市設計“文化”,而不見得是因為我們在文化上設計詩意的生活環境,自由的、放松的,一種精神的解脫、心靈的回歸,而是大大淡化了這些內涵。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可能只需幾年的時間里就可以把一座本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文明古城變成了現代的都市,而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積淀下來的歷史遺痕,人文記憶卻匆匆掩沒在城市改造新景觀的設計“藍圖”里,這是經濟增長無論如何也賺不回的。因為我們太急功近利、太看重自己眼前私人利益,而未能以深遠目光和博大胸懷把社會空間作為一個整體的、有機的生態場,導致人際、文化、環境大生態的失衡。或許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到一定階段上這些現象不可避免,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視為別無選擇的,因為要發展經濟帶來的必然結果,在這一個過程中喪失對設計本質審美的感知。不可否認,我們城市居住條件已經大面積改善,人文歷史痕跡也在大面積刷新,并且還在繼續刷新。我們不是在創造審美,也不自我流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自然、不同人文景觀的,我們在理性主義的市場原則下有序展開,商業化、規范化是這一原則的體現,
設計,是藝術與技術、審美與實用的統一體,實用是外部的物質性,審美才是為人們提供內在的思想文化升華。我們則以滿足受眾需求的名下,行控制文化消費之實,也就是所謂經濟利益控制,結果以縮小個體差異,個性泯滅“同質化”為代價,不能不說是急功近利的選擇。由此,必要反思以物為本的經濟利益至上的設計價值觀,減少因無序市場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科學合理的降低成本,實行包裝減量化,包裝在滿足保護、方便、銷售等功能的基本條件下,應該把用量減到最少;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前提下,謀求自然生態平衡、增進人文內涵,構建與生態目標相結合的城市改造之景觀設計理念,設計詩意的家園;深度挖掘當代人的內在精神需求,讓人們在消費過程中充分享有設計審美感知、體驗自我超越,形成境界追求。
中云(1963- ),男,福建福州人,閩江學院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