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貴 (深圳畫院美術館 518000)
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探討
宋成貴 (深圳畫院美術館 518000)
本文通過對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進行探討,以期為推動我國公共教育的全面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依據。
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實施策略
美術館屬于公共基礎建設,在我國公共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勢頭下,逐漸從文化館、科學館、民俗館等公共教育場所中脫穎而出,加之美術館主要陳列具有一定藝術性、觀賞性藝的藝術作品,因此在落實公共教育的同時,還可提高觀賞者藝術修養與審美意識,從而使人們不僅可提高德育修養,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提高道德水準奠定基礎,還可有效提高大眾藝術美感,為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奠定基礎?;诖?,為了使國民整體素養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并達到推動我國公共教育事業良性發展的目的,探討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美術館共公共教育具有極強的開放性。美術館是面向社會開放的展覽場所,每個階層的群眾均可來到美術館欣賞藝術品并接受公共教育,這客觀上為美術館公共教育奠定了教育基礎,促使公共教育具有較多受眾,為提升美術館公共教育影響力奠定基礎;其次,美術館公共教育具有教育模式獨特性。美術館在進行公共教育時主要以美術館內藝術品文化價值、歷史價值以及藝術知識等內容為切入點開展公共教育,促使公共教育更具特色,在提升公共教育成效的同時,促使公共教育特征更明顯,符合新時代培育人們綜合素質的教育需求;最后,美術館公共教育具有明顯的服務性。美術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觀賞者不厭其煩的講解蘊藏在藝術品內部的核心價值,并結合觀賞者疑問對美術品進行針對性講解,因此具有極強的服務性,符合人們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為了使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得以有效落實,美術館應從下幾點原則為出發點,確保公共教育功能得以有效落實;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所謂以人為本主要是指美術館作為公共教育功能落實場所,應以觀賞者為主體,從群眾審美能力、教育需求以及觀賞目的等客觀因素為基礎,科學創設公共教育內容,促使教育在群眾中得到強烈反響,達到提高美術館公共教育能力的目的;第二,加強群眾參與性。由于美術館主要進行藝術品典藏與展覽工作,并期許通過公共教育提升民眾的思想道德水準與審美能力,而美術館則需通過民眾的積極參與從而有效掌握教育方向,為有效落實教育目標奠定基礎,促使公共教育更具針對性,達到提高美術館公共教育能力的目的;第三,科學選擇美術館公共教育內容。有些美術館在落實公共教育功能時,會出現教育由于而美術藝術欣賞價值不足的現象,致使人們在冗余的教育中無法獲取有益內容,制約教育功能的有效落實,基于此美術館應科學選擇教育內容,不僅應符合人們的審美追求與德育教育需求,還要貼合美術館藝術性與展品美學內涵,從而使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得以有效落實。
首先,美術館應通過開展公益講座的形式實現公共教育功能。雖然,我國公共教育事業在經濟的發展下得到提升,但是美術館由于藝術性過強,致使觀賞者由于對藝術知識較為匱乏無法有效融入美術館欣賞氛圍中,基于此美術館可通過定期開設公益講座的形式,在向人們傳授藝術館內展覽品文化底蘊以及藝術知識的同時,達到宣傳德育美譽思想意識的目的,從而使公共教育功能得以有效落實。
為了使美術館公益講座更具科學性且提升影響力,并擴大宣傳力度,美術館應積極探尋迎合時代發展潮流與人們思想意識的創新型講座內容,讓講座成為打開人們德育與思想認知的鑰匙,為提高人們綜合素質奠定基礎。在豐富講座內容的同時,美術館管理者應不斷吸納先進的管理技術與講座形式,促使人們可積極參與到講座氛圍中,增強公共教育活動性,達到有效落實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目的。
其次,加大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的宣傳力度。為了使美術館教育活動更具影響力,從而提升其公共教育落實效率,美術館應通過廣播、電視廣告、宣傳單等形式向世人宣傳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為擴大美術館教育影響力奠定基礎。此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當今人們的交互緊密性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得以逐漸深化,使得人們可足不出戶飽覽天下大事,而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應在實體展覽館進行教育宣傳的同時,結合新時代下人們對美術館教育新需求,創設在線教育交流互動平臺,為人們提供美術館教育新方法,促使人們有多種選擇投入到公共教育與藝術欣賞的潮流中,從而使更多人可參與到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中。
最后,豐富美術館公共教育實踐形式。美術館公共教育若想在新時代下脫穎而出,則需要顛覆傳統教育活動枯燥、單一的講述形式,應通過創新豐富美術館公共教育實踐形式,讓人們可積極融入到公共教育活動中,徜徉在德育與美的海洋中,并汲取成長與創設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營養,從而在有效落實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同時,可達到提高國民素養的目的。例如,美術館可利用公開招募表演者形式,以某一特定美術展品歷史背景與文化底蘊為基礎創設舞臺劇,并以公開招募的演員為主體實踐劇本,促使共公教育具有趣味性,并在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使得教育更具實效性與科學性,達到有效落實公共教育目標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人們在關注生活質量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而美術館作為藝術展覽的主要場所,除了觀賞功能外,人們也在深入發掘其公共教育功能,從而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條件,而美術館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創新教育形式,促使教育功能得以有效落實并可達到提高人們藝術修養的目的。
[1]李明昱.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1):91-93.
[2]冀少峰.多樣化的公共教育與多元化的公眾需求[J].美術觀察,2016(2):17-19.
[3]李姍姍.微信在美術館公共教育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4(7):65,153.
[4]陳剛.以美國蓋蒂博物館為例探討地方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J].美術教育研究,2016(3):4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