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嫻
言語治療技術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康復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各種言語-語言障礙和交流障礙進行評定、診斷、治療和研究的學科[1]。目前,本門課程主要針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開設,且大部分高職院校設置該課程的課時偏少,師資力量不足,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即以教材為中心講授理論知識,結合部分實訓課,教學效果欠佳,不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OTD(Observation-Teaching-Discussion)教學法是以臨床觀察、理論學習、病例討論為中心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法[2]。在OTD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相關臨床病例和與患者進行交流,獲取相關臨床信息,帶著問題進行理論學習,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圖書及利用網絡資源解決相應問題,理論教學后以臨床病例為切入點,并進行分組討論,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3]。近年,我校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中探索運用OTD教學法開展《言語治療技術》的教學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4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1班和2班9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①1班(對照組)47名:男35名,女12名;年齡(19.6±1.5)歲。②2班(OTD組)48名:男33名,女15名;年齡(19.2±1.8)歲。2班入學要求一致,電腦隨機分班,2個班學生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學生的《言語治療技術》課程均由本人授課,授課內容嚴格按照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言語治療技術》教學大綱開展。①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沿用2013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言語治療技術》的教材和教學手段,理論講授24學時。讓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采用一體化教學為主,在理論講授結束后,讓學生自行分組練習,全班47人共分成8組,每組6人,練習過程中實行小組長負責制,同學之間互相操作練習。練習的內容以本課講授的治療技術為主。教師隨堂指導,下課前抽查學生操作效果,課后完成作業。②OTD組采用OTD教學法。課前安排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臨床見習,引導學生自學相關內容,再進行理論教學,理論教學后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病例分析討論,形成以臨床觀察、理論學習、病例討論為中心的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模式。自2006年辦學起,本專業已跟周邊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開展了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教學。每次臨床觀察,我們將與合作醫院溝通好見習的內容和方式,并在學生每次見習前安排好明確的內容和任務,讓學生先自學相關內容,對所學知識有感性認識。理論學習時,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突出重點和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學生臨床觀察的內容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解答學生的困惑,加深學生對臨床病例的理解。理論教學后,進一步對臨床病例的治療分組討論,最后由教師作出總結,強調主要知識點,解決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再開展操作練習。
1.3 評定標準 ①理論考試:題庫隨機出題,2班同時考核,密封姓名班級改卷。②操作考試:由2名教師以上組成考核小組,同時對兩個班的同學進行考核,嚴格按照操作評分標準評分。③學生問卷調查: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以學生對《言語治療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進行滿意度調查。

課程結束后,OTD組同學理論知識成績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均較對照組高(均P<0.01);OTD組對進行教學效果不滿意百分比較對照組低,滿意百分比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組別n理論成績(分)實踐成績(分)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例,%)不滿意一般滿意對照組4783.28±3.8883.79±5.126(12.77)13(27.66)28(59.57)OTD組4886.58±4.58a88.46±4.21a3(6.25)7(15.58)38(79.17)b
與對照組比較,aP<0.01,bP<0.05
OTD教學法以臨床觀察、理論學習、病例討論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循序漸進。該法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考試時更容易獲得知識點得分[4]。運用OTD教學法開展《言語治療技術》教學時,我們以常見語言障礙疾病或癥狀為單位發散,臨床觀察先于理論學習,能讓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運用OTD教學法開展《言語治療技術》,形式和效果均優于傳統教學法,為將來就業提供扎實的理論和技能基礎。盡管OTD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有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病例的選擇和醫院的合作模式。學生需要到醫院去進行臨床觀察,對于暫時沒有附屬醫院的學校在組織安排上更有一定的困難。而患者的選擇是否合理,對所選擇病例的深度和廣度把握的準確性,重點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5]。
為更好地應用OTD教學法,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如下思考:①課時安排有限,而臨床病例觀察所占時間較多,需占用學生一部分課余時間,因而,我們必須在學生每次見習前安排好明確的見習內容和見習任務,并與合作醫院溝通好實習的方式和內容,主要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安排見習,以解決時間的問題。②堅定學生學習言語治療技術的信心和毅力。在授課前,我們就先讓學生清楚了解語言治療師的工作內容,體會語言治療師的樂趣和成就感,讓學生對言語治療產生興趣,清楚自己的定位,鞏固專業思想。同時,見習要有一定的經濟投入,學校盡可能滿足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③自主學習的效果不一致,必須更注重小組討論的形式。自主學習時,我們以宿舍為單位,形成學習小組,分配學習任務,各成員在輕松的環境下開展自學、討論和協作,共同監督學習。在形成以宿舍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理論教學。一門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內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能消除單一教學方法產生的枯燥感,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6]。
綜上所述,廣泛查閱相關資料,培養了學生利用信息資源自學的能力,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自學過程中加強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使知識更系統。病例討論增加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協作意識,提高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觀察加強了學生與患者的溝通,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學生處理醫患關系的能力。OTD教學法重在臨床思維模式與理論知識的交融,有利于臨床能力培養[7]。運用OTD教學法是目前開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言語治療技術》這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能較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并能在一定范圍內推廣到其他專業課程。但OTD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須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革和完善,與時俱進,探索開展《言語治療技術》課程教學最佳的方法。
[1] 李福勝, 張婷, 曾西. 言語治療技術[M].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2: 55-56.
[2] 于梅, 李連濤. OTD教學法在康復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5): 398-399.
[3] 傅姍. OTD教學法在體療康復課程中的教學改革研究[J]. 考試周刊, 2013, 9(1): 6-7.
[4] 劉燕南, 彭艾莉, 周利容, 等. 外科護理教學中OTD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7): 617-618.
[5] 馬萍, 紀中. OTD教學法在康復教學中的課堂設計與效果評價[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9, 5(1): 11-12.
[6] 姚珺, 李定梅. 《外科護理學》多軌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 護理研究, 2012, 26(4): 369-370.
[7] 潘 旭, 胡明華, 錢雅婧, 等. PBL+OTD雙軌教學模式在口腔正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美容醫學, 2014, 23(11): 92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