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吉明,張廣淵,張宏,李莉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周圍軟組織(肌肉、韌帶、肌腱、滑膜等)無菌性炎癥為病理基礎,肩部疼痛及關節運動功能障礙為表現的一種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1]。有研究證實膏摩治療在緩解肩周炎的疼痛方面有著較好的臨床療效[2-3]。然而,肩周炎患者的關節運動功能障礙除了與疼痛癥狀關系密切外,還與關節周圍肌肉的萎縮及肌力下降有關[4]。因此,如何改善患者肩關節周圍肌群肌力,進而提高患者運動功能,緩解臨床癥狀一直是推拿醫師所關注的熱點[4-5]。本研究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在常規膏摩的基礎上輔以等速肌力訓練,觀察其在改善疼痛、肩關節活動度及肌力方面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2016年在我院康復醫學科門診進行肩周炎治療的患者60例。納入標準:符合肩周炎診斷標準[6];患肩部無骨折、腫瘤、結核、感染;無出血傾向;近期未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治療;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完成實驗;患者肩關節外展,前屈及后伸肌肉肌力均>3級;明確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的心、肝、腎及其他系統疾病;意識不清;肩部有急性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者;肩關節外展、前屈及后伸肌肉肌力均<3級。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0例,①觀察組,男5例,女25例;年齡(53.67±7.87)歲;病程(9.50±3.24)個月。②對照組,男4例,女26例;年齡(54.20±6.51)歲;病程(10.97±3.62)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均采用膏摩治療,觀察組加用等速肌力訓練。①膏摩治療:所用藥膏由陳元膏化裁而來,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細辛、川芎、附子、肉桂、烏頭等藥物,采用經典蒸餾水煮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每克相當于原生藥5g),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制劑科提供。患者端坐,雙上肢放松自然下垂,醫師先于肩關節周圍炎患者肩部進行手法治療10min(包括滾法5min,按揉法5min),隨后將約3g摩膏涂抹于患肩周圍區域,再用輕手法(擦法)進行5min治療,并配合牽抖等手法充分放松患者患側肩部的肌肉及軟組織。隔天治療1次,6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由于推拿手法操作個體化差異比較大,因此本研究手法治療部分均由同一醫師完成。此外為了對手法進行質量控制,研究開始前該醫師在TN-Ⅱ型手法測定儀進行練習一周,力量設定為0.5kg,頻率為(100±10)次/min。②等速肌力訓練:采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儀(美國Biodex公司)進行肌力訓練,練習模式采用等速向心收縮(Biodex system 3電腦自帶設定)。訓練時的角速度選用先遞增后遞減的運動速度譜,初始角速度設定為60°/s,隨后90°/s,120°/s,150°/s,180°/s依次遞增,再由180°/s,150°/s,120°/s,90°/s,60°/s依次遞減,訓練次數為每種角速度收縮10次,休息15s。隔天訓練1次,6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評定標準 ①肩關節活動度:患者取中立位坐于座椅上并充分暴露肩關節,治療師用量角器測量患者主動前屈、后伸、外展角度。②肩關節峰力矩:采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儀對患者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的峰值力矩進行測定。訓練時先對患側肩關節主動活動度進行測量,根據測試結果最大值的90%設定等速訓練的最大關節活動值為避免數據采集誤差。③VAS評分:選用長度為10cm的游動卡尺,一面標有刻度,兩端分別為“0”和“10”,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由患者移動標尺到相應刻度代表自身疼痛程度。

治療3周后,2組患者肩關節主動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及力矩峰值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且觀察組更優于對照組(P<0.05);2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3。


組別n時間前屈后伸外展對照組30治療前69.7±10.222.5±3.460.2±5.9治療后115.7±16.6a29.3±3.3a103.5±9.0a觀察組30治療前66.6±11.621.7±4.062.1±5.1治療后139.6±19.8ab41.3±5.1ab120.4±9.0ab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n時間前屈后伸外展對照組30治療前24.7±4.118.6±5.025.3±6.1治療后32.5±3.8a28.5±5.8a32.4±3.5a觀察組30治療前23.9±4.718.8±4.326.9±5.7治療后40.2±5.1ab38.8±5.3ab41.4±4.5ab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肩關節周圍炎病變主要表現為盂肱關節周圍炎癥滲出,軟組織粘連,關節間隙變窄,進而產生疼痛及關節活動受限[7]。現代研究證實膏摩手法可有效地緩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癥狀并藉此改善關節運動功能[2-3]。然而肩周炎患者的患肢運動功能障礙除了與疼痛癥狀關系密切外,還與關節周圍肌肉的萎縮及肌力下降有關,因此對于肩周炎的治療除了要著重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外,增加肩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及協調性也尤為重要。
本研究將膏摩治療用于肩周炎患者為對照組,膏摩治療配合等速肌力訓練做為觀察組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膏摩治療后,肩關節疼痛狀減輕,最大活動度增加,肌力改善和功能活動能力提高,這也與先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2,8]。已有研究證實膏摩治療肩周炎的作用機制與其能夠通過調整中樞與外周介質5-羥色胺,及消散組織致痛物質(如乳酸等)的堆積有關[9]。然而,肩周炎患者由于疼痛等因素導致受累關節不能得到充分的活動,因而關節周圍的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縮進而影響其穩定性,最終導致其產生運動功能障礙,因此在進行膏摩治療的同時如何讓患者進行主動訓練增加其肩關節周圍肌群的肌力及協調性顯得尤為迫切。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膏摩治療的同時配合等速功能訓練加強肩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及協調性,治療6周后患者VAS評分,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最大角度以及峰力矩的改善方面效果優于對照組。有研究表明主動運動能有效改善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帶走炎性介質和致痛因子,緩解疼痛[10]。 與對照組中單一的膏摩治療相比,等速肌力訓練增加了患者肩關節的主動運動,并藉此促進內啡肽分泌,進而有效緩解疼痛[11]。由于肩關節長時間制動其周圍肌群肌力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12],因此在疼痛緩解和關節活動度改善以后進行肌力訓練可有助于提高身體的運動協調能力,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并藉此進一步降低活動性疼痛。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等速肌力訓練配合膏摩治療在疼痛、 功能活動、 活動度和肌力四個方面評分均較入選時明顯改善, 臨床療效滿意, 且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 患者依從性較好,因此該療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姜壽山, 王力國, 孫立山, 等. 從“瘀”論治肩關節周圍炎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3, 21(2): 45-46.
[2] 封迎帥, 易受鄉, 張德元, 等. 自制藥酒膏摩與常規推拿治療肩周炎療效對照研究[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14(7): 186-188.
[3] 張亮, 封迎帥, 鄧碧泉, 等. 藥酒膏摩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50例臨床觀察[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09, 9(11): 2156-2157.
[4] 梁成盼, 董新春, 丁文娟, 等. 懸吊訓練技術對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6, 31(4): 447-450.
[5] 施加加, 羅艷, 孫瑩, 等. 等速肌力訓練對肩關節周圍炎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4, 36(1): 54-57.
[6] 中華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 物理醫學與康復分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68-69.
[7] 何南, 張高杰. 沖擊波聯合松動手法治療肩周炎[J]. 中國康復, 2013, 27(5): 377-378.
[8] 玄勇, 李玉平. 按摩配合終點位等長收縮訓練治療凍結肩[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6, 28(3): 175-176.
[9] 陸珍千, 費季翔, 劉志誠, 等. 從血漿與尿中兒茶酚胺和它的代謝產物含量說明推拿的鎮痛作用[J]. 頸腰痛雜志, 1994, 15(4): 199-200.
[10] 孫敬龍, 李麗. 懸吊運動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4, 29(4): 374-376.
[11] Goldfarb AH, Jamartas AZ. Beta-endorphin response to exercise. An update[J]. Sport Med, 1997, 24(1): 8-16.
[12] Witt D, Talbott N, Kotowski S.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of scapular muscles during diagonal patterns using elasticresistance and free weights[J]. Int J Sports Ther, 2011, 20(6): 32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