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波,張兆國,劉超
斷指再植術后手指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盡早回到工作崗位創造社會價值已成為臨床工作人員和患者關注的重要問題[1]。延續性護理是通過多種行動設計以確保患者在任何場所仍能受到持續的衛生照護,促進功能康復[2]。我科室對斷指再植患者出院后采用家庭訪視和電話隨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功能康復鍛煉指導和心理支持為中心的中西結合延續性康復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斷指再植術后患者104例,將單雙日出院的患者分成2組,①對照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齡(35.2±8.2)歲;受傷時間(1.1±0.2)h;單指離斷40例,兩指離斷7例,三指離斷2例,共60斷指;ASA評級:1級42例,2級18例。②康復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齡(34.3±6.4)歲;受傷時間(0.8±0.5)h;單指離斷40例,兩指離斷10例,三指離斷5例,共75斷指;ASA評級:1級47例,2級2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出院健康指導,如頸腕吊帶懸吊手部以利于消腫,進行手部的主、被動功能鍛煉,手部注意保暖,定期到醫院復查,禁煙酒,高營養飲食等。康復組患者接受延續性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建立一個完善的患者延續性護理檔案,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出院診斷和日期,應訪時間等;個性化的延續性護理服務,保證院內、院外護理的延續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康復指導計劃。出院當天與患者進行談話,指導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內容和健康教育,并囑托患者定期門診復查。電話隨訪出院1周內確認患者電話和家庭信息,約定下次隨訪時間,初步建立和諧的院外護患關系。患者出院3個月內定期進行電話隨訪,隨訪采用1+1+1形式,即主治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必須共同參與。隨訪主要包括:①心理指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活動,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關懷,幫助患者建立良好樂觀的生活態度。②飲食指導。囑患者禁食辛辣食物,禁煙酒,多進食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并且多吃蔬菜水果。③中藥熏洗、穴位按摩指導。指導患者正確的中藥熏洗的方法,穴位按摩的正確部位和時間。由主治中醫師開具熏洗藥方,方藥組成:透骨草30g、川楝子10g、當歸10g、姜黃10g、威靈仙15g、牛膝15g、羌活15g、白芷15g、蘇木15g、五加皮15g、紅花15g、土茯苓15g、川椒6g、乳香6g。將藥用紗布包裹后水煎,先將患手置于藥液上方熏蒸,待水溫合適時,再將患手浸入藥液中泡洗,熏洗結合手部穴位按摩,患者用健側手,按摩患肢手三里、曲池、內關、合谷等穴,待局部穴位酸、脹、麻等“得氣”后為宜,同時進行手指的主動與被動功能活動。每次30~60min,7d為1個療程。功能鍛煉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由同一團隊完成,具體為:早期指導患者練習被動手指的伸屈、分指及對掌運動,按摩再植手指,盡量以不疼痛為宜。注意保暖,抬高患側肢體,減輕組織水腫。中期增加更多的主動康復動作,如主動練習抓握和伸屈,練習手指活動范圍,減少肌腱粘連;鍛煉手指靈活性,主動進行感覺訓練。后期指導患者完成進食、穿脫衣褲、扣紐扣等精細動作,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工作。并督促患者定期來院進行就診。專職手外科醫生分期依據康復三期原則現場指導并演示給患者如何進行康復鍛煉,使用CPM機進行手部功能的鍛煉。兩組患者在出院后2周、3個月、6個月分別對手部功能恢復情況、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斷指再植成功率和血管危象發生率進行評價比較。
1.3 評定標準 ① 術后斷指再植成功率和血管危象發生率:記錄出院后6個月內手術成功和發生血管危象的患者。分別于患者從出院開始的第2周、3個月、6個月給予以下評價。②傷指功能恢復情況:采用中華醫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定傷指功能恢復情況[3]。③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采用自制問卷進行,共9項,能夠執行8項及以上為優秀,執行5~7項為依從性良好,執行4項及以下為依從性差。依從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出院后6個月,康復組患者的術后斷指再植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血管危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出院后2周、3個月、6個月,康復組傷指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在出院后2周依從性無明顯差異,但在出院后3個月、6個月后康復組的遵醫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3。

表1 2組患者術后斷指再植成功率和血管危象發生率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2組術后傷指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2組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我國現今斷指再植無論數量還是成活率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斷指再植的成功不能再僅用是否成活來衡量,更加注重再植指體能否獲得良好的外形和滿意的功能,以盡早進入工作崗位。
延續性護理指通常是指對患者從醫院護理到家庭護理的延伸,包括醫院針對患者實際生理情況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回歸等多方面的持續隨訪和指導[4]。延續性護理多應用于慢性疾病[5-6]。張嵐嵐[7]的研究報告指出,延續性護理對患者及家屬心理影響有顯著療效。延續性護理能滿足患者住院治療后的實際需要,能夠使患者在家中得到有序、不間斷的治療和護理,進行合理和系統的康復鍛煉,從而獲得良好功能和外觀。本組病例康復組患者功能的恢復明顯優于對照組。延續性護理不僅保證了系統的康復治療,而且對于建立的和諧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依從性,有顯著的改善作用[8],而這正是目前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所希望達到的愿景。延續性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相對于現行常規護理,有如下優點:①建立完善的患者護理檔案,確保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完善的康復護理指導。并通過這種方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進而提高護理質量,促進傷口愈合。②健康知識指導,大多數患者并未接觸到斷指再植術后的相關護理知識,而我院通過健康知識指導,能幫助患者初步了解該護理和緊急處理的要點,進而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對斷指的二次損傷,緊急處理的要點只要是針對于患者受到意外傷害導致斷指出現損傷,對此,患者或其家屬可據此做緊急處理,減少斷指的損傷程度。③心理輔導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生理活動做針對性的調節,幫助患者建立良好樂觀的生活態度,促進患者主觀能動性。④中藥熏洗、穴位按摩指導是中西延續性護理的關鍵,我院通過指導按摩,能加快患者傷口處的血液流動。在配置藥方熏洗,采用中藥活血止痛、通利關節,促進斷指愈合。在本研究中,康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中西醫結合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的延伸,能夠促使斷指再植患者出院后積極功能鍛煉,改善出院后的疾病狀態,減少疼痛,是幫助斷指再植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早日回歸社會的重要措施。
[1] 趙愛琴, 宋曉征, 李洛宜, 等. 康復訓練記錄在斷指再植術后的應用[J].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2, 26(4): 399-400.
[2] 李萍, 付偉. 我國出院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及現狀分析[J]. 健康研究, 2010, 30(1): 39-42.
[3] 潘達德, 顧玉東.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00, (3): 130-135.
[4] 鄭群怡, 高姍, 戰穎. 對開展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院外延續性護理的思考[J]. 中國護理管理, 2012, 12(11): 94-96.
[5] Hussey PS, Schneider EC, Rudin RS, et al. Continuity and the costs of care for chronic disease[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4, 174(5): 742-748.
[6] Chen CC, Cheng SH. Continuity of care,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health care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Medical Care, 2013, 51(3): 231-237.
[7] 張嵐嵐.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臨床護理雜志, 2013, (3): 37-38.
[8] 彭愛萍, 陳曉敏. 延續康復護理對斷指再植患者康復期生活質量及再植指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 2015, 30(5): 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