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人文學院,江蘇句容 212400)
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入學心理調適中的應用
劉莎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人文學院,江蘇句容 212400)
大學生在最初進入大學校園時多少都會有一些不適應,進而產生心理問題。若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和解決,將對其整個大學生活與學習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因此為了使他們盡快融入大學生活,適應新環境,利用班級團體輔導的形式對大學新生開展心理調適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學生;心理調適;團體輔導;適應性
每個大學生在最初進入大學校園時,都會有一個適應期。為了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更好地開展校園學習與生活,對其進行入學心理調適是非常有必要的。班級團體輔導指的是在輔導員的主持下,以大學班級為單位所開展的團體輔導。開展班級團體輔導能夠及時了解新生適應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幫助新生盡早融入大學生活,培養其對班級和學校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調適,班級團體輔導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大學新生是剛剛經過高考洗禮的群體。在高中階段,由于高考的壓力,學生課業繁重,學習中有教師的督促和指導,學習較緊張;而進入大學,相對高中而言學習環境較輕松,以自學為主,并且沒有升學壓力,這就會導致一部分同學沒有學習目標,找不到學習方向,進而產生學習困惑,甚至滋生學習倦怠。
生活上的不適應主要表現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管理意識薄弱。很多大學新生是獨生子女,有的習慣了被家長照顧,剛進入大學,面對生活瑣事會不知所措,產生焦慮。更有一部分學生是第一次離家住校,內心的孤獨感以及薄弱的自我管理意識常導致新生在生活上感到不適應。
考上大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相對而言都是成績不錯的學生,會受到老師的關注和照顧。而進入大學,每個人都比較優秀,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大環境里,新生的“主體”地位弱化,教師也不會像高中教師那樣關照自己,這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有心理落差,產生失落感,甚至有自我否定的消極情緒。
在中學階段,一個班級的學生大多來自一個地區,同學之間關系單純,友誼深厚。在大學,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存在著地域差異,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在相處時容易產生矛盾。即便在同一個班級,也是和自己同宿舍的同學關系最親密,衣食住行甚至是上課都是與舍友一起,這不利于與其他同學拉近距離。另外,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宿舍內部同學間的相處過程中也極易產生矛盾。人際交往一旦受挫,將會對大學生活和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新進入大學這個陌生的環境,每個新生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不適應,如果單靠學生自然適應,那將會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而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將有助于縮短新生的適應時間,提高自身適應能力。由于學習方式與目標、人際交往對象與物理環境等的變化,人的心理反應也隨之發生變化。班級團體輔導通過引導新生展開心扉傾訴自己入學以來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不適應,再由輔導員總結,使學生認識到這些不適應都是正常現象,并幫助學生學習借鑒師哥師姐的經驗,使其縮短入學適應的時間。
正確認識自己是新生開展良好大學生活的基礎,班級團體輔導能夠幫助新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即正確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等,能夠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在新生新入學時期,通過班級團體輔導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在入學以來遇到的最期待、最擔心、最難過、最開心的事,讓學生講一講大學幾年的目標,今后學習生活的計劃和打算等。幫助學生拉近與大學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上文曾提到大學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如中學時期的緊密,而班級團體輔導恰好可以增進新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關系。開展團體輔導,輔導員可以組織一些專門的實踐活動,例如“滾雪球”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同學的姓名、家鄉、愛好等信息,“螞蟻過河”活動,通過團隊協作幫助學生建立起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等。通過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變得更加熟絡,也讓那些性格內向、害怕交際、自我封閉的學生在活動中釋放自己,克服自己消極的交往心理,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把握團體輔導應用的時間對輔導效果起著重要作用。首先,對于大學新生而言,在其剛入學就應該進行團體輔導。開學一段時間后,學生極易形成固定的“小團體”,或者只跟宿舍內部同學交流,這時候再進行團體輔導則為時已晚,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最佳的輔導時間是新生入學后的1~2周內。其次,單次團體輔導的時間不宜過長或過短。原則上每次團體輔導的時間不應超過2 h,以1.5~2 h為宜,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產生倦怠感,對團體輔導有抵觸心理;過短則會草草了事,達不到預期效果。
團體輔導指導者的心理知識水平對團體輔導的成效起著關鍵作用。指導者一般由輔導員或班主任擔任,他們充當著學生的調解員、好朋友及人生導師等角色,其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重大影響,起著榜樣示范作用。指導者必須具備心理知識,接受過系統的團體輔導培訓,掌握輔導技能,能夠尊重學生的隱私,遵守職業道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在輔導過程中做到適度參與,與學生共情,創造融洽的氣氛,調動團體成員參與積極性。
任何活動都要有其活動宗旨以及要達到的目標,團體輔導也不例外。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克服其入學適應中的心理問題是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的總目標。但對于每次團體輔導而言,還應有其具體的目標,如班級凝聚力、學習壓力、人際交往問題等。只有明確了團體輔導的目標,才能使活動內容圍繞活動宗旨而展開,進而優化活動環節,使輔導過程有序進行。另外,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團體輔導內容應有所不同,具體內容要結合新生的具體問題而定。
團體輔導的開展,對新生適應大學生活起著積極作用,但對于班主任或輔導員而言,并不是說活動結束了就意味著萬事大吉。輔導員應及時找在活動過程中極個別發現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約談,解決其心理困惑,幫助其順利融入大學生活;并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總結,從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活動過程以及活動效果等幾個方面對活動開展產生的積極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以便吸取經驗教訓,為下次團體輔導做準備。
綜上所述,班級團體輔導對大學新生學校適應性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學校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心理調適,幫助他們提高信心,疏導他們在開學伊始眾多的不適應感,使其能夠盡快地開始美好的大學生活。
[1]張可.淺析團體輔導對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的調節[J].教育與職業,2011(33):94-95.
[2]戢煥啟,胡重慶.班級團體輔導對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的影響[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6):62-67.
G647
A
2096-4110(2017)04(b)-0017-02
劉莎(1986,1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