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創立中國特色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的理論方法體系
王坤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當前我國的教育狀況還處于人口眾多,東西部教育水平落差比較大,距離全國的義務教務水平實現均衡發展、教育公平還有很大的距離,使得我國當前的教育科學實證面臨更大的挑戰、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創立中國特色教育實證研究理論方法體系進行研究,通過對教育體系的特征進行討論,并總結出中國特色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理論的基本理念、實施情境、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四個方面內容,望能對中國教育事業做出微薄貢獻。
中國特色;教育科學實證;學科教學論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許多在過去專業人士才能應用的“高、精、尖”技術現在已經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也變得觸手可得。科技的日益發展,使學生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轉變成知識主動的應用者。在當前社會,為了實現教育公平的宏偉目標,為了加強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為了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就必須要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
創立更加高效、更科學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首先要具有獨立自主的基本理念。國際最先進、高水平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要虛心學習外國的先進教育經驗,但是切不可盲目效仿,也不能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我們國家當前的國情還比較復雜,所以要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理論,必須要深深根植于中國的土地,在基層的教育扎根,為解決教育問題而不懈努力奮斗。
一般情況下,人們面對前人所留下的文明成果,很容易出現極左或者極右的情況出現,或者是全面肯定,或者是全盤否定,這兩種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要想做到不偏不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僅僅需要簡單的主觀愿望就能實現,而是需要具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實現,并能夠做出準確的辨別與判斷。而要想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就需要長期的立足當下、扎根基層,努力將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才有可能做到。
我們國家具有西方國家根本無法相提并論的源遠流長的教育科學研究傳統。在教學理論上,我們有傳統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他所創立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為人師表”等關于教學的學說一直沿用至今,并且對怎樣學習的問題也有非常深刻的研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在當時并沒有心理學的學說,也沒有學習理論的學科,所有人對心理學一無所知,但是孔子可以觀察到學生在學習時的心理活動并加以分析,而且在分析之后運用到教學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孔子尤其是對學習動機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并把關于學習的心理活動由內驅力的大小分為三種級別:知之者、好之者和樂之者。
西方的教育科學實證研究比我們國家做的早,而且制度更加完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盡管西方國家的實證研究有很多的有點,但是西方教育實證研究的試驗周期比較短,實驗情境較單一這一點并不符合我們國家的當前國情。我們國家人口多、地域經濟發展不均衡,辦學條件各不相同,就算是在同一個地區,辦學條件也不相同。當前我國的教育科學實證還面臨著怎樣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和教育水平公平的嚴峻挑戰,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下,西方國家的教育科學實證只適合在一切教育情況和教學條件完全相同時進行研究,雖然有學習價值,但是意義并不是特別大。所以,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們不僅僅只對國外的教育科學實證方法進行借鑒,還需要在獨立自主,中國特色的理念下,扎根基層特別是要扎根到農村的中小學校,接觸到偏遠地區的復雜教學環境進行教育科學實證研究。這樣的實證研究特點是實驗周期長,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多年的研究,而且實驗情境涉及學校由于條件千差萬別導致數量大。只有這樣才可能會得到具有說服力的,符合當前的客觀實際的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科學實證結論。
從近些年來看國內外關于教育實證研究的結論,內容主要偏向的是教學的方式、模式和策略等的專項研究。當前的現狀是符合我們國家當前的客觀需要的,也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因為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國家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進行深化改革,服務于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中小學教師肩上擔負的就是通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而教師為了完成所肩負的使命,最關心也是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教”和“怎樣學”這兩個問題。所以說,當前國內外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非常符合當前的社會需要的。但是,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管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是人文科學等其他學科的教育與學習方式都有非常大的區別,就是同屬性不同學科的教育與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就例如語文和不同的外語,雖然都是語言類的文學類學科,但是教學方式不同,不同學科的教學模式、方法、策略等更是不相同。實際上,各個學科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的策略的創新和改革,完全來自所對應的各學科的教學論在理論上的改革和創新。可以說,如果沒有理論的變革,就絕對不會出現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策略等的變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理論創新做支撐,其余的方法策略等也就都是舶來品。
教育科學實證的可持續發展指的是在進行該項目的實施后,指導組的撤離并不影響這項研究在理論思想和教育理論、教學模式、教育方法在當地學校的繼續實施并發揮良好效能。所以,進行實證研究的指導組要特別重視當地教育資源的培訓和建設;一是當地各個學校的教研人員;二是主要試驗區的教師。指導者要要求當地的教研人員組成教研隊伍并全程參與到指導組對各個實驗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還要參與指導組對當地實驗課堂所進行的的課堂聽課和指導過程中,從而快速轉變教研人員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理論素養,并培養其教學指導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指導組撤出后可以完全獨立掌握這項實證研究的方法與理論,并能發揮出同樣作用。對于核心實驗教師的培訓,讓他們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水平,而且還能快速晉升為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的教育學者,從而可以承擔起培養優秀下一代的重大責任。
上述的想法,是通過對教育科學實證研究進行的總結和反思,主要是通過信息化教學的創新理論、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運用,加大基礎教育的投入,特別是偏遠地區和農村的中小學教學水平與學生素質,進而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實現教育水平的公平。這些想法還僅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理論方法體系的一個框架,還有許多細節有待教育界的學者們進行補充和指正。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理論方法體系是一項承載著眾多能夠培育出德才兼備的人才的一項艱巨任務,也是眾多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更多同行業工作者可以參與進來,希望這個美好愿望能早日實現。
[1]魯世林,馬榕那,黃博一.我國教育實證研究的范式特點、問題與應為之策[J].教育探索,2017(5):1-5.
[2]何克抗.創立中國特色教育科學實證研究的理論方法體系[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2):5-9,17.
[3]杜利.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
G42
A
2096-4110(2017)04(b)-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