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男,鄧水秀,張燕琴,呂毅,李丹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現代服務業需求對接研究
潘偉男,鄧水秀,張燕琴,呂毅,李丹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服務業作為新興的第三產業逐步在現代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代服務業已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其自身也對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服務業的產生和快速發展受到了廣泛關注,也表明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勢頭仍舊處于良好狀態,以服務業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并帶動就業,已成為很多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而每一個產業或者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的支撐和維系,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不例外,高技能人才如何更好地為現代服務業所用已成為當前的關注焦點和研究熱點。
高技能人才培養;現代服務業;對接
經濟發展形勢不斷變化,現代服務業已從新興產業徹底轉變為一種基本的經濟形態,這就足以顯示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地位和社會價值。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也逐步走向后工業化國家發展模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一度成為以勞動密集型為基本產業結構的輸出型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和結構改革,第三產業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和帶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但隨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行業的崗位需求在增加,技術、知識型需求量也在增加,更需要掌握關鍵技能、經過長期訓練和有較高服務素養的高技能人才,這已經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而目前我國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上正面臨著巨大的人才儲備壓力[1-2]。
隨著現代服務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人才儲備數量已經不適應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在人才培養結構和模式方面也存在著問題。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高技能人才數量和現代服務業的產業增長占比來了解基本的需求差距,但從一些區域間的數據來看,這種需求差距正在拉大,同時還反映出人才結構這一突出問題。基礎性服務業是服務業初期的基礎性產業,隨著服務業發展,相繼衍生出生產性、個人消費以及公共服務等新型服務業,而目前基礎性服務業人才數量顯著過剩,其他方面服務業的人才需求和結構明顯不合理,現代服務業整體上的人才培養供求出現矛盾,缺口大、結構亂和不平衡已成為制約高技能人才培養對接現代服務業的“瓶頸”問題[3]。
現代服務業概念的產生和發展也是區別于傳統服務業的,而現代服務業的推動和發展除了要注重產業化和產品化發展之外,還應該和先進的高素質人才緊密結合,通過高技能人才進一步引導和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會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人才質量不過硬、人才技能不達標、人才素養水平低等諸多原因,都使得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現代服務業無法實現正常對接。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了解客戶需求的過程就需要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服務客戶的過程更需要高素質人才進行引導。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在培育理念和服務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了解現代服務業的實際性需求,在能力培養和實踐素養方面存在許多與行業需求脫節的地方,不僅不能為社會提供更多專業性高技能人才,同時對學生的持續性發展也頗為不利[4]。
面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求,要進一步擴大行業所需人才的培養規模,高職院校本身要認清基本的行業要求和真正的人才需求,而實現與現代服務業的對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才數量問題。一是要根據實際的行業人才需求擴大專業的數量,專業的設置要與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相契合[5]。實用性和專業性的結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新崗位和新需求也必須由新專業人才進行補充。二是要擴大特色專業的規模,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優勢,在學科特色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高技能人才發展。三是要權衡專業的價值,從傳統的專業發展資源中挪出一部分來發展新增專業和急需人才的專業,這樣的資源優化可以更好地滿足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求。
在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的數量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之上,需要進一步優化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結構,其中,重點加強金融、物流、商貿、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健康養老和高新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職業教育。同時高職院校要根據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狀況,深入分析現代服務業中基礎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個人消費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四大類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并根據現代服務業的內部組成結構及時調整高技能人才的招生比例,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實現人才培養需求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接。
高技能人才是優于一般性人才培養的,因此它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與教學模式進行引導和支持,除了數量要進一步擴大之外,加快人才培養的模式轉變和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是當前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于專業改革和課程優化來說,高職院校要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安排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行業需求和企業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專業理論和實踐操作的深度對接融合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高技能人才既是技能的培養,更是素養的培育,因此開展必要的實踐性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行業適應能力尤為關鍵[6]。
服務業已不是新興產業,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基本的經濟形態,它正在為經濟發展助力,同時又在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和就業機會,發展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后工業化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現代服務業已經從原始的勞動力密集型轉變為高技術含量、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因此它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多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服務素養人才,這是行業發展的基本需求。針對這一發展需求,就要通過逐步擴大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通過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實現現代服務業需求的對接,通過加強專業改革和優化課程設置來保證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只有社會、行業、學校和企業等多方助力、共同協作,才能更好地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應用創造有利條件,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服務業。
[1]許艷麗,王嵐.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現代服務業需求對接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4,34(19):8-12.
[2]葉銀忠,安子良,楊益群.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視角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J].大學教育,2015(5):36-39.
[3]王秋芳.產業升級背景下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3(23):101-102.
[4]潘榮江.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探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4,34(7):55-59.
[5]劉正良.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與高職教育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16):25-28.
[6]李成明,楊盛欽.場域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道[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5):7-11.
G712
A
2096-4110(2017)04(b)-0101-02
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政策研究工委會項目(SYHZW201721)。
潘偉男(1981-),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
鄧水秀(1980-),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