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威海職業學院,山東威海 264200)
基于終身體育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體育策略研究
陳曉
(威海職業學院,山東威海 264200)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素質不斷提升,體育教育事業受關注程度也在逐漸增強,體育教學中開始逐漸滲透素質教育思想,體育健身理念也慢慢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個體開始意識到體育教育并不應該成為某種階段性的學習,而應該貫穿個體的一生,從而實現人終身學習的需要。本文以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為基礎,研究了高職體育教學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終身體育;體育教學;高職院校
在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處于重要地位。高職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愛好,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堅持體育鍛煉,并逐漸樹立其終身體育的理念。與此同時,高職學生還處在心理與生理發育的重要時期,并將要從學校走向社會,在這種轉型時期,學生難免會產生迷茫感。體育課程對于提升高職學生自信心,形成健康陽光的心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高職體育教師需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終身體育的良好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在充分發展特長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學生終身體育的目標。
終身體育也被稱作生涯體育,指的是個體終身都接受并且參與體育鍛煉。終身體育涵蓋了兩個層面內容:一方面指的是人從出生到死亡學習并且參與體育鍛煉,使得體育能夠成為個體一生當中難以或缺的內容;另一方面主要是指以終身體育理念為導向,將體育整體化以及體系化發展作為根本目標,為個體在不同生活領域以及階段提供體育活動參與實踐的整個過程。
現代體育已經擺脫了競技體育的束縛,其目標轉變為培養個體終身體育的習慣,這種變化對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高職教學需要將終身體育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不斷拓寬體育教育渠道,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理念作為根本出發點,結合實踐,著眼未來。學校體育所具有的廣延性和終身性等特征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學校體育不是只教會學生某些項目的運動技術,而是要著重解決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體育教育,使其終身受益。
學校體育以終身體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認識到課外自覺地獨立地鍛煉身體比掌握系統的運動技能還要重要。高職體育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理念,同時還要教會學生體育鍛煉的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從促進學生健康的角度考慮,選擇具有較高鍛煉身體價值,并能延伸到學生進入社會后適合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鍛煉的內容。對增強體質很實用的終身運動項目有很多,比如長跑、游泳、滑冰、輪滑、籃球、排球、足球、網球、臺球、太極拳、氣功、健身操、韻律操、舞蹈和爬山等。
我國高職院校沒有能夠深入的理解終身體育理念,學生教育教學觀念陳舊。部分高職院校,為了能夠確保學生的就業率,過分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完全將體育課程看作是擺設。這種現象并非只是個例,在很多高職院校當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學校將好學生的認定標準局限于學習成績的好壞,認為學生只需要學好文化課程就可以,這點與家長以及社會的期望不謀而合。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教師在教授體育課程的時候缺少積極性,學生因為重視程度較低,因此逃課的現象非常普遍,體育課程效率不高,終身體育理念難以貫徹落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個人、心態以及思維模式都難以塑造。
在高職院校的課程表中,文化課程承包了絕大多數課程,體育課程份額非常少,教學內容極為單調,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只是為了能夠修夠學分,體育課程沒有起到其應有的教育意義。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中,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嚴重不足,無法將體育課程的技能以及重點完整的傳送給學生,無法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師生之間缺少溝通,教師無法準確的發現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終身體育的發展,使得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育嚴重滯后。
想要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思想,需要特別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在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以后依然能夠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將體育鍛煉的興趣轉變為一種體育習慣,這是很多人能夠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感到快樂,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精神以及鍛煉熱情。除此之外,體育鍛煉具有長效性的特征,想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而是要注重將體育鍛煉轉變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形成了這種意識,才能夠逐漸樹立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所以,體育教師需要轉變當前重視體育素質訓練、忽視技能練習的情況,尋求高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這也是提升學生體育興趣的關鍵所在,推動學生能夠自主、積極以及自發的開展體育鍛煉。
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的意識到終身體育的發展趨勢以及價值所在,努力的更新知識,并構建全新的能力與知識結構。將過去一味傳授競技技能轉變為傳授現代健康運動方法,使得高職院校體育發展能夠從技術型轉變為智能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需要努力的克服重視文化教育,輕視體育教育的思想,摒棄功利主義的心態,并制定教學評價標準。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構建一套教學評價機制,轉變過去評價體系過分重視分數的評價標準,依據大綱的要求來科學設定評價體系,要求學生每天要堅持一個小時的鍛煉,每位學生都要有一項以上的體育愛好,并且可以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不斷堅持。要求學生能夠明確健身認識,能夠自覺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在評分的時候需要按照他們日常的行為表現來給予評判,從而不斷能激發學生參與終身體育的信息與理念,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打下扎實的基礎。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主要采用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知識,并且組織學生之間常規練習,借此完成大綱當中規定的教學任務。受到了課堂教學時間的約束,學生單獨練習的時間非常有限,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部分學生在課下也不會自覺的開展體育鍛煉,導致學生身體素質普遍偏低。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灌輸“終身教育”的思想,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逐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在高職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使用“課堂教學+課后訓練”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分成課堂教學、課后訓練兩部分。比如,在教授乒乓球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授學生乒乓球的基本要領,然后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兩兩練習。教師則需要密切的關注學生動作是否規范,對于學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予指導。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制定出課后活動方案,學生按照發球、觸球以及步法展開融合訓練,在潛移默化當中不斷激發學生乒乓球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注重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終身體育的教學理念,借此推動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事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努力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1]李培慶.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動向與發展趨勢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1,26(3):97-99.
[2]樊偉.終身體育視野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3(9):101-102.
[3]高琦.基于終身體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8):63-64.
G807
A
2096-4110(2017)04(b)-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