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沈生 任姍姍 竇超群
渾南區智慧城市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
◎張沈生 任姍姍 竇超群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結合體,發展智慧城市對居民生活方式改變、城市經濟轉型、居民生活方式變革和社會管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從智慧渾南建設的現狀出發,深入剖析了在智慧渾南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智慧渾南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對策。
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對策
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社交網絡等應用的新型城市形態。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首次將智慧城市建設上升為國家行為。目前,在沈陽市渾南區智慧渾南的建設過程中,還處于摸索階段,本研究結合智慧渾南建設的具體問題和現實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建議,對于推進智慧渾南建設以及加快我國新型城鎮化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國務院新一輪振興東北政策措施的實施,沈陽市推出《沈陽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2016-2020年)》,面對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渾南區開展了全方位的智慧渾南建設。
1.總體建設狀況。針對區內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渾南區與中興、阿里、浪潮等知名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了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項目快速發展,積極建設了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產業等多個智慧項目,實現了互聯網和智能化應用從工廠到家庭的擴展。
2.制定總體規劃。渾南區成立了智慧渾南建設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整合了區公共服務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統籌智慧渾南建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智慧辦在協調指導各個智慧應用項目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了作用,與東軟集團合作,制定了《智慧渾南頂層設計》,并列出了29個備選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
3.建設智慧政務平臺。建立了以渾南公共服務中心為一級平臺,功能區、委辦局(含駐區企業)為二級平臺,社區、功能區處室為三級平臺的網絡大聯動管理體系,該平臺既涵蓋工作任務分配、公文流轉、匯報請示、信息發布、跟蹤督辦等綜合辦公功能,又可作為各部門獨立業務系統的支撐載體,實現了政務數據的累積、聯動和互通;實現審批環節通過網上同時受理各環節要件,審批事項同步進行、并聯審批,大幅縮短審批時長。
4.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渾南區與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東網科技等企業共同舉行了智慧渾南建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為建設智慧城市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并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設了“創客+”大數據創業孵化平臺。此外,95%的政府部門已與東網云計算中心實現100兆以上光纖連接,光纖總長度近200公里;已完成689個小區點位的光纖接入施工,在全市率先完成“光纖進小區”任務。
1.總體規劃未制定。雖然渾南與東軟集團合作制定了《智慧渾南頂層設計》,但該設計并沒有用來指導智慧渾南的建設。目前,渾南區對智慧城市建設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缺少綜合性的頂層設計,缺乏長遠的規劃和建設方案以及制度保障。相關部門尚未出臺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政策文件來指導該項工作的開展,特別是綱領性的文件,渾南智慧城市建設思路尚需進一步清晰。
2.資金投入無計劃。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企業、社會和政府等多方進行資金投入,并對資金使用進行合理規劃。渾南區從2015年開始設立了每年2000萬元的智慧城市建設與應用專項資金,而2013-2017年期間,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缺乏相對穩定的計劃性,未來渾南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資金的數量尚不清楚,專項資金的數量及使用方向的確定沒有相關依據。
3.資源整合難度大。智慧城市是一個城市綜合系統,其建設項目往往交叉于不同部門、不同系統、不同行業,由于存在著項目經費、信息數據、管理權限等利益問題,牽頭單位在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綜合統籌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形成了“信息孤島”現象。
4.保障機制不完善。渾南區雖然成立了智慧渾南建設領導小組,但對該機構的主要工作職責、任務范圍等界限劃分不夠清晰,未發揮該機構應有的作用,且還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決策協調機制,缺少有效的統籌協調、咨詢指導、人才培訓、考核評估等相關工作機制。
5.建設模式不明確。沈陽市對縣區級層面的智慧城市建設缺少明確清晰的總體思路和方案,而只是要求各個區縣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導致渾南智慧城市建設模式不清晰,針對這種全面性試驗的做法,渾南區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結合智慧渾南建設現狀,以及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利契機,針對全面推動智慧渾南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1.制定總體規劃。區政府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統籌規劃者,應根據建設的需求依法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規,結合本區特點,借鑒其他同等發展水平區域的經驗,明確建設目標與建設方向,立足智慧渾南長遠發展的角度,優先推進事關區內全局的緊迫性項目和涉及民生領域的重點項目,并以此為突破點,以點帶面,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
2.加強資金保障。區政府需要加強完善投融資體系,推出優惠政策,吸引有技術、有優勢的企業與機構,發揮銀行在資本融資中的主體作用,將民間資本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中。此外,設立專項財政管理組織對建設資金進行監督。
3.強化資源整合。區政府應以部門業務信息和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基礎,通過制度保障和技術支持,對重要數據統一處理,形成海量數據交換、共享、查詢和管理機制,打通部門橫向壁壘,提高區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方便各方用戶使用。
4.完善保障機制。針對區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培訓、考核機制,明確其工作職責及任務范圍。此外,區政府應積極建立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專業型、復合型的信息專業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為智慧渾南建設建立人才保障機制。
5.打造建設亮點。渾南區應與國家自主示范區建設、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相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打造獨有的區縣級智慧城市亮點,突出渾南區特色。
6.明確建設模式。渾南區智慧城市的建設,應以政府為主導,由運營商提供相關技術支持、配置專業技術人員等配合建設。除了政府和網絡運營商的投入之外,政府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參與到整個建設過程中來,即智慧渾南建設模式應結合政府獨立投資模式和政府、運營商合作模式。
7.統一建設標準。在智慧渾南建設過程中,要明確與市級智慧城市建設界限,對于必須由市級層面組織建設的項目,區內應積極配合,完善本區的智慧城市建設;而區層面可獨立建設的項目,即今后不會受到市里相關工作影響和改變的項目,區政府應該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制定相應建設路徑,投入人力、物力,進行集中建設;此外,針對市、區智慧城市建設界限范圍不清晰的項目,區內要積極與市里進行溝通,共同制定建設路徑。
(作者單位:沈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宋爽
注:本文系沈陽市渾南區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調研課題《渾南區智慧城市建設與健康發展》;沈陽教科雙服務課題《沈陽高新區產業現狀及發展路徑研究》(沈教科[2017]17號);沈陽市科技創新項目《關于遼寧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沈陽核心區建設的對策建議》(項目編號:SKX-2016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