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秦凈翾 王超
遼寧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與建議
◎張芳1秦凈翾2王超3
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隨著全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遼寧省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并獲得斐然成績。但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需要通過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兩方面進行整改。本文結合當今國家經濟發展情況指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金融實體經濟政策建議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不能脫離經濟而存在。實體經濟在金融體系的配合支持下才能更快并持續發展。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好結合是二者共同發展的最佳途徑,如果金融業沒能和實體經濟充分有機結合,金融體系就會出現自我膨脹等金融問題。因此,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結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創新出更多金融產品,這是金融體系在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結合當今國家經濟情況,闡述遼寧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勢在必行,指出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建議。
截至2016年末,遼寧省金融業在服務業中已持續五年處于優先增長的地位,連續三年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金融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持續保持在高水平,為經濟增長作出重大貢獻。而且,遼寧省通過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融資擔保能力得以增強。在符合基本條件的擔保機構中,通過給予業務補助、營業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其為中小企業開展擔保業務,擔保機構從數量到業務規模均發展迅速,融資擔保能力進而得到提升。
(一)金融體系自身問題
對于金融體系自身而言,融資渠道少、金融總量小、金融產品單一。金融結構的不合理、金融體制改革的不徹底,使我國實體經濟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與之并存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二者相互矛盾。大量資金配置效率不高,沒能使用到良性發展的企業中去,資金主要聚積在金融體系內部,這使得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的束縛和限制。
(二)金融體制對實體經濟的約束
對于實體經濟方面來說,實體經濟融資結構失衡,直接融資比重低。實體經濟的金融能力會受到體制的約束。金融體制約束實體經濟金融能力體現在信貸規模和融資結構兩個方面。其中,在融資結構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占比應該是相等的,而現今處在失衡的情形之中。實體經濟中間接融資占據絕大部分份額,這種對間接融資的依賴,勢必會降低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作用。
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主要問題出現在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兩個方面,因此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出發,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提出對策建議。
(一)金融體系本身
1.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融資渠道利用效果。金融機構要對金融產品創新,使融資工具更豐富,相互之間綜合運用。債權、股權、租賃等金融工具要配合綜合使用,使金融服務更具多樣,金融工具組合式使用。允許小微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專利權等進行抵押貸款。金融機構要加強外匯管理體制,使企業可以在境外融資,不斷擴大跨境融資企業的數量。保持人民幣跨境回流渠道的暢通,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鼓勵其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并支持企業境外發行債券資金回流使用。融資渠道的拓寬能夠幫助企業擴大融資的范圍,使實體經濟通過更大的融資范圍融資。此外,金融體系應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量,多層次、多樣化對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2.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金融機構在市政府的幫助下,應增強對市場發展前景好但目前遇到資金困難的企業的融資服務。通過融資機構、銀行、企業、政府等多方密切合作的服務系統,為不同企業提供形式品種多樣的融資服務。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要分層次,針對不同企業類型實行不同的服務方式,力求“群對群”的精準服務。通過對企業的不同分類,化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于遼寧省規劃為重點企業和標桿企業,要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依據這些企業的各自特點,對每一個企業實行不同的融資方案。實體經濟服務質量的提高,更需要輔之以適合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創新,從而更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3.開展服務于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主要包括金融產品的創新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時,創新尺度要大一些。就遼寧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和方式而言,基本已經固定,因此金融創新對于實體經濟進一步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金融機構要充分了解這部分群體的特點,深入調查研究,創新產品要積極營銷并要合理收費。金融機構進行服務方式的創新時,一方面要考慮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問題。對于符合國家產業環保政策的企業,金融機構應該給予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針對小企業要加強專營工作,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情況,由專門人員單獨對企業進行考核,盡快對符合要求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服務。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需要實體經濟的改革創新,同時也需要實體經濟自身的調整和平衡。
(二)實體經濟方面
1.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優化融資結構。遼寧省裝備制造企業具有銷售利潤率低、銀行利息成本負擔重的特點。因此,應該積極給裝備制造業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資金支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特別是推廣直接融資渠道。企業應該加速資產證券化的進程,更多運用直接融資渠道融資。小微企業應重視直接融資,注重集合債的發行。首先,小微企業的企業債券融資渠道要不斷拓寬,在目前現有小微企業發行集合債的情況之上,對于一些發展現狀及前景好、償還能力好的小微企業,企業自身應更加關注企業債券的發行;其次,小微企業應注重股票融資,政府相關部門需要修訂中小企業板公司上市標準要求,應盡快與中小企業劃型標準相適應。直接融資比例的調整能夠使實體經濟獲得更多融資來源,融資結構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不容忽視。
2.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領域比較困難,通過合理有效的渠道,不僅可以使民間資本解決去向問題,同時實體經濟也獲得資金來源,一舉兩得。一方面,金融領域加入民間資本元素,能夠推進股權多樣化;另一方面,壟斷行業加入民間資本這一元素,逐步創立有效的體制,是民間資本參與到鐵路、能源、醫療等領域。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解決途徑之一就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間接融資的支持,直接融資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金融體系中,除去銀行提供信貸資金外,債券市場也需要為中小微企業的金融融資問題承擔一定的責任,為金融體系分憂,從而使中小企業盡快轉型。
(作者單位:1.3.大連海洋大學;2.沈陽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司斯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遼寧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W 201503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