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常州幼兒師范學校,江蘇常州 213164)
信息化背景下的平面設計課程改革芻議
陳英
(常州幼兒師范學校,江蘇常州 213164)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領域產生了較多的變化,為了使平面設計課程更好地應對如今的發展形勢,培養出更多社會需要的平面設計人才,需要對平面設計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產生更多重視。本文對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設計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進行具體分析,從實踐訓練課程的調整、增強平面設計課程和其他學科之間聯系等角度進行闡述,以期為平面設計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啟發和參考。
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設計課程;改革
近幾年,各行業對平面設計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需要對平面設計課程改革及優化調整方面的工作進行有效落實。在大數據時代及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設計課程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時俱進,進而使平面設計課程更加科學合理,更具時代氣息,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部分學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模式較為固定,課程設置、課時量具有程式化的特點和問題,基礎課、史論課、專業課一直以來便是平面設計專業的主要教學內容,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的講述為主,機械灌輸式教學一直以來便是平面設計課程教學工作的主旋律,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更多的了解,對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要知之甚少,導致平面設計課程存在與實際需要不匹配的情況,平面設計課程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及價值。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對平面設計課程進行調整和改革,與時俱進,對信息化背景下人們的信息接收習慣、方式等進行了解,對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進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下面對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進行具體分析。
設計實踐對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而言至關重要,基于此教師需要對實踐教學工作產生更多重視,從此方面入手開展課程改革工作,使學生從原有的信息接收者角色轉變為信息的組織者、掌控者。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的不足進行了解,進而明確后續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向,為平面設計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需要對平面設計實踐教學比重進行適當的增加,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進而對學生能力進行更好的鍛煉;同時教學效率方面的問題同樣較為重要,為了使實踐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及效果,校方可以與社會中的企業進行更多的合作,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對平面設計人才的要求,在真實的設計環境中對平面設計多元取向進行了解,從實踐中獲得更多收獲,明確自己未來的設計方向,對平面設計新方法等進行研究,促進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
此外,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夠為優秀教師團隊打造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在深入企業后,教師能夠對企業的真實需求及發展情況進行了解,進而為學生實訓、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依據支持,為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奠定基礎。通過引入企業項目、生產模式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平面設計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學生能夠對平面設計知識應用價值產生更多了解,真正學以致用,進而為平面設計課程實效性及作用的發揮奠定基礎。
信息化背景下,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應對平面設計工作的變化,教師需要使學生打好基礎,學好基礎性課程,進而為融合了現代科技要素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對平面設計課程進行改革時,不僅需要對實踐課程的改革、現代科技的融入等提高重視,同時需要擺正基礎性課程的地位,基礎性課程可謂是視覺藝術學習的基礎保障,對平面設計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藝術修養、基礎等方面的培養,使學生扎實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在培養學生應用軟件繪圖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手繪等方面的技巧進行培養,為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當然,基礎性課程不應是各類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教師需要做好平面設計基礎性課程的整合優化工作,將視覺方法、視覺思維等方面的培養工作貫穿平面設計課程始末,加強對學生造型語言等方面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產生更多自己的設計感悟,對圖形、圖案構成方式、表現手法等進行掌握,夯實平面創意設計基礎,為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設計方法有了較多的改變,此時的“平面”可能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平面,更是立體中的平面、動態中的平面。當然,這并非否定了印刷媒介平面設計的價值,但是人們卻一定不能忽視以聲光電為代表的現代媒介的強勢來襲,因此對平面設計課程進行改革時,需要使其和其他學科進行更好的融合和相互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將時間、空間要素的運用、運動形態的融入方法等講解給學生,使學生對更多的設計工具操作方法進行掌握,使平面設計工作和更多種類的藝術進行融合,為平面設計課程賦予更多時代氣息和新的活力。平面設計課程改革過程中,可以將最前沿、時代性較強的平面設計相關學科知識融入平面設計課程中,做好新舊課程的優化組合工作,進而為課程結構的優化升級奠定基礎,校方和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視覺綜合設計、界面設計、信息設計、多媒體設計以及交互式設計等課程進行適當增設,并且對原有課程和新課程之間聯系性、銜接性方面的問題提高重視,為課程體系的連貫性、完整性提供更多支持,同時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需求對平面設計相關的軟件課程進行選修,在增加平面設計基本設計技術、理論的同時掌握更多新型設計方法,為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總之,對平面設計課程進行改革時,校方和教師需要秉承多樣化的發展思路進行調整,對平面設計及其相關學科之間邊界、融合等方面的問題提高重視,如今平面概念邊緣逐漸模糊,教師也需要對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等進行調整,為平面設計課程作用及效果的發揮奠定基礎,提高平面設計課程改革工作的價值及意義。
平面設計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便是為社會輸送更多素質和設計能力較強的平面設計人才,目前很多學校已經對平面設計課程進行了調整和改革,但是仍舊存在一些學校忽視不同企業、不同崗位對人才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流水線”式的培養方式及教學無法滿足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對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時,需要面向企業、面向職業崗位進行多元化、多層次的改革,提高平面設計課程的層次性及多樣性,逐步完善平面設計課程體系,下面對其進行具體分析。首先,對基礎知識模塊進行完善,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藝術功底、素描、計算機繪圖、藝術鑒賞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進而為學生設計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其次,對專業技能模塊的改革工作提高重視。CorelDraw、PS、3DMax課程的設置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幫助,同時校方和教師也逐漸引進了一些企業項目,將這些項目當作教學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訓練的機會,進而為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崗位意識、責任意識等方面的培養奠定基礎,實現教育目標。最后,對拓展知識模塊改革調整方面的工作進行分析。學校和教師具有“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今人們生活的物質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家庭對子女較為溺愛,導致學生存在自律性較差、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等問題及心理,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今后的生活及工作,教師需要對學生三觀的培養、行為習慣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責任意識及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等產生更多重視,將其滲透至平面設計課程及教學工作中,組織更多有趣的平面設計比賽活動、文娛活動,對學生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集體榮譽感及自信心等進行培養,進而為優秀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支持。
總結全文,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設計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較為重要,人們需要對平面設計課程“如何改”方面的問題加強研究,通過適宜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改革,進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提高學生的平面設計能力及就業競爭力,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文已經對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設計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進行具體分析,希望對平面設計課程改革調整及優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幫助。
[1]許巖.信息化背景下的平面設計課程改革芻議[J].才智,2017(19):161.
[2]吳振英.對平面設計課程改革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4(6):31.
[3]劉佳.《CorelDraw平面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7):39-39,84.
[4]韓怡.基于微信平臺的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改革探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4(12):5-6.
[5]蔡瑞瑞,金鑫鑫.創新教育在平面設計課程改革中的應用與實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3):17-19.
G642.3;J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4(a)-0072-02
陳英(1983-),女,江蘇常州人,本科,中職講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