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霓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中學生,如何利用課余時間進企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彌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豐富和深化中學教育的實踐內容,對于促進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增長才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中國夢 中學生 企業 社會實踐
Abstract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in China, as the new century successors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ow to use the spare time into the enterprise social practice, to make up for lack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enrich and deepen the practice content of schoo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et up the correct the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China Dream;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terprise; social practice
1 中學生社會實踐開展存在的問題
1.1 校企共建實踐平臺乏力
學校、企業是中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具體開展的重要載體。廣大中學生年齡多處于18周歲以下,對社會認知與辨別的能力有限,很多情況下不能通過自身現有能力去分辨出隱藏在社會中真、善、丑、惡,故對學校教師存在依賴心理,絕大多數中學生群體需要校方進行組織引導。所以說中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一大至關重要的因素在于學校的積極引導,但當下很多學校一味的講學生安全、學生成績,對中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持一種不支持、不反對的模棱化態度,不制定相應的社會實踐管理規章制度,不安排專門的部門、教師指導管理中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在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與校方處于同等地位的企業方面,從生產作業持久性、用工安全性等角度考慮,對接納中學生進企社會實踐多持保留態度。校企雙方就中學生進企進行社會實踐未進行積極的洽談、協商,企業未能提供合適的實踐崗位,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不到全方位的保障與服務,這將大大打消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與創新創造力,不利于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1.2 家長對學生實踐重視不夠
在中學生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家長與學校扮演著同等重要的角色,針對中學生的教育管理,雙方的溝通協調如能達到高度的契合,學生的教育成效會得到相應的表現,如是好的理念就會相得益彰,如是不成熟或不合實際發展的理念就會傷害到學生的成長。在當下唯分數高低定輸贏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廣大的家長心中會出現重子女文化成績,輕子女社會實踐經歷的現象,很難真正意義上讓子女進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對自己的人生閱歷、職場認知等諸多方面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缺失。
1.3 學生自身對實踐認知不足
學校、家庭對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通常起教育與引導的作用,然而實踐的最終主體在學生自身。懵懂的中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缺乏一種全面性自我辨別與認知的能力,在是否參加社會實踐進入企業鍛煉的問題上,很多情況下多趨從于學校老師、家庭父母等方面的安排,在當下的中考、高考制度下,廣大的中學生雖然懷揣一顆向往到企業實踐長見識的心,但又不得不屈從于學校、家庭的意愿,屈從于不得不面對自己人生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中、高考,在書山題海中“皓首窮經”。由于學校、家庭對學生自我的嵌入型催化作用,弱化了學生主體性本源認知,進而催生了學校、家長、學生三者對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產生了一種較為“天然性”的免疫,導致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難以得到高效的開展,使廣大中學生的全方面素質教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教育缺失。
2 中學生進企業開展社會實踐的意義
2.1 是學生全方面成長的需要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是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是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中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和主體性,以學生的性格為依托,從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身體健康和個性發展等方面入手,注重深入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最終培養出有健全個性特征的學生。中學生進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對于中學生對勞動艱辛、勞動者、勞動技能、處世技巧、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正確認知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學生進入企業實踐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而且會讓學生在勞動中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在返校后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文化學習當中去,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
2.2 是偉大“中國夢”構建的需要
當下90后、00后中學生群體即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主力軍,如果此群體只有文化知識,沒有精湛的技術技能與社會認知,該群體必然難擔大任,終將被社會的發展所淘汰,構建偉大“中國夢”的接力棒的交接也將成為難題。中學生進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其身心、閱歷、技藝、學習等各方面得到提升,使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合格的中學生。偉大“中國夢”的構建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進行五位一體的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當代中學生在不久的將來將進入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個領域工作,并逐步成為中堅力量,接力偉大“中國夢”構建工作。
3 中學生進企業社會實踐開展的策略
3.1 統一認識,強化實踐工作領導
針對中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進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學校的積極領導是不可或缺的。就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各級單位應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社會實踐的領導工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以文件、條例等形式下發至各個中學校,各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將社會實踐工作進行深入的貫徹落實。學校應積極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教育工作,對接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崗位,在實踐過程中安排專業的老師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答疑解惑。
3.2 加大宣傳,不斷營造實踐氛圍
我國素質教育工作全面推進,并逐步打開唯考試成績定輸贏的舊局面。但許多的學生家長甚至部分教師還未從應試教育的迷霧中走出來,導致他們對中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出現抵制現象。對于中學生進入企業參加社會實踐的宣傳工作,應以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為基礎性依托,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以及網絡、QQ、微信等新興媒介,強化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意義的宣傳工作,讓學生家長能及時快速的了解到子女積極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同時,應注重運用案例宣傳的手段,把得益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優秀學生代表遴選出來,并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宣傳報道,進而激發家長、學校積極的投身到支持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來。
3.3 多方聯動,保障實踐順利開展
中學生進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涉及到學生、學校、家長、企業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非一人或一單位可以獨立進行完成,相關工作的開展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在中學生進入企業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應明確工作牽頭與責任劃分,工作牽頭應以學校為主,責任劃分應以學校、企業、學生家庭三方共擔,三方一道加強對學生實社會踐中的過程教育。二是中學校、學生家長應把學生課余時間對學生進企業社會實踐進行讓路,同時要教育中學生在學習方面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減少繁重的家庭作用、課外輔導真正意義上為學生減負,幫助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三是企業應針對中學生的特殊生理與心理條件,為中學生量身打造適合中學生的工作崗位,確保工作崗位的安全性,確保工作崗位的實踐鍛煉性,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夏沙.中美初中課堂交往的比較及對中國教育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 楊存政.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12).
[3] 何小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
[4] 潘利若,姚梅林.美國服務性學習對我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常態化實施的啟示[J].教育科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