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然
摘 要 范仲淹制定的范氏家訓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探究其內容,不僅傳承了儒家文化,而且豐富和完善了教育思想,拓展了封建社會家訓的內容和意義。受歷史條件制約,其內容具有一定歷史局限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一些內容仍具有積極意義,比如在個人價值觀、家庭凝聚力、社會穩定度等方面仍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家訓 意義 范氏家訓
Abstract The fan family Fan Zhongyan made content rich,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explore the conten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Confucian culture, but also enrich and perfec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expand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family in feudal society. Restricted by historical conditions, its content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limitations,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oday, some of the content still has a positive meaning, such as personal values, family cohesion, social st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still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family instructions; significance; Fans family instructions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之一,他德行兼備,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其在教育領域、經濟領域與軍事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范公的勤奮、正直、為國為民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人。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品格也成為中華民族品德的代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已經熔鑄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影響了千千萬萬人,成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先憂后樂”精神已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樹立在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目中。范仲淹的治家之道也頗有成效和影響。在傳統文化中,認為一個家庭的維持需要家庭成員之間擁有相應的道德素養,正是從這樣的理念出發,范仲淹在儒釋道佛等思想的影響下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范氏家訓,熟讀范仲淹的相關文獻,了解其家訓主要包含在《家訓百字銘》、《四德說》篇、《家人》篇中。
1 主要內容
范仲淹的《家訓百字銘》內容是: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家人》這篇文章雖只有二百余字,但是卻能表明君臣、父子、夫妻等關系的重要內涵。主要內容如下:《家人》,陽正于外,謂五也。陰正于內,其二也。陰陽正而男女得位,君子理家之時也。明乎其內,理則著焉。內掛明也。順乎其外,孝悌形焉。外掛順也。禮則著而家道正,孝悌形而家道成。成必正也,正必成也。圣人將成其國,必正其家。一人之家正,然后天下之家正。天下之家正,然后孝悌大興焉,何不定之有!故曰“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然則正家者,貴閑其初也。故初九有悔,閑得其道,乃首得“悔亡”。至于九五“王假有家”,則天下化成,故勿悔而吉也。由此可見,范仲淹的家訓思想內容豐富,大致包括孝順、忠勇、慈悲、勤勉、謙遜、節儉、廉潔、博愛、修身、兄弟互助、男女正位、尊師重道等。
2 歷史影響
小農經濟時代是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家族經濟的不斷發展依附于家庭成員的內部團結,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在封建時代很多大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族成員之家以此為原則,不斷約束自己,家族家規體現在每個成員之間就是其個人素養的體現。分析范仲淹的家訓內容,我們可以發現范氏家訓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倫理道德在封建經濟的反映。研究其具體內容,不僅是對思想本身的一種尊重,更是對家訓的積極成分的一種認可。
2.1 積極影響
首先,傳承儒家文化,普及儒家倫理思想。儒學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主流思想,古代教育的核心指導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主張仁義。到了宋朝時期其思想變的更加明確和系統。仁義禮智信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對范仲淹產生深刻的影響。因而范仲淹堅持用儒家的思想來教育跟培養人,塑造其良好的個人素質以及道德品質,同時要重視教育。范仲淹制定家訓時,緊緊圍繞儒家文化而展開,以儒學為基礎,強調父子、夫妻、兄弟之間的人倫關系,并通過家書和《家訓百字銘》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人傳遞儒學精華,將社會道德與個人品德結合起來,用語言的表達方式,實現儒家思想的傳遞,形成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價值觀。從而融洽家庭成員關系,和諧家庭氛圍。范仲淹這一思想與主流思想相契合,范氏家訓作為儒家倫理思想在當時社會的一個載體,使得這種儒家式的家訓能夠發揚光大,影響深遠。
其次,完善教育思想,重點以入仕為官作為教育思想進行強調完善。范仲淹生活在北宋這一歷史時期,國家在各個領域都處于轉折時期,尤其是政治與經濟更是處于歷史轉折的重要時期。范仲淹從小生活在作為官宦世家為代表的家庭里,他耳讀目染了國家的現狀,并深深的體會到了人才和教育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基礎,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意識到培養經邦濟世的人才對于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而范仲淹始終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范仲淹積極培養有才之人,包括家族中的有用之才,因此范氏家訓就是范仲淹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范仲淹嚴格的執行范氏家訓,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創建優良的家風,家庭氛圍和諧有序,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并改善道德行為與思想。在這一良好和諧家風氛圍內,將自己的以入仕為官作為教育思想傳遞給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讓其家人都成為國家有用之士。
最后,可以將家庭教育與家族教育相結合,豐富家訓內涵。我們都知道,在宋代時期,家族社會發展得非常迅速。同時,也是在這個時期,傳統的宗族家族也在不斷發展和延續,范仲淹重視家族教育,他認真制定和完善家訓內容,以身作則,從自己的小家出發,希望范氏家族的成員能深受影響,在行為上起到表率作用,從而以點到面的不斷發展。因此范氏家訓的內容在汲取先前優秀的思想精華基礎上,突出體現了如何將家庭教育與家族教育更好地聯系起來,使各個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系更加緊密,這樣一來,成員對整個家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會更加強烈。
2.2 歷史局限性
范氏家訓受到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思想的影響以及歷史條件的約束,而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因而決定了他家訓的歷史局限性。
首先,內容的局限性。雖在內容上涉及到了多方面,但是范式家訓還是圍繞著封建社會的一些思想來維護社會的穩定。舉例來說,其中父與子的關系沒有絕對性的平等,作為兒子必須絕對服從父親的安排,無論怎樣要做到絕對孝順。另一方面,由于范仲淹其生活環境處于官宦家族,他們的思想就是做到小家服從大家,壯大家族的力量來為國家做貢獻。
其次,范圍的局限性。雖然范氏家訓影響深遠,已經由家擴展到家族,但是范式家訓還是比較注重與范式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范仲淹更加重視的是范式家族的人,比如建立的范氏義莊更多是幫助其家族自己人,雖然范仲淹鼓勵家族之人要有仁愛之心,幫助他人,但是這并沒有在范式家訓成為族人必須遵守的規矩。
3 當代價值
現實生活中,家庭不和、子女不孝、兄弟反目的案例比比皆是,這些案例使我們陷入反思,現實生活中,我們享受了科技的發達、生活的優越,但是我們卻漸漸丟掉了家人之間的那種默契和關愛,遺失了家庭的規范和美德。學習范氏家訓的內容,掌握具體內容,對于個人、家庭、社會都有重要意義。
3.1 優化個人價值觀
家是由家庭成員組成,家庭的凝聚力離不開家庭成員的向心力,而家庭成員的道德素養需要家訓的約束,因此家庭成員的道德教育以及道德約束必須依靠家庭教育來實現。范氏家訓內容豐富,其中包含一些優秀傳統思想,雖已過數年,但仍舊對我們的行為具有指引作用,通過學習這些思想,對個人而言意義重大。范氏家訓告誡我們:在家庭生活中,先行約束自己行為,嚴以律己,將自律和他律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將家庭美德思想落實到行動上。因此,范氏家訓有利于優化我們的價值觀,提高我們的道德水平。在學習范氏家訓中,我們學會了愛國、孝順、誠信、友愛、勤儉;學會了明辨是非善惡和循循善誘;學會了務實求真和熱愛生活等內容。家訓的繼承與發揚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這個要求對傳播家訓的人的綜合素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吸收和學習范氏家訓的內容后,能夠豐富我們的思想內容,指引我們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3.2 增強家庭凝聚力
在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家庭教育中,家族是施教者,孩子是受教者。范仲淹意識到家庭教育重要性,也意識到家長的重要性,希望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來維系成員之間的關系,并建立相應的家庭中所需要遵守的規則,家族成員之間不斷學習知識,遵守家規,在家庭融洽關系的影響下建立自己的人格素養。在此影響下,家庭成員能夠找準各自的位置,團結一致,形成內在合力,為了家庭目標而奮斗。
3.3 提升社會穩定度
在和諧社會全面發展的形勢下,我們所提倡的和諧社會,應該以小家庭的穩定為前提,而范氏家訓中的一些內容就是社會安定團結的一種助推器。范氏家訓的核心內容就是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穩定的家庭倫理秩序及和諧的家庭氛圍。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以家庭美德思想為依托。
在歷史長河中,范氏家訓之所以影響至今,不僅因為它內容全面、立論平實,具有良好的訓誡與教化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一些內容經得起時代考驗。范氏家訓主要內容與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較為接近,例如:慈、孝、善、誠、謙、儉、和、助等。因此,范氏家訓不僅在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它對于我們個人、家庭、社會有很好啟示作用。筆者研究范氏家訓的意義,并不是為了教條的將這些內容應用于現實生活中,而是希望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希望現代家庭在繼承和發揚范仲淹家訓中的傳統美德時,因時制宜,新的內容和方法與傳統美德相融合,將這些思想轉化為一種積極推動的人文力量和內在動力,使得每個家庭能夠孕育出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勇先,王蓉貴.范仲淹全集[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2] 方健.范仲淹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 周鴻度.范仲淹史料新編[M].沈陽:沈陽出版社,1989.
[4] 李存山.范仲淹與宋代新儒學[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5] 范國強.范仲淹文化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與方略[J].貴州社會科學,2010(5).
[6] 牟永生.范仲淹與佛教考議[J].湖南社會科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