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沃納·辛恩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確認了這一點。英國將無可置疑地脫離歐盟,談判新貿易協定。問題是歐盟會接受怎樣的協定。
梅清楚地挑明,英國不想要類似于瑞士或挪威的安排,因為這樣的安排要求英國讓出一定的移民政策控制權。英國領導人指責歐洲法院的判決以既得利益為基礎,因此,將司法管轄權讓渡給它也絕不是一個選項。
但是,歐盟不準備讓英國想怎樣就怎樣,至少讓英國付出點代價。歐盟領導人堅持要求,英國不能在不允許人員自由流動的情況下,與歐洲單一市場進行自由貿易。
這一頑固立場部分來自這樣的擔憂:如果英國獲得了不對稱協議,其他歐盟國家也會照樣畫葫蘆。但希望懲罰英國——哪怕只是為了震懾其他成員國脫歐——也肯定是一個因素。
這一方針大錯特錯。
毫無疑問,英國脫歐令人遺憾,但真相是,與歐盟的自由貿易不一定非要伴隨人員的自由流動。
純粹貿易理論認為,來自自由貿易的經濟效應和福利收益,與來自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的經濟效應和福利收益之間,是替代關系,前者不會因為后者而得到強化。
如果無法移民,各國就更有可能出現工資結構的差異,從而帶來價格結構的差異。這些差異增加了來自貿易的收益。
事實上,利用這些差異就是貿易的全部意義。如果歐盟拒絕與英國保持自由貿易,歐盟公民蒙受的損失,將與英國公民一樣大。
其他歐盟國家可能照搬英國的榜樣,這樣的觀點也頗可質疑。
政治共同體有兩種類型:一種符合帕累托最優標準:由于共同體作出一致決定,或至少遵守保護少數全體的規則,因此能夠實施讓一些或所有成員都獲益、同時不會讓任何人受損的措施。
這一方針意味著各國不會為了爭奪更大蛋糕的份額而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相反,它們自愿共同致力于確保讓蛋糕越做越大,從而所有人都可以分到體面的一大塊。
另一種類型的共同體的首要特征是,在各國之間進行資源再分配,第二個特征是多數決策。這種共同體會產生贏家和輸家,因為多數群體可以強迫推行它的偏好,即使其成員所獲得收益大大小于少數群體所蒙受的損失。結果,蛋糕通常越變越小,一些國家將感到十分不爽。
第二種類型具有內在不穩定性,因為輸家會選擇退出。唯一讓它們不退出的辦法,是讓退出變得更加不具有吸引力,比如進行懲罰。通過將英國樹立為“榜樣”,歐盟傳遞的信息是,它是一個某些成員注定要輸的聯盟。這正是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大力宣傳的故事,他宣布支持英國人,并預計更多的國家將效仿英國。
要避免這樣的結果,歐盟必須改革自身,從一個多數統治的再分配聯盟,轉變為一致性統治的最優和自愿的聯盟,即符合帕累托原則的聯盟。
第一步應該是放棄在自主收稅權之上設立一個共同的歐盟財政部的計劃;第二步是向英國提供一個雙贏的自由貿易協定。
如果歐盟不改變方針,就有可能演變為一個非一致性的共同體,只能讓部分成員滿意,而其他成員渴望退出。
盡管懲罰和其他強制措施或能一時留住搖擺成員國,但歐盟也將因此容易動搖,其成員國也容易被利用。歐洲可能最終走上蘇聯的命運。
當成員感覺“被坑”時,任何關系都無法興旺。聯盟也不例外。看上去有些反直覺,但保持歐盟團結的唯一之道,是慷慨大度地讓英國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