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瀚
【摘要】本文將李清照的詞作與其他男作家作品進行對比,發現其詞作具有清雅的風格,選取意象獨特,有文人士大夫的風范。同時也發現李清照作品的清雅還與自身的女性特征結合起來,傳達出自身的女性敏感,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關鍵詞】清雅;女性特征;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的詩歌,與唐五代的詞作品,在寫到關于女性的題材時,總是顯得華美艷綺。比如溫庭筠的《菩薩蠻》等等。這種作品雖然風格婉約悱惻,適合表現女性細微的心理活動,描摹具體而微的生活場景,也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但是往往失于過于綺麗,所以難免有輕浮纖弱,喧賓奪主之感。男人寫女性題材的詞尚且如此,那么按照事物一般的發展規律,女性在寫關于自身生活的詩詞時,性別特征肯定會更加凸顯,風格更加艷綺婉轉。但是李清照卻跳脫出了這個規律,在女性婉約的基礎上剔除了鮮艷的詞風,融合進了士大夫式的清新風格,從而形成了婉約清雅,別具一格的風格。所以本文想就李清照詞中的清雅做一番探究。
一、士大夫式的清雅
為了發現李清照詞中的清雅,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對比,即把其他寫女性題材的古詩詞拿來與李清照的詞作對比,發現差別。把李清照的詞作與其他文人詩歌進行對比,發現共通點。南朝是宮廷浮艷詩歌最流行的時期,作為參照頗具有代表性。所以我選擇南朝梁簡文帝《詠內人晝眠》中的一句:“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來作為例子。“簟”就是席子,涼席,是閨閣作品中常出現的物件。李清照有首《南歌子》也提到了這個物件:“涼生枕簟淚痕滋。”同一個物體,兩個人卻寫出了不同的感覺。簡文帝寫美女睡熟,結果席子的花紋都印到了身上,構思巧妙而且頗有香艷之感。但李清照卻直接用一個“涼”字來寫出此時席子冰冷,夜晚凄涼的感覺,后面的“淚痕”與前文“涼”的字呼應,直接表現出了詞人此時憂傷的感情。相比簡文帝的香艷,這句詞顯得更加清幽悵惋。然而上一句出自一個皇帝的筆下,這一句卻來自一個弱女子的手中,這種現象亦頗令人尋味。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李清照詞中所選取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有很多都是在士大夫文人的詩歌詞作常出現的。意象如茶、酒、梅、菊等常出現于詞句中。而南朝詩歌以及溫庭筠的詞作中多出現釵鈿、薄紗、紅粉等等這種帶有鮮明女性色彩的意象。有一首詞《鷓鴣天》寫到“酒闌更喜團茶苦”。《轉調滿庭芳》寫到“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李清照的《滯人嬌》有句“坐上客來,尊中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這種與好友共同暢飲,坐看云水的場景,以及《蝶戀花》中一句“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王安石也有類似的句子: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在其他男性文人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比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等等。“東籬把酒黃昏后”這句則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一句意境密切相關。
除了上文所述,《臨江仙》中有一句更令人驚訝:“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很難想象,一個弱女子竟能吟出“老去無成”這樣的句子,因為這種意境我們更多地是在蘇軾、辛棄疾等人的詞作中才能見到,多用于功業未就,人生如夢的感慨。(比如辛棄疾《木蘭花慢》中“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一句)而且李清照詞體現的文化水平較高,其中多有用典的句子,或化用之前的詩句。比如《長壽樂》就是能體現李清照文化素養的一首詞,她在里面就寫到“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金章綠綬”指官階的高低,“棠棣”出自《詩·召南·甘棠》,用以指代兄弟,“熊軾”則指古代的高級高員所乘車輛,因為其車前橫軾是熊的形狀。后面的“朝暮重入承明后”則用的是漢代承明殿的典故。這充分體現了李清照對于古代文章書籍與典章制度的熟悉性,一般的女子根本難以望其項背,恐怕只有傳統讀書的士大夫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李清照的詞作中帶有如此明顯的士大夫的清雅之氣,與當時的時代背景,與她自己的人生經歷都有關系。經過宋代文人的努力,以及受宋代知識氛圍濃厚的影響,詞這種文學體裁俚俗之氣開始逐漸減弱,文人化的色彩開始加強。宋代文化的繁榮也漸漸影響到閨閣之中,李清照詞的清雅的風格無疑是這種時代的產物。李清照又是當朝名臣李格非之女,家庭環境優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長詩書,這對李清照詞的創作無疑有重大影響。而李清照婚后嫁給了同樣是喜好讀書,尤愛金石的趙明誠,婚后兩人興趣相投,情感和諧,這使她又時刻浸染在文化的氛圍中。而經歷了金兵入侵、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又深刻地體會到了人生無常的感覺,這使她的詞作更帶上一種蒼涼之感。可以說,李清照就是一位古代的“女性知識分子”,她超脫于普通的世俗女性之上,完全有與其他男性士大夫平等對話的水平。這樣她的詞作風格自然不會流于浮艷。
二、清雅與女性特征的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李清照的詞作雖然帶有“清雅”之氣,但是作品中的女性特征并沒有消失,她依舊以一個女性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在創作中展示著女性的敏感氣質。正因為如此,李清照的作品才沒有雷同于晏殊、歐陽修等文人的詞作,而是顯示著獨有的長處,在北宋末期的詞壇上脫穎而出。我認為,李清照的女性特征與清雅氣質在其詞作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李清照有許多作品都涉及到傳統的閨中題材,由于設身處地地處于這種環境中,所以她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其他男性詞人就更加真切。但是她寫這種題材也并不顯得艷俗,而是帶上了一種清雅之風,在一種清新的氛圍中抒寫女性心理。最典型的當屬《點絳唇》,寫少女見到意中人時的情態,入木三分:“見客入來,襪伐金釵溜。和羞走”。少女面對意中人,自然頗為害羞,逃走時連裝束也顧不得了。最后一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更是寫出了少女的可愛,借嗅青梅之際偷窺意中人,場景如此生動,恐怕也只有女性作家才能寫出來,男性作家則難以使這種微小的動作承載如此微妙的心理活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李清照選取的意象并不是色彩濃烈的鮮花,而是簡單的一枝青梅,這使得少女的青澀完全顯示出來,也顯得更加清新雅致。男性作家寫女性多顯得浮艷輕佻,而李清照寫女性卻顯得清新,恐怕也是視角不同,立場不同造成的吧。
當生活出現變故時,李清照詞中的“清雅”就會變成“清幽”,女性容易哀怨的特征也會顯露出來。《多麗》(詠白菊)有一句“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詠菊的詩詞很多,但李清照卻別出心裁地選用了一個“揉”字表現白菊受到風雨摧殘的景狀,與詞人的女性氣質遙相呼應,使人對白菊產生了一種呵護之情。詞人在經歷變故后,大有今非昔比,命途多舛之感,這種情調在其他男性作家的詩詞中也多有體現。而李清照作為一介女子,無依無靠,使這種情調更加有一種女性的纏綿婉約,傷懷凄涼。《聲聲慢》中有“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黃花”、“梧桐”、“細雨”都是古典詩詞中常出現的意象,一些名作家在感秋傷懷的作品中也常用到。但是李清照卻寫出了一種女性的纖弱之感,仿佛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詞人孤立無援,寂寞悲涼的現狀,讓讀者產生了一種對女性詞人的同情。
李清照作為我國著名的女詞人,她的作品有兩大突出意義,一是證明女性作家也可以寫出男性士大夫常寫的清雅作品,二是證明有關女性題材的作品也可以寫的清新別致,感情真摯。總之,李清照作品中出現的清雅風格,以及背后的女性特征,非常值得我們探究。
【參考文獻】
[1] 黃玫菱. 李清照詞的接受史研究研究[D]. 復旦大學, 2012(4).
[2] 潘學學. 淺談李清照的詞語言魅力[J].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