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普通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突出EGP教學,沒有強調ESP教學的重要性。而ESP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其重要性已日益顯現。高校的辦學理念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注意英語和職業、專業相結合。筆者結合《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就ESP的實用性價值以及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一個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EGP+ESP,認為這種教學模式是有利于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更具有時代的特征。
【關鍵詞】EGP和ESP模式;價值;現狀;實施
一、EGP和ESP簡介
從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來看,一般用途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成為英語教學和研究的兩大主流。
EGP指學校教授的基本英語知識,它強調學生理解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包括詞匯和語法,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在EPG教學法的訓練下,學生能夠閱讀一些文學作品,進行簡單的交流,應付普通語言水平測試。我國從小到高中的英語教學都屬于普通用途英語教學范疇,也就是說EGP的教學模式貫穿了我國整個基礎教育過程。
ESP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一定的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包括新聞英語、法律英語、醫學英語、旅游英語、商務英語、外貿英語、金融英語、營銷英語、公務員英語等等。
二、學生狀況
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束縛,大學階段的學生以過級作為英語學習的目的。學生拼命地死記大學四、六級詞匯,大量地做四、六級模擬試題或真題,好像在大學里學習英語的目的便是過級一樣,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教育還是演繹成了應試教育,學生無論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沒有多大提高。相反,為爭取過級而急功近利,學習浮躁。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怎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當今的時代更需要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作為大學本科層次的教育,我們應該審視學科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新時代的大學生將面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要在激烈的社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他們在大學階段應該盡量累積和夯實與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相適應的知識,為職場競爭增添砝碼,增加自身的就業機會和競爭的能力。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應該對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反思,改變現階段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力求一種更切實的與時代同步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能學到對他們自身發展更有用的東西,幫助他們提高就業率。
三、EGP+ESP教學模式的實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我國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完全可以把通用英語和專業英語合理的結合起來,采用EGP+ESP的教學模式,分階段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把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大學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做個很好的銜接,讓學生在知識和學習方法上順利過渡,盡快地適應大學的教學,同時也能改變目前我們大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尷尬局面。
1、EGP+ESP的基本模式
前面已提到EGP+ESP教學模式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通用英語教學,這個階段2個學期來完成;第二階段以專業英語中的普通用途商務英語為主要教學內容,用3個學期來完成;第三階段根據不同的專業,開設相應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用2個學期來完成該階段的學習。
2、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時安排
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結合人才市場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以及每個專業的學科特點,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時安排做了以下的設想(見下表):
大一階段屬于銜接、過渡階段,這個階段雖然強化EGP,但我們的側重點不同。我們知道我國的基礎教育和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在以“應試”為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的EGP教學,因此大學第一階段的EGP強化,我們一定不能重蹈覆轍,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聽和說。設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對學生進行場景日常會話訓練。
第二階段之所以把三個學期放在普通用途的商務英語上,是因為它的實用價值。從上表的教學內容里,我們不難看出普通用途商務英語涉及商務活動中的一切事務。因此,我們應讓學生真正學到對他們自身發展和就業有助的東西,而普通用途商務英語就能迎合市場,滿足人才市場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第三階段的ESP,是依據各個專業的學科特點開設的專業性很強的課程,主要涉及有關專業的專用術語和表達方式,其目的是能有效地讓學生今后能在某個領域中熟練地使用專業術語撰寫學術論文、進行學術交流,避免“有專業知識卻不懂英語;懂英語卻沒有專業知識”的尷尬局面。
3、教材建設
教材的合理選用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思想、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體現。EGP+ESP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是分階段式教學。因此,應根據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結合市場的需求、各校的辦學特點以及專業的特點加強教材建設。在教材的選用原則和編寫上,應重視語言技能的訓練;重視語言的共核;重視“實用為主”的原則。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服務于社會,我們的課程設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的選用應及師資隊伍的建設等都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突出語言的應用型和實用性,教學應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的教學模式。我們相信,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指導下,EGP+ESP教學模式能順利地得以實施和完善,為國家輸送更多既有專業知識又善于英語交流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此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3+1人才培養模式下以ESP為導向的EGP教學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51023
【作者簡介】
楊祎(1983—),女,碩士研究生學歷,保定學院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