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
【摘要】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題。文章分析了當前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一、當前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教務管理系統對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有重要意義,在學生的教學管理、成績管理、學籍管理和其他培養過程中,實現了培養全過程的網絡化和信息化,學生網上評教作為高校教學適量評價的必要環節,已被一些高等學校納入學校教學管理常規。然而隨著教育管理系統的進一步的應用和教務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并且已經影響到教務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發展,最尖銳的問題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化的問題。表現為學生對評教有效性的理解、網絡評教是保證有效性的最節約成本的優秀資源、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如何強化評教信息反饋是提高有效性的手段。針對評價體系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優缺點淺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1、教學質量評價的重中之重是課堂教學整個過程,而課堂教學質量的直接負責任是任課教師,也是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監控的一個具體體現,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我們的課堂監控評價的面普及到每一個班級,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內涵,因此有效的學生網上評價具有充實的內涵,具體體現:(1)評教問卷,客觀、準確的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指標體系;(2)網評系統設置,每一位在校就讀的學生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填寫評教問卷,提高學生參與率;(3)評教問卷的收集和統計及評教結果的反饋較之過去純人工操作又快有準。鑒于以上實際操作狀況,每一個構成因素的質量,勢必影響學生評教的質量體系,提高每一個構成因素的質量也就成為提高學生評教的可信度和有效率的突破口。因此信息化的引進充實了我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外延。
2、制定網上評教體系應遵循的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是教學質量評價的根本依據,同時也能對課堂教學起到規范和引導作用。因此,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評價的特性,為開展有效的學生評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科學制定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是評教信息是否有效的前提與關鍵:
(1)科學性,評價指標體系首先要體現學校培養目標定位,體現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對課程和專業提出的基本要求,保證學生評價的正確方向,因此,我校在設置評教指標體系時注重分學科門類,并個門類細致分為二個級別的評價指標,使每一個具體評價標準的設計都應當與本專業的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系,從而反應教學本質。
(2)橫向縱向的貫穿,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包括:備課、教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語言表達、課堂實踐、課后作業及答疑等多個環節,對每一個環節的評價設置構成綜合的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因此評價體系的橫向方面要一一準確對應;由于課程性質的不同,在評價體系的縱向方面,對教學評價體系的設置也不同,如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區別也要明顯清楚區別。
(3)評價指標體系應準確客觀的反應觀測內容,因此,評價內容要具體、清晰、簡短明了,不能抽象、模棱兩可,確保每一評價指標的準確性。
(4)操作簡單易懂便捷,首先我校在設置具體指標體系時,一級指標標題化,二級指標語言高度凝練、簡介易懂,目前我校的評教指標體系按課程分類分為六個一級指標(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師德師風)和十四個二級指標,評價等級按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五級設定。同時設定不同權重,對每項指標賦予相應分值,最后形成標準分。
二、當前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信息化的改進措施
1、教師評價上要有所突破。認真開展對教師的教學進行階段性評價,強化對教師的每一階段、每一環節、每一項工作的考核,把管理的焦點放在過程上,過程的質量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就提高了。目前我校的網上評教緊限于學生,種類太少,應將同行、專家的網評體系建立完善。
2、學生評價上要有所突破。我校的學生網上評教體系在學生中積極開展,通過評價,促進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情感需要,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學生必須進行課堂評價好才能看到自己本學期的考試成績,存在強迫性,因此我們要加大力度做好宣傳,多渠道多方位的使學生正確認知學生評教存在的意義。
3、我校目前的評價體系還不能體現教師的科研能力,體現教師是否將科研成果有機的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只體現了老師的基本功,因此,評價體系的升級是我校今后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線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可以方便和全面地收集教師教學工作的數據,提供師生網上評教的評分質量,快速集中收集各方面的評教信息,使教務管理部門能夠及時了解教學動態和師資情況,為教務老師提供相關決策支持。建立以課堂技術為中心,精細化管理為重點,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建立全面系統的教學管理制度,構建從目標要求、實施措施、過程檢查、考核評價、階段總結的管理機制,堅持不懈,狠抓落實,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使管理規范化、科學化,進而形成自身的管理文化,使學校教學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由“管人”向“育人”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