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強+賈麗娟+麻利峰
【摘要】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日益關注人權。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孕婦等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事業有了空前的發展。我國先后出臺多部規范和法規,規定特殊群體的住宅設計標準和理念,近年來,隨著無障礙設計理念和關愛特殊群體的深入,針對殘疾人住宅的設計逐漸更新和發展,這種理念背后反映出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設計上面的突破和延伸。本文正是本著設計和人性結合理念,著眼于殘疾人這個群體,提出無障礙設計和通用設計相互結合的設計理念,以期為此類群體和設計提供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住宅設計;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
一、研究背景
社會不斷發展,人的關懷和人類的充滿正能量呼喚,讓每個公民每個人都充滿對新生活的祈望。對于行動不便、生存唯艱的殘疾人而言,最普通不過卻并不容易實現的愿望,恐怕就是能夠像健全公民一樣快樂的生活。按照國際勞工組織公布的數字,我們國家有殘疾人6000多萬,占到我國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其中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肢體殘疾占到殘疾人總數的63.5%。這個困難的群體渴望著得到社會的支持和理解,要求充分的參與社會生活,能夠獲得與健全公民一樣的平等權利和機會,并共同分享社會的科學、經濟、文化發展成果,因而改善生活條件。但是即使在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的不懈努力之后,中國依然面對著一個充滿著困難和挑戰的局面。
現實情況之二則是老齡化年代的到來,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的時代,我國的國情是老齡化人口基數大,老齡化人口60歲以上的,2014年底將近2.2億老齡人口。屆時,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和工作年限將有大幅提高,老人們不得不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負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面臨人口構成的巨大變化,無障礙設施和老年人設施就應該不是可有可無的內容。建筑以人為本,“人”是包括不同年齡結構、不同身體狀況的組合,這也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在內,因此無障礙設施和老年人設施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并且人總會衰老,都會有行動不便的老年階段,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設施也是為全人類準備的,善殘疾人、老年人,也就是善待每一個人。
二、無障礙住宅特征
無障礙住宅指專門為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而設計的住宅,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定義。一般來講,在小區和住宅室內設計中貫徹無障礙思想,采取一定方法措施,把特殊人群的住宅設計變成通用設計的住宅。無障礙住宅設計面對特殊群體,具有一下特征:
1、便利性。設計的初衷就是方便人們,能夠為人們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愿望,既能達到使用的目的,又能使用時省力、省心、易于操作。比如:易操作、防止疲勞,舒適、易于識別等。
2、包容性。考慮因素就是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在環境設施和住宅小區的設計,包容大眾和特殊人群的使用。
3、選擇性。無障礙設計并不追求統一標準,針對某一空間和某一產品,增加其適用性,應該滿足不同需求或不同商品多樣性和空間,尋求包容性和選擇性統一。無障礙設計住宅的這些特征包含了人文關懷的各項指標,不僅針對特殊群體有利、有用,其他人也可以正常使用,體現了以人為本思想,體現了設計學的倫理性和社會責任。
三、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制訂“無障礙標準”的國家,其無障礙環境建設既有多層次的立法保障,又已進入了科研與教育的領域,各種無障礙設施既有全方位的布局,又與建筑藝術協調統一,同時給殘疾人、老年人帶來了方便與安全,堪稱世界一流水平。美國的技術標準和法規是多層次的,國家級的一般只作原則性和指導性的最低要求的規定,各地方州、市可以因地而宜制訂自己的實施細則。無障礙技術標準和法規,在實施中還要不斷受到評價和修改。美國標準協會規定,每五年修改一次。歐美國家的住宅和其它設施無障礙設計受到美國影響較大,這也與美國自身設計領域的配套密切相關。
從殘疾人的住宅設計,到衣食住行的通用設計,設計概念發生一些變化,但是,設計的初衷更接近人心、人性,隨著現代社會提倡的人權理念,權利、法制等意識的覺醒,加上信息化的發展,為設計背后的理念提供便利條件。以至于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更為人們接收,日本,通用設計不僅表現在無障礙設施和老年人設施上,許多商品本身就體現了通用設計的理念,適合所有的顧客。通用設計延伸到了更廣的范圍。日本發明家設計開發了許多獨特的“通用”商品。
四、住宅設計無障礙原則
無障礙設計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它要能全方位展示出人性化設計的細節方面。其一,設計人員在進行無障礙設計之初時,應將以人為本的原則帶入自己的設計中。這里的以人為本就是指戶型設計應考慮到殘疾人群與正常人群間存在的一些差異。其二,怎么樣在無障礙設計中去適合殘疾人群的需求。因殘疾人群在住宅環境中會提出額外的需求,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依據不同的情況再進行尺寸微調,將室內的地面是否防滑、是否已安裝安全扶手設施以及安全電熱源、緊急通報系統是否完整等方面考慮在內;其次,室內家具和衛生間內器具的尺寸也應與殘疾人群的身體特點相適應。與此同時,由于殘疾人群自身行動不便,他們將大部分的時間停留在室內環境中,因此他們的房間要選擇朝南的方向,這樣能確保有良好的通風和光照的基本需求,視線和聽覺的范圍也不能被其他人所干擾。第三,室內環境的無障礙設計要有全面系統化的思考,應該對室內環境中無障礙設計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大到政府機關小到設計師都應堅定不移地遵從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不能光說不做,應該在行動上積極履行無障礙設計。其中,在無障礙設計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是對已建成的無障礙設備用心管理,保證它能安全使用。
五、總結
建筑內部的無障礙區域主要服務對象是“老弱病殘孕”。他們是使用無障礙設施的主體,由于年齡、性別、行為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無障礙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因此,對這些設施在無障礙化的同時盡量做到通用化。從城市設計的角度看,城市設計的任何一部分都應無障礙,無障礙通用設計的理論應滲透到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完善的程度能夠反映出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包容程度。
本文系創新訓練項目省級課題,項目編號為201613075011的殘疾群體住宅設計
【參考文獻】
[1] 田玉梅. 殘疾人和老年人的居住空間無障礙研究[M]. 天津: 天津科計出版社, 2003.
[2] ﹝美﹞阿爾文R蒂力. 人體工程圖解——設計中的人體因素[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8.
[3] 張 品, 彭 軍. 人機工程學與居住環境中的無障礙設計[J]. 裝飾, 2003(3).
【作者簡介】
林梓強(1992—),漢族,廣東中山人,河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專業學生。
賈麗娟(1982—),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河北美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化學工藝。
麻立峰(1982—),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河北美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