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斌
【摘 要】“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針對傳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課程內容較多,課時有限,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過級率低等問題,本文對混合式教學(Blending-learning)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將混合式教學應用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絡化教學平臺為支撐,彌補傳統教學的模式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實踐創新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時效,保障教學質量,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法;教學改革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Based on Blending Learning
QIU B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some short back such as course content is more, the class is limited,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is poor, and the rate of the grade is low.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Blending-learning method, and tries to apply the Blending-learn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the ability of practice, we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ak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nd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s the support, as well as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an be ensured, and a new thought of teaching reform can be provided for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Basic computer teaching; Blending learning;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部面向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三個層次中的第一個層次課程,同時也是許多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必修課[1]。該課程理論知識概念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教學目的以介紹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office軟件的基本操作、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的基本概念為主。著重培養學生掌握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以實現辦公自動化的目的,培養學生計算機思維能力與思維方式,并在以后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計算機或網絡平臺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專業方面遇到的難題。目前廣泛采用以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室講授和計算機機房上機相結合的傳統教學模式。新形式,特別是“互聯網+”的背景下此模式并不完全能適合教學需要,學生感覺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久而久之缺乏主動性與創造性且實踐綜合應用能力較弱。在實際教學中,嘗試將混合式教學法應用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實現學生利用“線上”網絡教學平臺自主輔助學習和“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實踐證明,此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實效。
1 混合式教學法
1.1 混合式教學法的概念
混合式教學[2-6](簡稱Blending Learning,B-Learning) 由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12月9日在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并倡導的概念,即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模式和網絡化教學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發、監控教學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混合式學習將線上的網絡教學與線下的傳統教學相互融合優勢互補,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混合,更是互聯網+大背景下高校教育理論、教育理念的混合,包括教學環境、教學媒介、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教學各要素的混合。應用混合式教學能夠更好的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資源允許的環境下,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學習,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教育思想。
1.2 混合式教學法的幾個步驟
為了確保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平臺教學的有效銜接和互補,在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特點和功能后,本文對混合式教學的幾個主要步驟進行了簡要介紹,主要包括教學引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和多元考核評價四個環節。
1.2.1 教學引導
教學引導是混合式教學法的起始階段,就是本課程的第一次課堂上就本課程的學習目標、教學組織和考試方法等方面進行交流,以使師生就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學習教學方式與考核評價方法等方面達成共識。注重介紹網絡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如何進入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如何使用教學平臺,如何利用自主平臺的學習資源,如何利于網絡平臺進行師生互動,如何提交作業,提問等等。
1.2.2 課前準備與課堂教學
為確保混合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提前編排好與教學配套使用的課程教案,PPT,課程實驗內容等并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良好的教學設計應考慮如何選擇合適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和學習。在多媒體或者機房給學生教學之前,教師將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和任務發布在網絡平臺上,讓學生提前準備和練習;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平臺將疑難問題與老師與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如教師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對于word操作中如何插入頁眉頁碼、如何進行頁面分節操作、如何進行郵件合并;excel操作中就Vlookup函數、if函數;多媒體操作中就如何設置母板等提前設計好相關的實驗素材,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以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查找資料,數學實驗內容。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只講解重點、難點部分以及學生在網絡平臺提出的共性問題。
1.2.3 網絡教學
對于課堂上未講內容或者課堂內容的延伸擴展、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計算機基礎這門課因操作性較多且知識點零散,學生常常出現上課掌握,下課忘記的現象。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把上課的內容錄制成視頻的形式,學生可以對課堂上的內容即時鞏固與彌補。學生可以根據網絡教學平臺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圍繞特定的學習目標開展自主性學習,也可以組成學習興趣小組的形式與其他同學協作學習。
1.2.4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查和評定預期的教學效果的一種形式。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以考試為主,混合教學形式的特點使得混合教學學習的評價方式更加豐富、評價手段更加多樣化,既包括傳統的以筆試或者機試的考試評價方式,又包括網絡教學平臺的評價方式,如學生網絡平臺的登入次數、學習時間、網絡平臺的作業完成情況、學習討論情況等等均可以作為最終成績考核的一部分。
2 B-Learning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大一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的是大班教學,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的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傳統的教學模式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表現為學生二級MS office的通過率不高,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情況。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可以有更多的資源與途徑,通過合理的安排時間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教務系統所提供的在線網絡學習平臺為開展混合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服務支撐平臺,該平臺包括教師的基本信息、課堂通知、答疑討論、課程問卷、學習筆記、課程作業、試題試卷庫、在線測試、教學資源等模塊,教師還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增減對應的模塊。如圖1所示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所對應的網絡教學輔助平臺:
圖1 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
該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課件、視頻等資源,還可通過該平臺布置作業提供課堂對應的作業練習和試題。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的特點可以在試題庫欄目中增添有關計算機二級考試MS Office的內容,使得學生對計算機二級有所認識,并通過練習鞏固Office操作,最終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通過二級考試,為就業增加籌碼。答疑討論區師生對各種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通過與學生的討論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從而更利于課堂的教學。
3 結語
本文對混合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及實施步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將混合教學法應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極大的完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踐教學表明,相比傳統的單向講授式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進一步保障了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時效。
【參考文獻】
[1]余益.大學計算機基礎[M].北京:中國鐵版社,2013.
[2]張歆渝.基于B-Learning的協作性知識建[D].云南大學,2014,5.
[3]蔣德志.基于網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 2014,4:34-37.
[4]李靜,張曉丹.基于《B-learning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改革應用[J].福建電腦,2015,60-61.
[5]王超.“安全系統工程”課程雙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大學教育,2015,3:142-143.
[6]宗勝旺.基于網絡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0,5.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