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曉鵬 于世斌
【摘 要】通過對本校近五年口腔醫學五年制與專升本學員《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學習考試成績的總結、對比、分析,探討網絡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下一步網絡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成績;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Scores of Students Studying Oral-Anatomy-and-Physiology Network Courses in
Recent Five Years and Some Reflectionss
MEI Xiao-peng1,2 YU Shi-bin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1,China;
2.School of Stomatolog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32,China)
【Abstract】The scores of students studying Oral-Anatomy-and-Physiology network courses in recent five years,were collected,analyzed and compared.Based on these result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etwork courses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Furthermore,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Network Courses;Score;Analysis
《口腔解剖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口腔醫學基礎課程,是聯系口腔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1]。該課程的教學早于其他口腔醫學課程,加上其具有解剖名詞繁多、結構復雜,生理相關內容抽象、枯燥、難記等特點,具有較大的教學難度。為科學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于2001年建成國內第一部《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在過去的6年里,該網絡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為進一步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特對近5年來全程接受《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授課的5個班次8個軌道439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了分析研究。
1 《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教學及考核
1.1 研究對象
從五年來在我校全程接收《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授課的學員中選擇秋季授課的5個軌道8個班次,包括2007級五年制本科生34名、2008級五年制本科生38名、2009級五年制本科生49名、2010級五年制本科生32名、2011級五年制本科生32名、2009級兩年制專升本學員83名、2011級兩年制專升本學員77名、2012級兩年制專升本學員94名,學員共計439名。其中2007級五年制與2009級專升本學員、2009級五年制與2011級專升本學員、2010級五年制與2012級專升本學員合班上課。
1.2 《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基本情況
《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主要設有網絡課程正文部分、名師授課(授課幻燈及授課錄像)、參考教案、在線考試、專業詞匯、學科最新進展等欄目,其中課程正文、參考教案、授課幻燈及名師授課錄像等4套資料都可實施《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完整教學過程。本課程素材表現形式多樣,共包含彩色圖片855張、視頻文件144個、幻燈12個、Flash動畫40個。
1.3 教學方法
目前我校五年制本科生《口腔解剖生理學》共設48個學時(教學內容為《口腔解剖生理學》中牙齒與咬合解剖生理學部分),其中包括12次28學時的理論課學習和8次20學時的小班實習課。由于專升本學員曾經接受過3年的口腔醫學大專教育,只安排28學時的理論課學習,小班課時間以自學為主。
理論課教學在本校電子閱覽室進行(保證一人一機),教員教學主要以網絡課程正文和名師授課中的幻燈為主。課上教員首先利用大約30分鐘時間向學員介紹本次課學習的重點內容;然后學員根據自己對有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決定學習的進度和學習方式,如聽、讀、筆記等,在此過程中教員負責答疑;下課前教員再利用10~15分鐘時間總結本次課的重點內容。小班實習課一般在實驗課教室進行,課上教員首先利用10~20分鐘時間回顧理論課知識,講解實習內容,然后學員實習,教員答疑。
1.4 考試
學員考核以理論考試為主,實行教考分離,由不帶課教員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考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5種題型。考試結束后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以流水作業方式閱卷,主觀題目由高年資教師評分。
1.5 成績分析
應用EXCEL和SPSS11.5對8個軌道的學員成績分別進行分析,應用t檢驗分析組間差異。
2 結果
2.1 各軌道學員成績頻數分布
近五年來秋季接受《口腔解剖生理學》網絡課程授課的8個班次439名學員考試成績頻數、及格率分布見表1。本科生多數學員成績為優秀和良好,平均分81.06~87.68;但專升本學員優秀、良好者所占比例較低,平均成績66.46~71.75,且標準差均大于10,各班次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及格比例,成績有兩極分化趨勢。
2.2 成績比較
如圖1所示,將2010年、2012年、2013年秋季同班上課的本科生和專升本學員進行比較,本科生成績顯著高于專升本學員(P<0.01)。
2.3 考卷丟分分析
本科生試卷中,論述題是丟分的重災區,很多學員答題思路不清晰,論述內容邏輯性差,15分的論述題多數學員被扣掉5~9分。而其他丟分主要發生在問答題遺漏個別要點和個別選擇或填空題。與之相反,在論述題上,專升本學員丟分較少,多數學員可以結合臨床病例縱橫分析,所論述內容邏輯性較強。但對于其他題目專升本學員丟分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3 思考與啟示
3.1 規范化的網絡課程授課是現代化醫學教學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隨著醫學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由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被動學習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模式轉變已成為大勢所趨[2]。網絡課程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強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并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雙向通訊和反饋機制,非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將網絡課程逐步融入醫學生教學,將使教學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化,使教師教學從“灌輸型”向“指導型”轉化,使學生學習從“應試型”向“素質型”轉化[3]。近6年的網絡課程授課告訴我們這種授課模式至少具有減輕負擔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兩大優點。對于教師而言,經過前期精心的網絡課程制作之后,在上課前基本不需要再準備繁瑣的教具、制作復雜的幻燈,所需的主要是適當補充近一兩年該領域的最新知識,這不但可以讓教師撇開書本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新知識、新進展,更能在課堂上讓學員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取相關的最新進展,從而改變以往死守書本的模式,進一步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對于學員而言,網絡課程中多媒體素材的直觀易解讀性、多視角性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鮮活生動。另外在本網絡課程授課中除了教員就重點內容的講解和總結外50%以上的時間留給了學員,這段時間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興趣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在不經意間培養了學員的自學能力。采用網絡課程授課以來學員提出的問題數量、范圍顯著增多就是明證。更為重要的是近五年來的學員成績提示我們網絡課程授課是成功的,作為大學教育主體的本科生成績五年來平均成績一直保持在81.06以上。可見規范化的網絡課程授課完全可以在保證學員獲得足夠知識的前提下多方位培養“素質型”新時代學員。
3.2 適當的小班課實習是鞏固理論知識的必要途徑
口腔醫學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4],該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員學會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操作從而為患者解除病痛。作為一門重要的口腔醫學基礎課程,《口腔解剖生理學》是聯系口腔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員熟練掌握包括牙齒在內的口腔頜面部各結構的形態特點及生理特性,為以后的口腔臨床醫學的學習乃至臨床操作奠定基礎。因此如何反復加深、強化學員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是《口腔解剖生理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網絡課程教學憑借其多媒體素材的直觀易讀性、內容形式多樣性等優點在加深學員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方面無疑具有獨到之處,可以一改“筆傳口授”(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授課模式下形式單調、教學容量小、課堂效率低下的狀況。但是對于《口腔解剖生理學》等實踐方面要求較高的課程,單純在理論課上理解有關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理解”甚至“記住”只是該課程學習的初級階段,“鑒別”與“應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后兩者是一般的理論課無法完成的。在此小班實習課就顯得異常重要,通過我們精心設計的小班課學員不但可以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溫習,更能通過細致觀察實體模型或直接動手操作進一步升華理論知識。在我們過去5年的秋季教學中先后3批專升本學員,與本科生同班接受理論課教學,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小班課實習。通過考試成績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專升本學員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差于本科生,這其中固然有專升本學員學習熱情低、年齡偏大、記憶力差等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缺少了小班課實習對理論知識的再鞏固、再加深過程。可見適當的小班課實習是鞏固理論知識的必要途徑。
3.3 因材施教依然是現代醫學教育的永恒話題
近年來,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快速發展為醫療衛生部門在職人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提供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這一大背景下,醫學專升本教育應運而生。與應屆本科生不同,專升本學員大都接受過系統的口腔醫學專科教育,經過數年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隨著原有知識的老化,迫切需要更新知識,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和學習新的診療技術。在學習方面專升本學員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強,有一定專業知識基礎,更渴望獲得與臨床技能相關的新知識[5],但與本科生相比,他們又具有個體之間水平差距大、精力難以長時間高度集中、記憶力較差、受學習以外其他因素影響大等特點。目前多數高校的專升本教學只是縮短了學制,課程設置與專科課程設置重疊,且偏重理論知識,明顯背離了成人教育“以知識和能力為主導,以學生根本需要為依據”的指導思想[6],致使專升本學習變成“老生常談”,學員無法獲得過硬的專業技能,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這也是部分專升本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針對學員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探求適合特定群體學員特色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擺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就專升本學員而言,教學應該更側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安排,從教師的選擇到教學方式,從教學督導到考核方式,都應該走與本科生教育完全不同的路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全面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高等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焦凱,牛麗娜,柴志國,等.遞進式牙體形態學教學改革實踐與體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5(6):388-390.
[2]凌均棨,李曉嵐.整合多元教學模式,構建BlendedLearning綜合教學新體系:信息時代口腔醫學教育發展趨勢[DB/OL].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3(1):1-4
[3]楊文學,胡晞.醫學院校網絡課程的功能分析與應用研究[DB/OL].電子世界, 2012(8):116-117.
[4]李燕,蔡峰雷,李紹青,等.對我國口腔醫學教育改革的思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4(5):309-310.
[5]高姍姍,于海洋.口腔修復學臨床前技能培訓的創新與實踐.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15(4):30-33.
[6]柴娟,朱勇,王軍,等.全日制專升本口腔頜面外科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 科技視界,2015(36):49-50.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