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年
【摘要】隨著改革的深化,經濟的發展,好多長期積累的矛盾和現實的矛盾暴露出來,使得信訪工作任務越來越大,難度也越來越大。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揮信訪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第一信號”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信訪工作長效機制,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信訪工作;長效機制;經驗
隨著改革的深化,經濟的發展,好多長期積累的矛盾和現實的矛盾暴露出來,使得信訪工作任務越來越大,難度也越來越大。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揮信訪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第一信號”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信訪工作長效機制,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基本情況
七星農場第十八管理區總面積16.7萬畝,管理區下轄5個作業站,現有黨員50名,職工家庭827戶,總人口2719人。近年來,第二管理區信訪工作在農場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信訪形勢多年來保持總體平穩,沒有發生影響較大的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管理區領導干部親自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過問、處理重要信訪問題,認真聽取、采納群眾信訪中的意見和建議。近兩年來共化解基層矛盾65起,領導干部親自包案協調處理信訪突出問題27件,同時每個季度上報人民建議一篇,受到廣大群眾好評。但同時我區也正處于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利益沖突等原因,在加快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多,信訪總量略有攀升。
二、處置信訪事件的做法及存在的問題
1、我區處置信訪事件的一些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管理區黨總支把信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主任、書記任組長、副主任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信訪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專題研究解決信訪問題。領導干部帶頭貫徹《信訪條例》和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實行“一崗雙責”。同時,構建了應急處置小組。對越級上訪的人員,主動對接有關部門,主動到敏感地區布控,果斷處置,迅速勸返。
二是健全工作機構。成立信訪調處指揮中心,與信訪工作領導小組一套人馬。各級領導干部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聽取群眾呼聲和建議,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同時管理區與5個作業站分別簽訂了《信訪穩定工作責任狀》。
三是暢通渠道。管理區堅持閱批來信、接待來訪、每月1號為領導公開接待日,全年共接待12次,并有接待記錄。對交辦的重要信訪案件落實包保責任,實行統一接待來訪群眾、集中處理矛盾糾紛。接待領導為當日接訪事項責任人,負有接訪事項的最終解決責任,使群眾苦有處訴、事有人管、管有結果。管理區、作業站隨時接待群眾來訪,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等多種方式,依法、及時、合理解決信訪人的投訴請求,保證接待效果。
四是及時準確報送信訪信息,掌握信訪動態,從源頭上預防。突出苗頭性問題的解決,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促進矛盾和問題產生之前的有效預防。
2、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盡管我區在處置信訪問題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1)群眾片面理解政策。有少數群眾受利益驅動片面理解政策,更有的法制觀念淡薄,錯誤認為黨和政府怕“鬧事”,認為鬧得越厲害,問題解決得越快。在這錯誤思想指導下,經常出現群眾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現象。
(2)政策規定不夠完善。由于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滯后性,當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政策和法律不能及時對其做出解釋和約束,使很多事情成為歷史遺留問題,造成許多歷史欠賬。此外,前后政策的連貫和銜接問題,給實際工作帶來諸多被動,從而形成政策規定落實不了,造成群眾意見大,對政策持懷疑態度,引發群眾情緒不滿。
(3)工作措施不夠扎實。一是社會穩定預測機制不夠健全。部分干部認為群眾的信訪問題無足輕重,對部分苗頭性信訪動態,未及時發現。二是社會穩定整合力量的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如針對在重大項目、征地用地、拆遷安置等方面出現的矛盾,在處理過程中,各方力量沒有得到有效整合,沒有形成協同處理的力度,也未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三是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堅持暢通和拓展群眾訴求渠道,確保民情、民意、民智順暢上達,密切聯系群眾,及時傾聽呼聲等方面做得還不夠。
(4)信訪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相對集中。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遷、涉法涉訴、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增多,群眾反映強烈。
三、建議與對策
1、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工作機制
(1)定期接待群眾來訪。按照公開透明、規范有序,方便群眾、解決問題的原則,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定期接待群眾來訪。(2)進一步規范接訪方式。領導干部接訪可采取公示接訪、帶案下訪和重點約訪等形式。(3)突出解決重點問題。領導干部接訪既要注重個性問題的解決,更要注重共性問題的化解。主要領導要著力解決涉及人數多、范圍廣、影響大的民生信訪問題,其他領導按分工對口接待群眾來訪,增強處理信訪問題的針對性。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實行領導包案,明確包案領導、責任單位和具體承辦人,層層落實,限期解決。包案情況要通過適當方式予以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2、建立健全機關干部下訪工作機制
(1)定期組織干部下訪。各部門要把領導干部下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制定統一下訪日。干部下訪的主要任務是,檢查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情況,指導推動及時就地化解矛盾;了解貫徹農場決策部署的情況,督導抓好落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制定和完善相關決策的意見和建議;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做好群眾工作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2)建立督查服務制度。各部門要將信訪工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和重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列入督查內容,加強督辦和協調指導,認真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信訪工作健康發展。
3、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機制
(1)明確排查工作重點。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的范圍是各種可能引發信訪問題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矛盾糾紛和苗頭隱患,重點是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涉法涉訴等方面存在的容易引發信訪突出問題的復雜矛盾糾紛,切實做到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2)堅持屬地為主、條塊結合。按照經常性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合的要求,各作業站負責組織排查本區域內的矛盾糾紛和苗頭隱患,各職能部門負責組織排查本單位、本系統內的矛盾糾紛和苗頭隱患,形成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大排查網絡。(3)定期分析研究。堅持信息匯集與分析研判相結合,及時分類梳理,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預見性和超前性。
4、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機制
(1)分類化解矛盾糾紛。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逐一明確責任主體和化解要求。對法律法規和政策有明確規定且能夠解決的,要及時解決到位;對群眾訴求合理、但法律法規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或規定不夠完善的,要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同時盡快完善相關規定,盡早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對堅持過高要求的,要講明政策法律,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教育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對涉法涉訴類問題,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引導群眾在依法處理的基礎上,通過調解、救助等辦法予以化解。(2)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對有可能引發大規模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的重大矛盾隱患,,要實行領導包案化解,力求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早預防,確保問題不堆積、矛盾不激化。對跨地區、跨部門的矛盾糾紛,要及時上報上級相關部門。(3)切實維護信訪秩序。對已經依法按政策解決合理訴求,信訪人仍不服的,要按照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要求,對信訪事項及時進行復查、復核。信訪人在生活方面確有困難的,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和不引起攀比的情況下,通過采取救助幫扶等手段,保障其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