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娟
【摘要】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只有干好了群眾工作,贏得了群眾的歡迎,受到了群眾的尊重,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激發了群眾的力量,我們才能在災難困苦中砥礪前行,才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激發釋放發展活力,開辟出一條生機勃勃、氣宇軒昂的圓夢之路。
【關鍵詞】中國夢;群眾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中國夢”反映了中國人自古以來不懈追求的光榮傳統,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面對人民群眾想要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那么在這一過程,如何啟發、教育、引導、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凝心聚力向著偉大中國夢的目標前行?奮發有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我認為首先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讓群眾了解“中國夢”、相信“中國夢”、追求“中國夢”。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才能身體力行、同心共筑中國夢。
一、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深刻理解“中國夢”的內涵
夢想人人都有,但“中國夢”的提出,讓全民有了一個共同的夢想。那么“中國夢”究竟是什么?與老百姓有什么關系?這是我們面對群眾首先要做好的宣傳教育工作。只有群眾知道了“中國夢”是什么,與自己的生產生活有怎樣的聯系,“中國夢”才是真正的全民夢想,也才能煥發生機和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從這個內涵中可以看出,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而在筑夢、圓夢的過程中,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追求者、享有者。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來實現,必須為群眾造福和帶來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宏大的事業、艱巨的任務,不是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的夢想,而是全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國夢的實現,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將造福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因此深厚源泉在人民,中國夢的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中央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欄目《我的中國夢》,就是從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的人群入手,讓群眾講述自己的夢想,而這些夢想匯聚而成的大夢想就是“中國夢”。節目的播出,讓全民都在談夢,也讓“中國夢”化為成每個人的追求。
二、做好基層調研工作關心群眾冷暖
習近平說“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同時也指出“中國夢是人民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等生活的向往”。那么,群眾的這些需求和向往作為各級領導干部了解多少呢?這就需要走進基層、深入調查,多與群眾促膝相談,通過聽、問、議,掌握老百姓的真實狀況,了解他們的真實愿望,這樣,才能圍繞著群眾需求扎扎實實地做好民生工作。如果各級領導干部都能把為民解憂、為民解惑、為民服務工作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時刻關心著群眾衣食冷暖,那么群眾的心自然會暖起來,黨群的魚水之情自然會更加深厚,群眾對未來生活就會充滿期待,對“中國夢”就會更加堅定信念。深入基層調研,要帶著關懷去、帶著真情去、帶著決心去,換個角度看事,換位思考做事,要把群眾反映上來的切實關系民生發展、社會和諧的事情帶回去研究,并盡快實施,讓群眾真真正正感受到身邊的變化。
三、做好實干工作帶給群眾希望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老百姓對國家、對政府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直接的落腳點是看身邊的領導干部怎么干、怎么帶著百姓干。群眾的期盼是廣大領導干部的責任,就農村而言,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發展。農民得到國家的補貼更多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更寬了、居住條件大幅改善了、農民工自身權益得到保障了,幾年間,農村人過上了讓城里人都羨慕的生活。這就是在黨中央的帶領下,各級領導干部根據群眾需要不斷改善民生、加快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帶來的可喜變化。這些變化,讓群眾切身感受著生活的幸福,感受著“中國夢”正在為全國人民帶來改變、帶來更大的更美好的希望。
四、做好榜樣培樹工作帶給群眾力量
群龍要有首,群雁要有頭。在做群眾工作中,更直接的引領就是榜樣的力量。榜樣帶給人們的是思想道德的洗禮、是行業模范的標桿、是社會正能量的追求。近幾年來,從中央到各地市選樹培育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先進典型,比如道德模范、勞動模范、青年模范、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等等。這些先進人物更多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群眾身邊的人,他們的事跡成為最好的教科書,他們奮斗的足跡是群眾實現“中國夢”最好的追尋。選樹培育典型人物不是給個人增加榮譽的光環,也不是給黨和政府增添政治資本,而是給群眾樹立起一面旗幟,在這面旗幟的引領下,會有千千萬萬如同典型人物一樣的人向著更高更大更美的人生境界攀登,所以,注重典型的培養,是讓榜樣帶給人們實現“中國夢”的力量。
五、織好“群眾夢”匯聚“中國夢”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如果說“中國夢”如滿園牡丹春色美,那么群眾的夢就是滿園中或大或小的一朵朵牡丹花,每一份子都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要實現宏大的“中國夢”,其根基是織好“群眾夢”。我們要清楚的知道群眾在期盼什么,想得到什么,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要堅決的執行群眾路線,到基層去、到百姓中去,傾聽民聲、了解民愿,只有知道群眾們的夢想是什么,我們的工作就有了更準確的方向,把“群眾夢”一點一滴的變成現實,就如同小溪匯成大海,最終實現的就是“中國夢”。
中國夢是群眾夢,是最廣大基層人民的夢,人民群眾的個人夢是筑起偉大中國夢的根基,只有干好了群眾工作,贏得了群眾的歡迎,受到了群眾的尊重,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激發了群眾的力量,我們才能在災難困苦中砥礪前行,才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激發釋放發展活力,開辟出一條生機勃勃、氣宇軒昂的圓夢之路。實現偉大中國夢,干好群眾工作是關鍵,只有廣泛深入一線、密切聯系群眾、實實在在接地氣,我們的偉大中國夢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激蕩在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