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長征故事的回憶,進一步討論長征精神,加深對于長征精神的理解,從而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和信心。
【關鍵詞】長征故事;長征精神;攻堅克難
剛剛過去的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活動,給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回顧歷史,觀察現實,展望未來,這些無疑是有重大意義的。
一、聽前輩講長征故事
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讓很多長征歷史細節又浮出水面,其中,一些數字讀來令人驚訝:長征途中,紅軍師以上干部的年齡絕大部分都在二三十歲,紅軍將領的平均年齡僅25歲。美國傳記作家R·特里爾也這樣記述:“大約54%的長征者都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可以說,長征,是一群年輕人走出來的。
然而,正是這群年輕人,在長征途中轉戰14個省份,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其中,跟隨中央紅軍的他們渡過大江大河20余條,翻越崇山峻嶺40余座,有5條山脈終年積雪,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并攻占縣城100余座。這群20歲上下的年輕人,平均每天行軍約37公里,每行進300米就有1人獻出生命。在中央紅軍300余天的行軍途中,15個整天在打大決戰,平均每天都有1次遭遇戰,在極其艱苦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抗擊著敵10多支部隊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一直到走出困境走向勝利。
這的確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為什么這支這么年輕的隊伍卻摧不垮、打不散,呈現出如此驚人的戰斗力?答案是長征精神。
二、長征精神是什么
長征精神的內涵有五條,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講話中說的很清楚了:“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首先,理想和信念大于天。長征向全中國、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的、以共產主義為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死亡,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正如時任總書記張聞天所說,沒有理想信念,紅軍連一千里也走不了。
其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或戰死、或累死、或餓死,30萬人僅剩3萬人。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所以,紅軍的奮斗和犧牲是有目的的,是為了救國救民。前兩個精神是融為一體的。
第三,遵義會議是黨在危機關頭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問題的偉大轉折點,不僅解決了組織問題和軍事路線問題,也為進一步解決思想路線問題打下了基礎,逐步實現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也是黨走向成熟的標志,是紅軍走向勝利的關鍵。
第四,對于黨和軍隊來說,“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非常重要。對于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行為,要有理、有力、有節地進行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的朱德總司令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紀律是一支隊伍具有戰斗力并取得勝利的保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我軍的光榮傳統。而大局是什么?大局就是黨和紅軍的生存,就是北上抗日。
最后,黨、軍隊和人民的關系。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毛澤東說過,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面對正義和邪惡兩種力量的交鋒、光明和黑暗兩種前途的抉擇,我們黨始終植根于人民,聯系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
三、現實和未來的拷問
毫無疑問,今天的中國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如人人關心的房價問題。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央廣系列時評《穩房價,還是要靠改革》,第三篇:《別被困難嚇住改革》說:在不少人看來,貨幣寬松,是過去一輪房價暴漲的主因,隨著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甚至有人給出“保房價”還是“保匯率”的單選題。
我們不妨就以流動的貨幣為主線,探求房地產問題的治本之道。文章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別讓困難嚇住了改革”,通過深化改革,而不僅僅靠“調控”來解決房價問題。
還有脫貧問題,央廣新聞里說,到2020年,全部貧困縣摘帽,全部貧困人口脫貧。可想一下,這里的困難有多大。
再有,反腐成績很大,但問題也很多。王岐山書記提出,要回答好“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在四川省紀委書記王雁飛看來,反腐敗也是一次長征,同樣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正風肅紀沒有休止符,反腐懲惡沒有暫停鍵,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弘揚長征精神對于我們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也極具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青年一代要發憤圖強、奮發有為。”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明生說過,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高等學校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熱情關心、嚴格要求、積極引導青年,不斷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然了,雖然問題多、困難大,但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弘揚長征精神,凝聚起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的正能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和當年的長征一樣,迎來“三軍將士盡開顏”的動人局面。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講話[N]. 人民日報, 2016-10-22.
【作者簡介】
張鵬(1963—),男,漢族,遼寧人,本科學歷,唐山學院社科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