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彩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變得日趨激烈,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日益明顯。如何將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為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統一思想、理順情緒、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確保職工隊伍的穩定,是企業當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思想政治;人文關懷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變得日趨激烈,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日益明顯。如何將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為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統一思想、理順情緒、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確保職工隊伍的穩定,是企業當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當今企業職工思想變化的特點
1、更易接受新事物。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強烈碰撞,使職工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職工能夠接受的范圍不斷拓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斷加強,職工的創造性大大激發,但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必須與職工思想變化速度相適應的客觀現實。
2、利己觀念突出。受拜金主義等社會負面思想的影響,職工的思想觀念越來越多樣化,部分職工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思想品德有所缺失,在面臨一些現實利益問題時出現利益取舍上的向利性,造成了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不從心。
3、思維意識多變。當今社會,職工承受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思想壓力等越來越大,思想觀念動態化明顯,對家庭的穩定性充滿了擔憂,思想觀念中對社會認同的成分不斷減少,思想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
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現實意義
1、基本國情的需要。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圍繞著這一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人們的思想會圍繞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而這種變化單靠說服教育是不行的,必須有理、有據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2、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必將引起更深刻的社會變革,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社會分配機制重新洗牌,社會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對企業職工固有的社會心理形成巨大的沖擊從而造成職工思想上的波動。因此,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緩解職工心理壓力、促進職工心理健康、實現職工心理和諧。
3、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需要。許多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對職工的個體需求和心理感受未予關注,對新情況新問題缺乏細致研究,工作“重形式、輕內容,重布臵、輕落實”,缺乏人情味和親和力,甚至慣于把問題癥結歸結于職工的思想素質、政治覺悟或道德品質,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給職工造成心理傷害。而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上述問題。
三、落實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途徑和方法
1、注重心理疏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要關注職工各方面的需求,關注職工的理想、信念和情感。要帶著責任、懷著感情,從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出發,高度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在人文關懷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引導員工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育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態,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境看待一切,從而推動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2、加強教育引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一種契合人性的教育活動。只有真正關心職工,服務職工,愛護職工,才能贏得職工更多的信任,使關懷和疏導工作落在實處,取得實效。為此,不能老是高高在上地以教育者姿態出現,而要從關愛教育對象入手,以平等的身份承擔教育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作為服務者,在思想理念上必須實現轉變,在工作手段上必須更加到位。通過教育引導與關心服務的結合感召職工,進而把職工培養成政治堅定、技術精湛、業務熟練、作風過硬的治黃建設者。
3、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企業要努力為職工排憂解難,各群團組織形成合力,做到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同步,共同關注職工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針對職工、特別是落實群體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做好職工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子女就業、子女上學以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工作,減少職工正常生存和發展的后顧之憂,最大限度地消除引發員工心理失衡、失調的外部誘因,為培育人的心理和諧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