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人口流動速度加快,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輔警作為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重要輔助力量應運而生,與公安機關構成了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力量,有效的維護了社會穩定。
【關鍵詞】輔警;警察;警務輔助
一、我國輔警的概念
恩格斯稱:警察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和國家是同步出現的。事實上輔警是警務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在警務工作無法滿足現實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出現的。輔警在不同的時期概念不同。
1、古代輔警的概念
輔警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已經存在,當時的輔警是統治階級穩固政治安定、控制百姓、維護社會治安的工具。輔警源于秦漢時期,當時隨著國家版權的擴大,民族往來日益頻繁,社會治安問題逐漸復雜,為了防御與維護社會治安,統治者在基層設鄉、里、亭三級長官,這便是輔警在封建社會的雛形。
2、現代輔警的概念
目前,輔警作為公安機關重要的警務輔助力量,不同地方對輔警的稱謂不一,有協警、輔警、警輔之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廣義、狹義上對輔警進行界定。狹義的輔警是指依法招聘并由公安機關管理使用,履行規定職責和勞動合同約定的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員為警務輔助人員,包括文職、輔警兩類。廣義的輔警不僅包括狹義輔警,還包括其他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治安的社會人員和力量,如保安公司、私家偵探等。
二、輔警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1、輔警與正式警察的辨析
“警察”一詞在我國古代便已有記載,其含義大多為偵查、核察之意。當今社會,警察是指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而設置的賦予其行政、刑事職能的警察機構及其警務人員。
輔警作為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警察的目標一致,都是為了維護社會治安。輔警同正式警察一起開展警務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共同構成社會治安防控的主體力量。但輔警與正式警察相比,存在以下差異:
警察是由法律產生的,享有執法權,履行行政、刑事職能,帶有強制性;輔警是警察的輔助力量,沒有執法權,在警察的領導下從事輔助性工作。
警察代表著統治階級即人民的意志,是國家專政統治的機器,具有國家公務員身份。輔警不具有國家公務員身份,與公安機關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從事服務型的警務工作,與警察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2、輔警與保安的辨析
“保安”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具有商業性質。保安與輔警同屬于社會治安的輔助力量,目的都是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安定生活。二者也有區別:
(1)保安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本質在于服務,服務對象是客戶,是社會公眾對安全需要的產物,具有很強的盈利性。而輔警是警力不足狀況下的產物,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帶有公益性。
(2)公安機關對保安的工作進行相應的指導,他們之間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保安對自身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負責。而輔警與公安機關簽訂勞動合同,在民警的指揮和監督下開展輔助性工作,由公安機關承擔輔警依法行使權力產生的法律后果,保障民眾合法權益。
三、輔警的意義
1、緩解警力不足、節約行政成本
我國人口眾多,又處于社會的轉型期,社會問題較為復雜,公安機關警力不足。但政府財力有限,不可能大量增加正式警力人員,輔警正好有效緩解了警力的不足,并節約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我國的就業率。
2、建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警務防線
輔警作為公安機關重要的輔助力量,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分散在各個領域,配合公安機關執行職務,增加了警務力量,提高了見警率,有效的預防與打擊犯罪,更好的維護社會治安。
3、構建和諧警民關系、促進警務社會化
警民關系和諧化一直是我國警務活動的追求目標,公安機關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一方面,輔警來源于社會,使群眾參與社會管理,密切與群眾聯系,準確掌握社會信息,反映民眾意愿,為群眾解決難題,增強民眾認同感,促進警民關系和諧化。另一方面,維護社會治安不僅是公安機關的責任,更需要群眾參與,加大群眾參與度,推進警務社會化進程。
四、我國輔警的現狀及規范化管理
1、我國輔警的現狀
一直以來,輔警的地位飽受爭議,在執法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輔警的積極作用難以有效發揮。一方面,輔警人員法律素養不高、執法能力相對欠缺,隊伍混亂,在工作中經常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使得濫用職權的事情偶有發生;另一方面,公民對警察與輔警的信任不同,輔警在執法過程中,有時會遭受暴力襲警、執法下跪等情況,執法尊嚴受到侵犯,輔警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因此需要對我國輔警進行規范化管理。
2、我國輔警的規范化管理
(1)明確輔警的主體地位:輔助者角色
輔警在現代警務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促進輔警的規范化管理:一方面明確輔警不具備執法主體資格,不能直接參與公安執法工作,即明確了輔警的工作范圍,他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使輔警審慎行駛權力;另一方面明確輔警履行法定職責不受侵犯,由公安機關承擔輔警依法行使權力產生的法律后果,保障公民利益。
(2)建設專業化的輔警隊伍
公安機關要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合理分配執法資源并提高執法效率,同時嚴格控制輔警的準入門檻,對輔警進行專業培訓,從根本上提高輔警的整體素質。公安機關和輔警簽訂勞動合同,輔警受到勞動法的保護與約束,保證輔警的隊伍穩定。建立競爭機制明確輔警向正式警察轉化,建設專業化輔警隊伍,促使隊伍健康發展。
(3)明確公安機關的管理職責
明確“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確立公安機關管理職責,建立健全輔警日常管理監督、招聘、待遇保障、獎懲機制,解決“想招就招、想用就用,重使用、輕管理,培訓流于形式”現狀,將輔警納入法治軌道,更好的發揮輔警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的作用。
五、結語
警務法制化一直是我國現代警務所追求的最終目標,輔警作為我國一項不可或缺的警務輔助力量,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對輔警的基本理論與法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徹底發揮出輔警的最佳效果,更快推進現代化警務的進程,實現警務法制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史雪麗. 我國輔助警力問題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學, 2013.
[2] 覃珠堅. 公安機關輔警建設的法制化[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6(05).
【作者簡介】
田莉,女,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警察法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