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關鍵詞]伙伴網;俄媒;對俄外宣
今明兩年是中俄兩國元首確定的中俄媒體交流年。東北網作為黑龍江省唯一重點新聞網站,于2006年開通了俄文頻道“伙伴網”,歷經10年來運行,“伙伴網”受眾遍及30余個國家,其中80%左右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俄語國家,稿件經常被俄媒轉載。近年來,伙伴網與今日俄羅斯、俄羅斯報、俄通-塔斯社、國際文傳電訊社等20余家俄羅斯國家及地方媒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開展對俄外宣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實踐與收獲
從簡單的網站互鏈、新聞互轉,逐漸向信息共享、互助采訪以及開設專題窗口等深層次發展,伙伴網不斷加深與俄媒合作,收獲如下:
1.聯合選題采訪。黑龍江省與俄遠東5個州區相鄰,涉及中俄間的高層往來、經濟貿易、人文交流、民間往來頻繁蓬勃,這為中俄媒體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近年來,伙伴網與俄媒伙伴及時溝通,對雙方感興趣的話題、中俄各領域交流活動、中俄間重大事件等進行充分交流,多次展開策劃聯合報道。2012年,我們與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合作,全程跟蹤聯合報道北京-莫斯科中俄汽車拉力賽;2013年,我們又與俄阿穆爾州阿爾法電視臺聯合采訪黑龍江省的俄羅斯民族村“小丁子村”,制作的視頻專題片分別獲得俄羅斯和黑龍江省的新聞獎項。此外,我方還多次協助政府組織今日俄羅斯、俄羅斯報、塔斯社等俄媒伙伴采訪綏芬河口岸博覽會、哈洽會、中俄博覽會,每次報道,上百個視頻、幾百幅圖片、數百篇文字,以多種形式在各媒體平臺展現,讓俄羅斯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國。
2.專欄與建站合作。專欄合作方面,伙伴網通過資源互換,在俄勘察加半島網、俄遠東網、俄奔薩新聞網、俄北方通訊網、俄貝加爾咨詢傳媒通訊網上開辟了“龍江之窗”。每天由我方供稿,讓信息在俄羅斯伙伴媒體直接落地,而俄方伙伴傳來的新聞資訊也可同樣在我方的中文網站落地刊發,有效利用雙方各自的受眾、人氣和影響力,發揮了媒體在本地化傳播的優勢。建站合作方面,我方與俄羅斯勘察加半島網共同打造了“中俄災難自救網”。該網是中俄雙方在地震、減災、災難自救領域合作的第一個網站,在中俄科普知識宣傳類網站合作中首開先河。通過該網站,我們計劃在線下推動促進中俄政府單位、科研機構、民間組織等展開全方位的對接合作。
3.大型活動相互支持。從2009年始,我們先后承辦了四屆俄語風采大賽、三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一次中俄媒體合作交流會、一次中俄媒體紅色之旅等多項中俄人文領域的大型交流合作活動,都得到了俄羅斯媒體伙伴的大力支持,俄羅斯的媒體人們或擔任大賽評委、宣傳賽盛況;或參與文學交流、通過報道暢通兩國人民思想、文化、情感;或探討合作前景,為中俄全方位聯通對接搭建新平臺;或沿途體驗感知,采寫稿件推介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風土人情……這些舉措,無不為加深中俄民心相通,增進中俄人民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中俄進一步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二、未來與思考
今年是“中俄媒體交流年”的開啟之年。伙伴網設想與俄媒密切溝通、加強聯動,圍繞助推“一帶一盟”對接深入合作,共同提升媒體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競爭力影響力。
1.打造中俄信息“中央廚房”,講好中俄對接合作的精彩故事。我們設想攜手俄羅斯媒體伙伴,在信息交流、新聞產品互換等方面充分合作,采用“全球中央廚房”的模式,打造信息交流平臺,將各自取得的新聞原材料在平臺發布,每天推送重要獨家、新聞線索,擁有專家智庫、圖片庫、視頻庫,合作伙伴則根據自身的屬性和特點,整合新聞材料二次加工,一次性采集,多終端發布,實現跨時區合作。如可能,還將共建面向全球的新媒體客戶端,把握信息傳播日益呈現出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趨勢,攜手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著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傳播體系,形成媒體矩陣格局。
2.共建服務平臺,提升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競爭力影響力。以媒體合作聯盟的形式,使每一個成員單位作為區域性節點,發揮在地化傳播戰略,充分利用聯盟成員區域性的資源優勢,平等互助,互利共贏,圍繞中俄對接合作的重大項目,如遠東開發合作、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等,策劃好議題,以搭建服務平臺、提供解決方案為目標,鞏固好傳統的政策對接、人員對話、業務交流、產品合作,進一步探索一些綜合性、融合性的交流合作機制。
3.實現“媒體+”,建立中俄媒體聯盟產業中心。充分發揮黑龍江省的特殊地緣優勢,在哈爾濱市建立中俄媒體聯盟產業中心,為中俄企業在境內外從事產品展覽、推介、宣傳活動提供服務,幫助企業開拓中俄市場,為中俄產業合作提供支持,促進國外內資本投資中俄合作產業。實施“媒體+”行動計劃,形成媒體+中俄文化+中俄設計+中俄產品+中俄交易+中俄金融等等為支撐的產業鏈,以媒體交融帶動經濟融合和政治互信,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