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慧京++姚兆
摘 要:傳統的單純傳授式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應運而生。該文闡述了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特點和實施條件,介紹了行動導向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提出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可應用于士官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觀點。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 職業教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a)-0136-02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起源于德國,其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德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于教學方法的持續改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被譽為德國職業教育的銳利工具,這種教學模式對我國的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研究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對提高任職教育院校學生崗位任職能力具有一定的意義。
1 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特點及實施條件
1.1 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是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獨立、自主地設計學習內容并完成學習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具有以下4個轉變,即由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由教師對學生單向灌輸向教師與學生雙向合作教學轉變,由學生單一的學習向腦、心、手并用轉變,由知識為本位向能力為本位轉變。
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習過程的合作與交流,多以小組學習形式進行,遵循“為行動而學習”的原則,由行動構成學習的起始點,其流程如下: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定反饋→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循環。
1.2 行動導向教學的特點
(1)行動導向教學采用師生互動型的教學模式。
行動導向教學摒棄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采用師生互動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傳統的教學組織領導者變為活動的導向者、學習的輔導者和主持人;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
(2)行動導向教學方式靈活,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活動能力為中心任務。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教師為學生制定學習任務、提供學習思路、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與教師進行互動式學習,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尋找資料,研究教學內容,互相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生學習的知識與他們將來的職業活動有直接聯系,因此對學生職業活動能力的培養就成為教學的中心任務。
1.3 行動導向教學的實施條件
(1)進行行動導向教學,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和應變能力。
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師備課量很大,需要準備各種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方法,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起到監督、指導、引導的作用,要具備良好的參與技術、思維技術和評價技術。
(2)進行行動導向教學,教學場所應是理實一體化場所。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對教學場所的要求很高,教學場所應能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學場所面積要大,能夠容納一個班級學生的分組學習。
2 行動導向教學實踐中運用的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實踐中運用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被廣泛使用的基本教學方法有以下三種。
(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它以項目帶動教學。完成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項目教學法教學過程為: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或結果應用。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一系列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氛圍,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學生必須獨立地分析問題所處的環境,并且通過小組和大班討論,學習在團隊工作中尋找解決方案。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為:第一階段——介紹案例,提出問題;第二階段——分析案例,通過小組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并經過大班辯論做出決策;第三階段——圍繞選定的解決方案,交換意見,根據具體的資源條件制定行動計劃,并對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預測和評判,為實施行動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對預案。
(3)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讓學生通過“學”和“做”掌握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獨立探索的學習精神和與人合作的精神。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過程為:第一階段——提出任務,教師首先給學生講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并通過工作任務的提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階段——實施任務,學生分析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并嘗試協作學習,分組完成任務;第三階段——成果展示,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交流該組任務完成情況;第四階段——鞏固拓展,教師點撥,鞏固拓展知識與技能;第五階段——總結評價,學生反思問題解決過程,學生自我點評和小組相互點評,最后教師點評完成的工作任務成果以及完成工作任務的整個過程。
3 結語
對于傳統職業教育教學而言,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往往處于脫節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而行動導向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為目標,遵循“實踐在前、理論在后;行動在前,知識在后”的原則,讓學生先在做中學,然后在學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通過解決接近實際工作過程的案例或項目、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發現式的學習,因此通過行動導向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和掌握相應的技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適合職業教育教學工作,故士官職業教育教學工作應在行動導向教學方面做些研究并付諸教學實踐,以提高學生崗位任職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雄杰.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 黃艷芳.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