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竹+吳婧文
【摘要】本文利用隨機抽取的測試方法,在大連市隨機抽取20名年齡在9-14歲之間男女比例相等的青少年,組成為期二十天的測試小組(共三組),為測試如何從心理行為訓練的核心角度出發改善青少年心理不良認知,有效地干預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問題。
【關鍵詞】心理行為訓練;青少年人際交往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學校、家長、企業開始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樣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問題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人際交往關系有利于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問題日益突出,大部分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十分成熟,往往會根據自身情緒來判斷事情容易情緒化。當情緒沒有得到進一步排解時,則會產生更加消極的情緒。心理行為訓練能夠提高受訓人員基礎心理素質,根據一個或多個培訓周期為所有青少年提供專業的心理行為訓練使之能夠提升自我,激發潛能,矯正不良心理行為,改變不合理認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協作力等,從而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二、心理行為訓練的介紹
心理行為訓練起源于二戰期間的英國,當時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潛艇的襲擊,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海員葬身海底,人們從生還者身上發現,他們并不一定都是體能最好的人,但卻都是求生意志最頑強的人。針對這種情況,漢思等人創辦了“阿伯德威海上學?!?,訓練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遇難后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心理行為訓練是一種磨練人的意志的訓練方式。通過挑戰一些極限的訓練課目,激發出潛能,從而超越過去無法超越的事情提高受訓人員的意志力。心理決定行為,行為是心理的體現。
三、青少年人際交往中的問題
1、青少年交往對象的選擇
在青少年時期隨著年齡段的增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的范圍會有意識的擴大并趨于同齡化的,在測試中三組均出現這種情況,年齡偏大的學生會出現“小群體”。同時,部分孩子也會出現主動且積極的交友意愿,切會出現重心偏移的現象這表明越是進入青少年后期的孩子會出現在多種心理方面急劇的成熟的現象,而這個時期也是出現“早戀的”高峰時期。
在孩子還沒有對自我評價有一個完全成熟認識的時候,很容易會讓孩子產生“成人感”從而會產生心理上對家長等成年人的一系列的抵觸心理,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在于同齡人的交往往往會多于家長和老師,而且效果會更好。因此正確的人際交往手段有助于孩子更健康有效的進行溝通。正確的心理干預會使得青少年的孩子對自己產生正確的心理認知,和交往方式。
在心理行為訓練測試初期45%的受測者出現積極表現自己展示才藝等等行為,而35%的受測者會產生不主動但是不排斥的心理表現。15%的受測者會出現排斥、焦慮的情況。
2、青少年交往的情緒
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從兒童向成人過度的階段,因此大部分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十分成熟,在心理上情感會變得復雜,往往會根據自身情緒來判斷事情,容易情緒化。其表現為主觀交往變得十分情緒化、片面、不穩定。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因為一點小事變得興許低落。當情緒沒有得到進一步排解時,則會產生更加消極的情緒并產生大家、斗毆等不良社會現象。
在這種時期的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上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拒絕傳統意義上的“說教”。事實上對于他們而言新鮮的教育形式會使之產生好奇和參與的欲望,而心理行為訓練中的情景設置則是一種有效的可以從側面進入受測者內心的一種有效的方式。而且形式多變容易被接受。
3、青少年交往的目的
處于青少年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同化”在沒有完全的辨別能力的情況下往往會產生一種與他人共同完成的想法。如一起學習、一起游戲、“追星”等等。據調查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犯罪是由于一些所謂“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感染惡習造成青少年吸毒等犯罪。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既是一個有著獨立行為能力的個體,又是一個模仿者,正確的人際交往習慣是保證孩子能夠正確樹立價值觀的前提。
所謂習慣的養成就是指在某個特定環境下做出的固定化完成某種任務的情況。在人際交往方面則表現為與人相處的模式跟行為態度。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跟干預。相信榜樣的力量,以及利用孩子現階段模仿的能力來正確干預青少年人際交往的處理方式。
四、運用心理行為訓練對青少年人際關系進行干預
1、干預方案的制定
(1)受訓人員的招募
將隨機抽取的大連市40名9-14歲孩子按照年齡段進行分組。分別為A、B兩組其中每一組9-14歲受訓者20名(男女比例相等、年齡層分配均勻)。其中A組為實驗組。B組為對照組。其目的在于將40名青少年分為兩組A組接受為期15天的心理行為訓練(每天進行兩場心理行為訓練,每場3小時),另外一組不接受。整個15天的實驗為一個測試組,同時進行三個測試組。
(2)測試原理
在為期15天的心理行為訓練中將心理行為訓練的核心貫穿在整個訓練過程中。
2、青少年人際關系干預過程
青少年人際關系干預程序:
青少年人際關系干預過程中運到心理行為訓練,每天進行兩場心理行為訓練,每場3小時),另外一組不接受,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體驗激發情緒,受訓者的心理活動往往是因刺激引起的,同時情緒也分為積極地情緒和消極的情緒,而正確的運用受訓者從入營開始的情緒情感這一特征制定特定的心理行為策劃,制定體驗情景,讓受訓者進入到心理行為訓練特定的情境中使受訓者能夠感身同受,產生參與的欲望,并且通過強烈且反復的刺激能夠給受訓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個體的差異教練與需要注意受訓者在人際交往干預過程中不同的情景體驗,教練員還需要注重受訓人員自身體驗,注重心理行為訓練中是否達到了調動情緒的目的。最后教練員達到引導到積極的方向即可。
第二階段:行為改變認知認知是指個體認識和理解整個事物的心理過程。在心理行為訓練中大多數訓練項目是根據改變受訓者后天習得的行為認知。心理行為訓練是通過行為的體驗再改變原有的心理認知繼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針對不同的訓練項目提煉出積極地干預目標,讓受訓者從訓練項目中提煉出溝通交流的重要性繼而通過自身強烈的心理刺激形成深刻的印象。在這個環節中教練員需要注意與人際交往的主題相呼應,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訓練,科學設置、合理安排。其次要對受訓者適當的進行行為調控和引導,穩定受訓者的心態完成啟發。最后通過總結歸納提煉出心理行為訓練的積極因素,繼而將受訓者的感性的認知上升為理性的認知。完成整個認知結構的形成。
第三階段:習慣積淀品質,前文中提到過所謂習慣的養成就是指在某個特定環境下做出的固定化完成某種任務的情況。而心理行為訓練是根據以下三種情況完成習慣的養成的:
(1)反復訓練同一個項目,在心理行為訓練中,每一場心理行為訓練都有一個屬于自身的場,在這個獨特的場中受訓者會根據自身的體驗、周圍人的影響、遇到的困難以及溝通情況形成不同的刺激。在大型心理行為訓練項目中,受訓者會根據每一次遇到的困難進行總結歸納分析。并在不同的場中感受新鮮的想法,進而達到提升心理認知的目的。
(2)訓練不同的項目,根據每個心理行為訓練項目不同難度,趣味性進行搭配,增加受訓者的參與欲望并根據實際訓練情況針對提升某一種心理素質如測試中的人際交往方面訓練就可以設計相識接龍,滾雪球等等項目。
(3)與受訓實際相結合,以實驗為例,在人際交往的測試中,教練員會特別注重讓受訓者的對人際交往的方式方法進行點評。與自身人際交往的缺陷進行比較,引導受訓者總結訓練與實際的區別和可以改進的方面,達到加深印象形成習慣的效果。
3、實驗測試及結果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期測量均值和方差數值相差極小,后期測量的平均值也相差極小。由此可見,經過心理干預的實驗組團體與對照組團體相比,前后變化更顯著。
根據維度分析表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后期測量數據相比,整體來說有著很大的改變。參加過心理行為訓練的實驗組與沒有參加過心理行為訓練的對照組的測量結果也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區別:(1)實驗組的前后期測量結果相比其變化弧度明顯比對照組的前后期測量結果相比的變化弧度大。(2)從差值來看,實驗組合對照組后期測量與人溝通,與人交往交友,待人接物三個維度方面差值比較大。綜上所述,心理行為訓練對青少年人際關系的影響存在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4、實驗測試成果
在為期20天的訓練結束后,我們將三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同學同時進行測試,測試的內容是將三組對照組同時進入大連市某商場,并讓給每一個受訓者分發15張調查問卷,計算全組全部分發并收回調查問卷的時間,并進行跟蹤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一組43分鐘完成,實驗二組39分鐘完成,實驗三組52分鐘完成,對照一組1小時15分鐘完成,對照二組1小時27分鐘完成,對照三組1小時10分鐘完成。
5、實驗分析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在視為收回的調查問卷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直觀的看出經過心理行為訓練的受訓者在分發過程中善于表達和人際交往,在測試過程中出現相互分配任務,互相幫助等等現象,而沒有經過心理行為訓練的三組對照組則出現不敢與人溝通,不自信,小團體單獨完成任務等等不良行為。沒有團隊意識,使得三組對照小組完成任務的時間均達到一個小時以上,所用時間多出實驗組43%~120%。
五、結論
心理行為訓練是以認知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為基本原理,以借助團體行為訓練為方式的一種訓練方法。本次實驗主要是通過多次的心理行為訓練訓練,激發青少年的積極性,從而幫助他們塑造一種良好的團隊品質。根據本次實驗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結果來看,這兩組實驗結果有著直觀的對比,經過心理行為訓練的實驗組無論是在團隊凝聚力還是團隊積極性上來對比,明顯都照組的結果好。也就是說,實驗組青少年的與人溝通,交流交際情況較對照組來說要好。
體驗激發情緒,行為改變認知,習慣積淀品質。所以說,心理行為訓練對青少年人際關系問題的干預有著積極的影響,能夠幫助青少年更好的與人溝通交流,與人交往,可以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成長。
【作者簡介】
陳宣竹(1995—),女,遼寧沈陽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吳婧文(1996—),女,甘肅嘉峪關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