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偉
【摘要】全面二胎政策的實行對于國家的發展有著相當長遠的意義。同時全面二胎政策也對我國居民生育觀念的影響帶來了相當巨大的沖擊。在文中主要就全面二胎政策對我國居民生育觀念的影響進行分析,為今后的人口政策調整提供借鑒。
【關鍵詞】全面二胎政策;生育觀念;影響
于十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召開,為期四天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全會認真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的報告。全會認為,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將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于一三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單獨二孩”政策之后又一突破性的舉措。會議確定該政策將于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起生效。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茶余飯后大家討論的話題。
一、全面分析二胎政策
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么我國實行了“部分二孩”、“單獨二孩”之后仍要契而不舍再實行“全面二孩”政策?
第一個原因是我國婦女的生育意愿發生了變化。30多年間,中國婦女生育意愿的變化是很明顯的。根據網上最新調查顯示,被調查婦女樣本的平均意愿生育數為2.78個,其中多數被調查者傾向于生育2個孩子,所占比例為64.1%,而意愿生育1個的占28.2%。意愿生育3個的占了4.9%,不愿意生育以及意愿生育4個的各占1.1%,所占比例很小。意愿生育5個及以上的女性所占比例最小,僅為0.5%。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勞動力人口2011年以前都在上升,但2012年開始下降,這對經濟有影響。這也是選擇在2013年推出人口調整政策的主要原因。第三個原因是老齡化。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2016年將突破2個億,占總人口的15%。人口結構出問題了,中國社會越來越老了,如果勞動力又少的話,對經濟發展勢必造成影響。
1、在經濟發展方面,從我國人口發展情況看,在人口結構轉變超前于經濟發展條件下,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
2、在社會分配方面,老年人的生活費支出大約一般比兒童生活費支出高。人口的持續的老齡化會使得供養性開支增長速度大大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當前我國的社會分配格局已經發生了向老年人傾斜的變化。
3、在社會道德方面,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影響,正在使家庭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我國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小家庭日益增多,421人口代際結構使傳統家庭養老受到沖擊,社會上出現了重小輕老、淡漠老年人、遠離老年人的現象。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們需要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
4、在建立新型代際社會關系方面,要營造尊老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氛圍,要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調查設計與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選取南昌市為研究對象,以20—40周歲夫婦為研究對象。小組成員通過面對面的調查,調查核心家庭中丈夫或妻子的基本信息、理想子女數、對子女的性別傾向的基本信息等,來對核心家庭中夫妻的生育意愿進行研究,分析核心家庭中夫妻的生育意愿。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人口學特征調查對象的性別構成上,調查對象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戶口類型上以城市戶口的居多,占80.9%,年齡主要集中在20—40歲,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大學本科為主,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占28.7%,大學本科文化程度占27.9%。職業以企業職工為主,占43.4%。
2、雙獨、單獨和雙非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比較按夫妻雙方是否為獨生子女將家庭分為雙獨家庭、單獨家庭和雙非家庭。在被調查的核心家庭中的夫妻中,雙獨家庭占14.6%,單獨家庭占32.6%,雙非家庭占52.7%。在對處于不同家庭類型中的夫妻進行生育二孩的意愿調查時發現,在被調查者中,雙獨家庭中愿意生育二孩的占58.7%,單獨家庭中愿意生育二孩的占56.9%,而雙非家庭中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為45.2%。對其進行卡方檢驗,有明顯統計學意義。調查結果顯示,雙獨家庭和單獨家庭的生育二孩的意愿要高于雙非家庭,這也體現出了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的一些心態,獨生子女較為孤單的成長經歷可能會使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希望生育較多的孩子,而都是非獨生子女的父母由于更為了解生育孩子的成本和負擔,在生育二孩時的考量可能更多。
3、不同生育情況的家庭的理想子女數的比較在被調查的夫妻中,未生育子女的占被調查者中的10.4%,已生育一個男孩的占被調查者中的45..7%,已生育一個女孩的占被調查者中的33.8%,已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的占被調查者中的10.2%。進行卡方檢驗,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因此,不同生育情況的核心家庭中的夫妻的生育意愿有著顯著性的差異。在被調查的不同生育情況的夫妻中,理想子女數為兩個的所占比例均占半數以上,尤其已經生育一個男孩的夫妻對于生二孩的意愿更為強烈,有近70%的被調查者愿意生育二孩,未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二孩生育意愿則相對較低,占56.6%。調查的結果顯示,在現代社會,傳統生育觀念中的男性偏好作為生育二孩的影響因素的影響力已經在降低,現代核心家庭追求并非男孩越多越好,而是更多地追求子女雙全。并且在已生育孩子的家庭中,夫妻的生育意愿還會受到已生育孩子的各方面情況的影響。其中,已生育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夫妻的生育意愿密切相關。
4、不同生育情況家庭對二孩性別傾向的比較將不同生育情況的家庭分為未生育子女、已生育一個男孩的家庭、已生育一個女孩的家庭和已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在被調查的夫妻中,未生育子女的占被調查者中的10.4%,已生育一個男孩的占被調查者中的45.7%,已生育一個女孩的占被調查者中的33.8%。
在未生育子女的家庭中,希望第二個孩子生育男孩的比例和希望第二個孩子生育女孩的比例完全相同,且選擇無性別偏好的夫妻達66.7%。已生育一個男孩的家庭中,希望生育第二個孩子為女孩的比例達61.6%,已生育一個女孩的家庭中,希望生育第二個孩子為男孩的比例達43.5%,無特殊性別傾向的家庭則有46.9%。
四、總結和討論
通過對核心家庭夫妻的二孩生育意愿的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在對核心家庭夫妻的二孩生育意愿的調查中,通過統計學方法的檢驗,得出雙獨家庭、單獨家庭的夫妻愿意生育二孩的意愿明顯高于雙非家庭,其差異也達到了統計學的顯著水平。
第二,夫妻的已生育情況對夫妻的二孩生育意愿有著影響。大多家庭的理想子女數為兩個,而已經生育一個男孩的夫妻對于生二孩的意愿更為強烈,已經生育一個女兒的夫妻生育二孩意愿較弱于前者,而未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二孩生育意愿則相對較低。
第三,已生育孩子的身體情況對夫妻二孩生育意愿有著顯著影響。孩子身體狀況較差的家庭相比孩子身體健康的家庭更不愿意生育二孩。這指示出生育政策的調整也需伴隨著保障制度的調整,健全的社會保障將能保障生育政策導向作用的更好發揮。
第四,不同生育情況家庭對二孩的性別傾向有著差異。未生育子女的夫妻對第二個孩子的性別沒有傾向性,已生育一個男孩的夫妻大多傾向于第二個孩子生育一個女孩,而已生育一個女孩的夫妻則傾向于再生育一個男孩或無特殊性別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