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國
(射陽縣中醫院,江蘇鹽城 224300)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瑞舒伐他汀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應激及心功能的影響,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9.4±8.3)歲,12例冠心病,8例擴張性心肌病,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風濕性心臟病;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2.4±9.5)歲,10例冠心病,12例擴張性心肌病,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例風濕性心臟病,兩組患者經過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常規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機、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和洋地黃等,并注重患者的日常休息,適當保持運動,禁食煙酒等。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服用瑞舒伐他汀[1]:1次/d,10 mg/次,以3個月為一個療程。
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以2800 r/min的速度離心,11 min后分離血清,置于-80℃冷凍室儲備。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免疫透射比濁法測驗超敏C反應蛋白,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測驗丙二醛(MDA),Misra-Hp光化學擴增法測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美國IE-33PHILIPS彩色超聲診斷儀測驗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
研究數據均錄入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 察 組 IL-6治 療 前 為(9.24±2.12),治 療 后 為(5.48±1.31)ng/L;TNA-α 治療前為(5.24±0.87),治療后(2.13±0.24)ng/L;超C反應蛋白治療前為(36.54±6.05),治 療 后(14.35±4.38)mg/L;對 照 組 IL-6治 療 前 為(9.16±2.06),治 療 后 為(9.15±2.08)ng/L;TNA-α 治療前平均為(5.28±1.06),治療后為(5.12±0.28)ng/L;超C反應蛋白治療前平均為(35.89±5.64),治療后為(34.24±5.93)mg/L,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數據(P>0.05),觀察組治療后各項數據均低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
觀 察 組 SOD 治 療 前 為(94.35±4.68)U/mL,治 療后(171.54±5.22)U/mL,MDA 治 療 前 為(8.46±0.43)nmol/mL,(3.46±0.25)nmol/mL,對 照 組 SOD 治 療 前 為(93.42±3.56)U/mL,治療后為(98.43±4.23)U/mL,MDA治療前為(7.89±0.56)nmol/mL,治療后為(7.12±0.28)nmol/mL,觀察組治療后的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MDA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發性心肌病變和心室因為長期受壓或者容量負荷過大造成心肌收縮力減弱的癥狀,具有病情嚴重,易反復性的特點,主要誘發病因有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和肺源性心臟病等。瑞舒伐他汀是一種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療效,研究顯示,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的降低血脂,減少脂質浸潤和泡沫細胞的形成,對延遲動脈粥樣硬化有利,抑制炎性因子的擴散,通過降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來達到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2]。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的抑制炎性因子和氧化應激反應,改善心功能,值得進一步臨床應用和推廣。
[1] 駱高江,姜昌浩,陳智理,等.瑞舒伐他汀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細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響[J].醫藥導報,2013,32(1):44-47.
[2] 徐中,廖敏蕾,顧俊英,等.瑞舒伐他汀對介入治療術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1):3439-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