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榮


摘要:對資源縣所有鄉鎮野生楠木資源進行了調查,總結了適合楠木生長的生態環境。通過對當地群眾的訪談,結合栽培試驗及有關科研成果,找出了人工種植野生楠木苗成活率低的原因,論述了楠木的培育技術,以期為保護、大面積營造楠木這一珍貴用材提供參考。
關鍵詞:野生楠木;調查;人工栽培;廣西資源
中圖分類號:S79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021-02
1 引言
楨楠(Phoebe shennan S. Lee et F. N. Wei)俗稱楠木,為樟科,楠屬,一類商品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35 m[1]。資源縣部分自然村有楠木分布,且當地對楠木的保護意識很強。如在資源縣河口鄉木律沖,至今幾株大的楠木歸村民小組所有,以方便管理。調查發現,由于當地沒有進行人工育苗,而野生苗造林成活率很低,因此,許多群眾明知楠木珍貴,也不愿意營造人工林,這一現狀制約了資源縣楠木的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資源縣林業局近年組織技術人員對野生楠木進行了全面調查,并進行了楠木造林試驗,為楠木大面積造林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2 自然環境
資源縣林業用地面積149561 hm2,森林覆蓋率78.4%,森林蓄積量421萬m3,是廣西重點林業縣之一[2]。該縣氣候溫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年降雨量為1773 mm,極端最高溫度為38.3 ℃,極端最低溫度為-8.4 ℃,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平均霜期80 d[3]。隨著集體林權改革完成,林農造林積極性高,有發展林業的良好條件。
3 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查閱了歷年資源縣森林二類調查的相關材料,然后采用實地調查。在楠木分布多的地點實測5~10株胸徑與樹高(數量少的調查點的全測),并用油漆標號,以方便下次觀測。同時采集標本,送相關專家進行鑒定。對資源縣的鄉鎮進行了調查,對發現有楠木的鄉村進行了重點普查。
4 調查結果
4.1 楠木分布調查
從2014年5月15日到10月24日,對資源縣楠木進行了外業調查。結果表明,資源縣楠木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之一的五排河流域。共調查到胸徑6 cm以上的楠木株數約為431株。除車田鄉的為人工栽培外,其它的鄉鎮分布點均為天然林。五排河流域又以資源縣河口鄉木律沖最多,該處楠木以木律沖小溪為中心,分布面積為21.2 hm2,長勢最佳。最高單株為25.3 m,該樹樹干通直,自然整枝好,分枝僅2.3 m,且結果正常。資源縣另一水系的長江支流之一資江,僅在瓜里鄉白竹村發現2株。詳見表1。
4.2 楠木群落的垂直結構
資源縣楠木天然林群落的垂直結構[4],林冠層為楠木、米椎、刨花潤楠、馬尾松、毛竹等,而在這一林層中,楠木平均高比其它樹種高出現1.1 m左右。灌木層為繼木,楠木幼樹。草本層為淡竹葉、蕨類等。從楠木在這種群落垂直結構中的特性,可以看出其在生長上的優勢,也表明其與馬尾松、毛竹等樹種在混交時生長良好。
5 楠木的保護與人工培育
由于木材價格貴,在宣傳十分到位的情況下,仍然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深夜去盜伐楠木。據統計,資源縣僅在2016年就發生了多起盜伐楠木的案件。因此,楠木的保護必須與人工栽培結合起來。
5.1 楠木的保護
古樹名木,是無法復制和不可再生的珍貴自然資源,必須加以保護。需要加大對群眾保護古樹名木意識的宣傳力度與對群眾的宣傳教育與警示作用,掛牌保護;同時可以嘗試建立有獎舉報機制,調動當地群眾保護楠木的積極性。對破壞楠木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加大打擊力度。
5.2 楠木的人工栽培
楠木在土壤肥沃并精耕細作的條件下,生長速度快。調查發現,資源縣車田鄉的楠木42年生胸徑為48.4 cm,樹高17.5 m。人工栽培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資源縣楠木人工林面積很少,基本上是在林下挖野生幼苗造林,成活率低。為解決造林成活率低的問題,用在當地采集的種子育苗。選擇裸根苗與營養杯苗,用林下野生的楠木苗做對照,每個因子重復3次,分別在雨天與晴天進行雙因素栽培試驗并進行方差分析[5]。結果表明:野生苗成活率僅為57.1%,采用人工種子繁育苗,雨天造林,成活率高達88.4%;采用營養杯苗的,成活率95.3%,晴天的成活率分別為23.5%,85.7%,92.6%。苗木及造林天氣對楠木造林成活有顯著差異(見表2與表3)。
主要原因是,自然狀態下的楠木野生苗根部所在的土壤沒有苗圃地土壤濕潤,植株為了吸取水分和無機鹽,要生長到更深的土壤中,而形成了主根發達,幾乎沒有側根;相反,苗圃地育苗在育苗期進行過“斷主根”處理,其側根更發達,因此成活率更高。同等條件下,雨天成活率比晴天高。
另據陳茂景對閩楠造林成活率的初步研究認為,起苗后的置留時間對造林成活率影響很大,當天造林成活率為86.4%~92.7%;置留第3 d僅為80.7%~90.2%[6]。因此,裸根苗造林盡可能在當地育苗,盡量做到當天取當天種;如果是外地調苗,應選擇營養杯苗。
6 結語
通過調查,楠木在資源縣主要分布在海拔505~750 m左右的林地,大多數樹干干形通直,出材率高,其生長速度快,適合培養速生豐產林。同時楠木又是常綠喬木,樹姿優美,是城市良好的綠化樹種。通過人工育苗及造林,成活率高。資源縣應該以國家“精準扶貧”為契機,選擇優良單株采種,大力培育楠木種苗,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結合跡地更新等林業項目,對其在項目上予以優先安排。這對保護和修復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樹木學》編寫組.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49~55.
[2]李裕龍.資源縣林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西林業,2008(6).
[3]陽桂平.曼地亞紅豆杉無性繁殖研究[J].綠色科技,2016(9).
[4]薛建輝.森林生態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140~142.
[5]數理統計編寫組.數理統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122~129.
[6]陳茂景.閩楠造林成活率的初步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