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品紅
[摘 要] 法制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卻因其特殊性,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舉步維艱,活動難有抓手,難有成效。學校要營造教育環境主題化,作為法制教育的亮點;宣傳活動落實常規化,讓法制教育融入學校生活;主題活動開展系列化,為法制教育注入新活力。真正落實法制教育各項活動,將無形的,看似虛無的法制教育變得有抓手,易落實,成為有形的實實在在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
[關鍵詞] 法制教育;環境營造;宣傳活動
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學校可以從環境布置入手,以宣傳教育常規活動及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抓手,著力打造品牌活動,不斷加強法制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及法制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特別是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一、教育環境營造主題化
學校在創建“美麗學校”校園主題的過程中,應該圍繞“正”字校訓,整體規劃校園景觀,力求凸顯“簡約活潑、山水相宜、 廉正窗口”的要素;學校在各陣地的建設中,能為法制教育留下一定空間,嘗試將多種元素融合,帶來更多的教育契機。
1.校園景觀設計,凸顯法制教育特色。校園景觀的設計可以根據學校的特色進行修整。例如:廉潔教育示范點的學校在各項建設開展之前,可以面向全體師生進行創意征集,尋求整合突破口,進行整體規劃。每一次意向征求活動,都能得到學生和家長的積極響應,一次參與就是一次歷練,一次參與也就是一次法律知識的學習。學校先后建成了“正字廊”“廉潔廳”“愛蓮池”等富有教育意義的景點,重點突出法制教育元素,營造濃郁法制教育氛圍。
2.校園環境布置,彰顯法制教育亮點。學校在“正”字廊下,“愛蓮池”畔,“廉潔廳”內均提供了學生法制格言、書法作品展覽的陣地,使校園環境布置與學生教育活動更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每一個陣地都會說話,更具有法制教育意義。每學年初,學校面向家長,征集法制教育主題書畫作品并進行展評活動,以豐富這些陣地的作品,做到常展常新。學校櫥窗、走廊等顯要位置均開辟法制教育專欄,增加法制教育宣傳內容,校園內處處可見法制教育宣傳標語。
3.陣地文化建設,融合法制教育元素。每班均在板報中開辟法制角,融合法制教育元素;創建校刊“法制專欄”,加大法制教育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展學校道德講堂建設內容范疇,正式掛牌“七色光法制教育大講堂”,充分發揮陣地作用,滲透法制教育。學校法制教育志愿者團隊的建立,從社會專業人士到老師、學生,均能利用好一個又一個的陣地,組織開展好各項法制教育活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環境的營造與各項活動有機結合,促使法制教育活動向縱深推進。
二、宣傳活動落實常規化
為了讓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有抓手,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認真組織落實宣傳教育活動。每學期,德育部門都能按照學校法制教育工作計劃要求,分層次、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聽”、“說”、“讀”、“寫”、“唱”等靈活多樣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動,使學生喜聞樂見,強化教育效果。
1.聽專題報告和主題廣播。一聽講座報告會,學校利用新學期開學典禮、聯合早會等時機,請法制副校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二聽主題廣播,開展“美麗校園聯播網”、學校“七色光小廣播”等陣地活動,認真組織學生收聽法制專題節目;三聽常規教育,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讀本》,在每周三的法制專題晨會上,通過老師的指導、講述,學生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各項法律法規。由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說法制小故事。一是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講講法律小故事;二是通過法制小知識比賽,組織中年級學生進行法制專題演講比賽,宣傳法律小知識;三是討論法制小觀點,結合熱點新聞,組織高年級學生進行主題大討論,說說自己對法制的看法。不同年段的孩子的認知特點不同,不同的活動方式卻能達到共同的目標。讓學生通過講演的方式,講述自己對法律的了解,內化法律知識,真正做到學法知法。
3.讀法制專題報道。一是借助綠色上網教育,關注法律專題報道;二是觀看法制專題影片,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資料片和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三是讀法制專業書籍,利用學校的“七色光書吧”,積極開展“紅讀活動”,即組織學生閱讀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書刊。學校分年段開設開放性書吧,準備著適合學生閱讀的法制教育書刊(包括學校的校本教材),學生在積極的閱讀中,不斷豐富著自身的法律知識,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識。
4.法制書畫作品。一是開展書畫作品展評,延續學校每年的廉潔書畫競賽活動,定期開展法制專題書畫作品展評,讓學生通過寫寫、畫畫來學習法律格言,了解法律知識;二是寫法制主題應征文稿,配合影視教育和“紅讀活動”,開展征文競賽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促進法律知識的普及。學生的創作,是對學習的反芻,他們的再創造,贏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想上的熏陶。
5.唱校歌和法制教育主題歌。校歌《我們相見,我們相印》從“明德惟清新,君子重言行”到“親師友,習禮儀”;開展法制教育主題歌曲每月一歌活動,利用學校廣播、音樂課等,學唱法制教育歌曲,并在學校文化藝術節中開展主題歌曲合唱比賽。在音樂聲中,活動活動藝術熏陶以外的收獲:法制教育宣傳融入心靈暢想。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學校通過以孩子的方式進行適合孩子的教育,讓法制教育活動不再平移。
三、法制教育主題活動系列化
一年四季,法制教育主題教育活動是棵常青樹,在這四季園中彰顯“正”的智慧,“制”的魅力。
1.童眼看法,譜寫春的舞曲。法制主題公園是法制教育重要宣傳陣地,每年春暖花開時,組織學生到主題公園走一走,開展“童眼看法”主題活動。聘請法制宣傳領導小組的專業講解員對學生進行法制知識的講解,更為細致地了解主題公園的各個景點。而后,開展觀后法制知識的競賽,進一步內化活動收獲;組織進行法制專題的小型演出,通過形式多樣的表演來學法、普法。
在此基礎上,學校招募部分老師和學生成立“普法”宣講小組,利用雙休、節假日,在主題公園內做志愿講解,讓更多的人懂得欣賞主題公園,并在暢游公園中學習法律知識。
2.童心召喚,繪出夏的經典。每年的七月一日,組織一次“七色光普法知識競賽”,以家庭為單位參賽,由學生帶領著家長一起參與。在班級筆試初賽的基礎上,推選出班級第一名,組織現場的決賽,聘請學校家委會和社會志愿者中的法律專業人士做評委,在競賽的過程中做精彩的點評,進一步加強守法意識。通過活動,進一步擴大學校普法教育的受益群體,宣傳學校普法教育的新舉措。
3.童語亮法,唱出秋的贊歌。每年十二月是法制教育宣傳月,結合宣傳月活動,學校可以在十一月舉行法制主題班會競賽,可以是總結一學年的學法收獲,可以是宣傳普法活動中的典型,也可以是展示普法活動中創新的例子,由班主任老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唱響普法教育的贊歌。主題活動的開展,給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展示學習的收獲,讓更多的孩子表達對法律的崇敬。
4.童稚實踐,點燃冬的熱情。一年一度的學校“十佳最美學生”評比在每年的一月推出,每一個孩子總結一年的得失,各班推選出最為優秀的孩子,展現個人的風采。學生代表是身心健康守規矩、講規則、懂禮儀的小衛士,是處事公正,待人友善,做人誠信的小紅孩……在素質積分評價中,滲透法制意識,體現小公民道德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用靈動的方式,鼓勵全體孩子積極參與;以自覺的方式,贏得更多孩子的成功。
學校應堅持“法制教育領導組”為核心,形成校內外結合的法制教育管理體系。以活動為抓手,努力形成“小手拉大手,普法共成長”的新格局,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法制教育宣傳員,成為學校、社區的法制教育義務宣傳員。當一個又一個小宣傳員閃亮登場的時候,就是法制教育之花美麗綻放的時刻。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