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華
[摘 要] 借助互動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即通過學生彼此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知識、情感交流互通,確保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進而增進課堂教學實效。有鑒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應致力于互動教學模式的研討與實踐,進而使學生在高效知識互動參與過程中提升思想品德素養。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互動方式的重要性著手,構建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有力地促進課堂高效的實現互動。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互動式
課堂不能成為教師的“一言堂”,而是應該成為師生互動的課堂。為此,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課互動方式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實現互動的策略。
一、課堂互動的重要性
從課程定位角度來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融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在初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思想品德課程的傳統教學方式均采取以教師主導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因而,極易造成學生習慣于將自身定位為被動的知識接收者,缺乏對教師講解內容的思辨,長此以往,將導致學生欠缺對該課程的投入度,而依托互動教學模式的踐行,將實現對前述問題的有效規避。
對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加以審視能夠發現,此教學模式強調師生在課堂中處于平等的地位,形成了對以往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的顛覆和創新,進而凸顯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視。同時,依托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將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知識內容學習更為深入,并且賦予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和契機,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辨過程,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創新。此外,互動式教學模式對比于傳統的講授模式,其所遵循的教學理念更為先進,教學方式也更為靈活,因此,能夠使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得到切實增進。
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思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在此階段的認識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也將得以提高,對社會事物有一定的看法和了解。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對于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厭倦的心理。這就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心理要求,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實踐,產生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來獲得新的知識。這也就要求教育者和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
二、實現課堂互動的策略
(一)構建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
從教育學角度來看,在課堂氛圍和諧有序的情形下,學生受課堂氛圍的浸染,將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依托互動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將使任課班級的每一名學生均能夠得到知識交互的契機,避免以往教師在教學中難以對班級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實現兼顧的情況。授課教師的知識講解投入,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講授式教學模式對班級學生的覆蓋范圍較為有限,同時,難以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尤其對性格較為內向或者缺乏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學生而言,在講授式教學模式下,其甘愿將自身的課堂角色定位為聽講者,即便遇到難以理解消化的問題,因課堂氛圍過于嚴肅,也不會向教師主動提問。除此之外,課堂中的座位編排也會影響課堂師生交流,因座位編排直接受班級規模和教室空間的限制,也影響了交流互動。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決策權在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管理者,當具備足夠的空間時,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座位的編排改善師生交流的局面,在空間容許的情況下,如把座位排成馬蹄形或環形,教師便可以在教室里不斷走動,能顧及教室中的各個區域;當然還可以把小組長安排在全組可以看見的中心位置,把特別安靜的學生安排在組長對面或其他比較健談的組員,把愛講話的組員安排在指定的組長旁邊。
(二)研究性學習實現互動
所謂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在共同的學習目標指引下,教師與學生一起去實現對問題的解決。研究性學習實則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類型之一,在此種學習狀態之下,學習的任務并非在于實現對特定問題的解決,而是更注重知識探索的過程,即學生在與教師共同探索問題解決之道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可逐漸掌握正確的問題解決路徑,從而為其日后獨立解決問題提供必要的方法。
為確保研究性學習的實效性。第一,應當由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研究選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賦予學生選題的自由,使學生產生知識探究興趣,這是確保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實現的前提。在選題完成之后,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選題內容,幫助其進行內容解讀,引導其進行科學分析。如筆者任課班級的學生選擇了同食品安全有關的選題,學生通過搜集國內近年來關于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并根據案例內容進行分析,同時將食品安全問題對社會公眾健康危害的現象加以闡述,最終得出保障食品安全的現實意義。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第二,師生共同探究,體驗感悟小課題。探究是小課題研究的核心和根本,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小課題確立后,教師不能簡單地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做好筆記等,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的研究應同步,否則,教師既難以對學生進行深層次指導,因為研究性學習將獲取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僅僅滿足原有的專業知識,已完全不能勝任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需要,師生將共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因此,師生之間必須互相激勵、互相啟發,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誠地投入到小課題的探究學習中。例如:教學“人口問題”時,教師組織相關的小課題研究。在課題研討進行過程中,教師也積極參與進來,與學生一同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并且與學生一同探究,真正成為了課題組的一員。課題作為一個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形式,師生便從中真正實現了互動。
(三)用辯論方式實現互動
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指出:“教學即生活。”因此,為確保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為學生遴選同其生活實踐以及生活經驗接近的學習素材,確保學生能夠高效地參與到素材的討論與學習中。例如:教學“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時,為了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師組織辯論賽,辯題為“網絡人際交往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互聯網成為了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這一生活化的辯題讓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立即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正方認為,網絡上的人際交往利大于弊,只要能夠慧眼識人就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建立人際交往圈;反方認為,網絡上的人際交往弊大于利,他們表示網絡上隨時有陷阱,到處有誘惑,一不小心,就會被網絡吞噬。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網絡人際交往的利弊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還在辯論中懂得了在網絡交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將教師唱的“獨角戲”演繹為師生互動的“交響樂”,我們只有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協調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與學,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淑君.思想品德課教學師生有效互動策略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02).
[2]張麗瑩.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3]王立輝.初中思想品德課交往教學方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孫明強.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5.
[5]鄒梅.初中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中的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