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明
摘 要小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它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強度,養成積極主動探索習慣。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講什么學生記什么,考試機械分成一定類型,記憶題型,學生純粹成為接納知識容器,思維禁錮,達不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今天我們走向素質教育,養成科學學習習慣,把學生培養成主動探索者,問鼎科學領域,自主學習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閱讀教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活動。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獨立開展學習研究獨立工作者,這種能力就要從小開始,逐步培養,要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一個實質上轉變,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從學習奴隸變成學習主任,這是一個教育理念的革命,解放學生個性,讓他們科學領域自由飛翔,這是時代要求。要做到對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營造和諧、平等的交流氛圍。
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的以教師為主體或者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它是一項需要師生之間互相配合的活動。在這種需要集體參與的活動中,和諧、平等的交流環境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假如處在一個有一方高高在上、另外一方只能俯首聽從的環境中,無論是哪一方,都不會感到真正的愉悅。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自然也不會有良好的收獲。反之,假如雙方都處在一個和諧的、融洽的氛圍之中,情感愉悅,這樣雙方都受益極大。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能建立起一個和諧、平等的交流環境,對于促進學生能動性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大的益處。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平等是相互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同樣,學生也要尊重教師。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真正的了解學生,了解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特點,針對這些,來制定適合孩子發展的學習計劃,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適當引導這種知精神,使之轉換為更為深入的探索精神。只有這樣,真正深入孩子的心理,才能讓孩子真正喜歡上教師,才能暢所欲言,真正將自己展示出來。也只有這樣,孩子的思維才會在教師的帶動下,活躍起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精神才會真正激發出來。其次,學生也要尊重教師。教師受到學生的尊重,也才能發自內心的想去做的更好一點,也才能真正想去培養學生、教好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這樣的和諧氣氛之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我創新和自我發展。
2 當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
個性不是洪水猛獸,他是每個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寶貴的一個方面,假如個性,整個世界將會泯然一體,再無色彩斑斕可言。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的教育不是培養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的人才,而是在正確的引導之下,將每個孩子的個性充分發揮出來,使之成為世界的一抹亮色。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解放思想。將原有的那種題海戰術拋棄,拒絕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孩子的學習變得不再是沉重的壓力,而是有趣的探究。利用原本用來做作業的大量的課外時間,去做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或是讀書活動,從中啟發學生對于新知識探索的欲望,讓每個孩子在這種個性化和自主化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才智。
當然,我們也要對個性進行適當的調控和指導,引導個性的張揚,但同時又要注意不要讓個性有偏激的趨向。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細心的觀察來解決這一問題。
3 創設課堂情景,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往往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對一切教學活動越俎代庖;而學生只是知識的消極、被動接受者,往往情緒低落,萎靡不振,這樣摧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新課改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是學習成功的基礎。學生應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是“演員”;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導演”。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服務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教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過程中發現,在合作中增知,在質疑中開拓思維。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索并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自主和諧的環境中既可以學到知識,又能磨礪意志,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課堂情景就是在上新課時,教師通過創設與新課內容相關情景,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驅動學生內在潛力,激發他們對新課內容迫切學習的心理,激發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望,驅動對新知識探索動機,達到解決教學問題的目的。把自主學習教給學生,落到實處。自主學習我們必須落到實處,從實質上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我們只有立足學生、教材、新課標,全方位整合,找準最佳切入點,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潛能。
世界各國對目前教育發展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把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動力量。電視、錄像、電腦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以其直觀性、科學性、生動性等諸多優勢,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思想品德課特點,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搜圖片、舉案例、查數據、設情景,幫助學生釋疑、解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借助科技媒體自主學習,從中發現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問題,增長知識,并引導學生與網友交流信息,探討問題。最終使媒體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擴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教會學生多少知識,關鍵是教會學生懂得怎樣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使新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學區中心校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