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文/王志剛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逐步國際化,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已經納入到許多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和培養方案中。來華留學漢語學習,已逐漸成為各高校教學體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教育是利用教育手段擴大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的橋梁,更是中國文化影響和傳播的重要途徑。本篇論文以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來華留學生為例,在教學視角下,淺析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留學生學習漢語過程中的差異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留學生;漢語;差異;措施;鴻德學院
1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來華留學生背景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來華學習的留學生群體以巴基斯坦和非洲的科特迪瓦、多哥為主。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政治與宗教信仰,導致在學習漢語的程度上有所差異。
2 留學生學習漢語發音的特點
巴基斯坦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巴基斯坦原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國實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省。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在受英國統治其間,巴基斯坦文化受到了英國文化的沖擊,有英國文化色彩。巴基斯坦行政區域包括四個省(俾路支省、開伯爾-普什圖省、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和兩個聯邦直轄區(伊斯蘭堡首都區、聯邦直轄部落地區)以及克什米爾兩個特區(巴控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和自由克什米爾地區)。在不同的省份、轄區和特區,巴基斯坦國內語系繁雜,地方方言多達幾十種,人們說著不同地區語言,雖然巴基斯坦政府憲法規定烏爾都語為官方語言(2015年以前官方語言為英語)。但是各省的交流語言主要以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和俾路支語為主,雖然以共同文化為根基的民族,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慣以習用的語言不同,但是由于地區不同,導致語言也略有不同。作為巴基斯坦官方語言的烏爾都語,屬于印歐語系印度語族,烏爾都語共54個音素,如送氣音、不送氣音、閃音和頂音(卷舌音)等。發音位置在雙唇、唇齒、舌尖下齒背和舌尖上齒背等。總的來說烏爾都語的發音比較難。很多音在漢語中找不到對應的發音。同理漢語的有些發音在烏爾都語中也沒有,這些因素也是制約以烏爾都語為母語的巴基斯坦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原因。
地理位置同屬西非的科特迪瓦和多哥,官方語言又同為法語。法語屬于歐洲印歐語系,法語和英語一樣,不同的字母組合可以發相同的音,反過來相同的字母組合也可以發不同的音,法語中發音相同而拼寫不同的單詞及單詞中不發音的字母特比多。
由于受本民族語音發音的影響,來自巴基斯坦和非洲科特迪瓦多哥的留學生在學習說漢語的過程中,也有明顯的差異,如來自巴基斯坦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以及旁遮普省地區的學生,雖然官方語言都為烏爾都語,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各省也有各省的地區語言,但是兩個地區的學生受地區語言的影響,不能正常的發出漢語中“ü”的音節。而以法語為主的科特迪瓦的學生,不能正常的發出漢語中“eng”的音節。但是經過反復的訓練,也能達到正常發音的水平。
3 留學生學習漢語書寫的特點
烏爾都語以35個阿拉伯字母為書寫載體,書寫時為了整體的整齊和美觀,詞與詞之間沒有空隔隔開。烏爾都文的單詞是連續書寫的,大部分字母四種寫法,即詞首、詞中、詞末及“獨用”四種,但有時書寫文章時為了使字母與附近的字母整合得更加美觀,有的字母變換為另一種寫法,最多時一個字母有25種寫法;法語以26個字母為書寫載體,書寫方式與漢語拼音不盡相同。以法語為主要語言的西非留學生,在學習寫漢字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難度,由于法語是拼音文字,字形直接表音,而漢字屬于象形文字,文字與語音分離,無法根據語音來書寫文字。
兩個不同地區的留學生,在漢語學習書寫時,程度與進度也不同。烏爾都語和法語都沒有漢語的“橫平豎直,撇捺彎鉤”,尤其是烏爾都語的書寫方式從右至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巴基斯坦留學生的漢語書寫進程。
4 留學生學習漢語語法學習的特點
對于來中國學習的留學生,初階段教學所使用的媒介語言為英語,大部分中國教師會以英語進行授課。在教授句子結構和語法的時候。由于漢語和英語有不同的語法和句子結構。例如:漢語和英語在詞類方面不一樣,漢語的名詞里有方位,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樣。漢語里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和狀語,六大句子成分,英語還有一個補語等等不同。由于英語作為媒介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還要將學習到的漢語知識通過英語再轉換為自己本民族的語言,這一過程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艱難過程。
5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針對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差異所采取的解決措施
雖然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有一定困難,但是留學生們在認識學習困難的同時,能夠掌握方法,戰勝困難,另鴻德學院也在學習的薄弱環節對其加強訓練,學生的自身努力與教學環節的特殊設計相結合,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以學員外事辦公室為基礎建立跨文化咨詢、語言文化支持體系。建立跨文化咨詢、語言文化支持體系能夠緩解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問題。
(2)以外語系(負責的教學單位)為單位建立由教師做成的學術支持體系,更好的研究留學生生學習漢語過程中存在的差異。
(3)加強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漢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巴基斯坦概況,新華網[Z].2014-01-25.
[2]艾來提·米吉提.中東、中亞、南亞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J].外國留學生研究工作,2015.
作者簡介
王志剛(1986-),男,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現為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跨文化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0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