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程程
摘 要:人民群眾一直是馬恩關注的焦點,群眾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群眾,是我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鹅F月十八日》是馬克思在經歷歐洲革命失敗后,開始從歷史現實出發闡述和豐富群眾理論的經典之作,蘊含豐富的群眾理論。本文將系統梳理《霧月十八日》中馬克思的群眾觀思想,在整體把握馬克思人民群眾理論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其中國化發展奠定更堅實的理論根基。
關鍵詞:群眾觀;人民群眾;階級斗爭;工農聯盟;歷史人物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01 — 0027 — 03
人民群眾是馬克思一生的關注對象。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聚焦點和切入點。我黨的群眾路線正是在吸收繼承了馬克思群眾理論后,將其中國化的重要結晶和成果。因此,研究作為源頭的馬克思的群眾觀對于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踐行和進一步發展我國現代群眾理論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自己的群眾理論,馬恩并未在哪一部著作中進行專門的闡述,而是零散的分布在馬克思的各種文章中。《霧月十八日》是繼馬克思在《神圣家族》系統闡述群眾理論之后,進一步結合現實豐富和發展其群眾觀的經典之作。但當前關于《霧月十八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人民主體等方面,系統梳理該文本群眾觀的成果并不多見。因此對《霧月十八日》中的群眾觀進行進一步整體梳理,在準確把握和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系統歸納出更加立體全面的馬克思群眾觀,對于把握馬克思理論、發展中國群眾觀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群眾在德語詞典中的意思:1.人民,民族;2.人群,人們;3.平民老百姓;4.(與其他詞搭配)勞動人民、普通老百姓。①可以看出,現代德語中對群眾一詞的解釋主要集中在勞動人民這一涵義上。其實,“群眾”這一詞,在西方古代思想史、近代思想史和漢語解釋中都有不同的概念。早期西方古代思想家們對群眾的理解帶有鄙視和貶義的感情色彩,認為他們是知識水平低下、沒有自己獨立意志又易被煽動的社會下層群體,稱他們是“烏合之眾”和“群氓”。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中,對群眾的偏見理解才逐漸向中性靠攏,與人民等同,成為廣大勞動人民的代稱。在我國,群眾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概念,是與政黨相對的:指未加入黨組織和共青團的人。對于馬克思語境中的群眾,我比較贊同牟成文的定義:廣義上指“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與人民通假;在階級社會,主要指“被統治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主要指工人、農民等“無產階級”。
縱觀馬克思的論述,他對群眾的理解是一個不斷更新,對其組成的認識不斷擴大的過程。1848年歐洲革命的失敗,使馬克思開始由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樂觀激情轉向關注現實階級斗爭復雜性,由革命理論研究轉向現實無產階級革命分析。《霧月十八日》是馬克思開始將自己的群眾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標志,其群眾觀更加豐富和立體,堪稱馬克思唯物史觀和群眾觀的代表之作。本文將試圖對《霧月十八日》文本中馬克思群眾觀進行整體梳理,清晰馬克思群眾觀的理論輪廓。馬克思在文本中,始終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線索,總體闡述了歷史主體、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方式、工農聯盟道路、群眾教育和群眾領袖五個主要方面的理論內容。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
群眾這個詞,既可以是個體概念,也可以是群體性概念,可以說是與“現實的人”通假的。所謂“現實的人”,是指在一定的現實社會關系中,從事一定實踐活動的人?!艾F實的人”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理論的邏輯起點。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和決定力量
“人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在《霧月十八日》中,不論是共和國還是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都是得到了大部分工人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文中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義也不例外,二月革命代表人民的利益,以要求擴大選舉權為口號,得到了人民的群眾的擁護支持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再者,馬克思辛辣諷刺的無賴無產階級代表波拿巴,也是通過標榜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手段,騙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從而在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中實現。
(二)人民群眾在既定的歷史前提和現實條件下創造歷史,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并非是隨心所欲地,要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制約
“人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觸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①這種歷史條件和前提,一方面是物質條件,而在文本中主要闡述的則是思想傳統的“后遺癥”方面。“整個階級在它的物質條件和相應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創造和構成這一切。通過傳統和教育承受了這些情感和觀點的個人,會以為這些情感和觀點就是他的行為的真實動機和出發點?!雹谙惹暗木裼^念占據在人民的頭腦中,支配著他們現實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選擇。法國人在從事革命的時候,總不能擺脫對拿破侖的追念,這樣一次次的革命和起義就成了“召喚亡靈的行動”將拿破侖的影子投注到波拿巴身上,造成歷史周期循環后退的落后現象。鑒于此,馬克思闡述了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的有限性的方面,即人民群眾各個階級也具有本身固有或無法擺脫的局限性。人民群眾并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而是在現有的條件和頭腦中思維觀念的約束下展開其創造歷史的活動的,不免具有落后和保守的方面。
(三)歷史的最終發展是群眾合力作用的結果
每一個階級人民產生的改變世界的意志和實踐活動是基于自己的生存條件和階級立場的。不同階級和利益代表的群眾分別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創造歷史,他們就像平行四邊形向不同的方向用力,最終歷史的發展不會完全符合某一階級或群體的意志,社會歷史是在這些群體的多種力量形成的合力作用下發展的?!鹅F月十八日》中立憲派、革命派、國民議會和保皇派等等派別分別站在各自階級立場上,就法國發展的不同意見看法進行斗爭和反抗,然而法國歷史并沒有完全按照某個派別的意志發展,而是表現為:“發展的唯一動力仿佛是日歷”。
二、人民群眾通過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方式推動歷史發展,必須打破舊有的國家機器
(一)人民群眾通過反抗壓迫的階級斗爭的方式推動歷史的發展
階級斗爭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理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他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③馬克思將群眾劃分為不同的階級,像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農民中又劃分為富農、中農和貧農。階級的劃分受經濟因素影響,不同階級進行著沖突和斗爭。統治階級為了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對被統治階級進行剝削和壓迫,最終導致被壓迫階級的反抗,從而雙方在不斷的斗爭和妥協中推動歷史的發展。在《霧月十八日》中,復雜的階級斗爭貫穿全文。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無賴無產階級和大地主貴族階級等等,如書中波旁王朝和奧爾良王朝,兩個集團的分離,馬克思指出絕不是由于什么所謂的原則,而是由于各自生存的物質條件。
(二)人民群眾通過社會革命的方式奪取政權和改變國家性質
社會革命是階級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結果。人民群眾通過社會革命推翻統治階級的統治,變革社會性質,推動社會進步。《霧月十八日》描述的歷史中,法國政權更替頻繁,二月革命、六月起義建立起來的共和國和資產階級政權,都是在壓迫極端嚴重、階級矛盾極端尖銳的情況下利用和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推翻剝削階級政權的結果??梢娙罕姷牧α渴欠浅姶蟮模麄冊谠馐軌浩葮O端嚴重的條件下,通過一定的組織和領導,是能夠發揮改變歷史發展的驚人作用的。
(三)人民群眾必須通過社會革命打破資產階級國家機器
從1848年的歐洲革命就可以看出,法國早就成為資產階級壓迫控制人民的武器和工具,成為統治階級管理禁錮束縛廣大人民群眾的囚牢。“這個行政權力有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有復雜而巧妙的國家機器”,從君主專制到資本主義時代,這個統治機器不斷得到完善,成為各個剝削社會統治階級的利器。人民群眾發動社會革命必須打破資產階級統治人民的國家機器,打碎剝削階級壓迫人民的工具,摧毀建立在封建統治階級和資產階級經濟形態上的落后的上層建筑。在清理之后,探索和重建真正有利于人民群眾自由全面發展和生存的制度環境。
三、科學掌握人民群眾,走組建工農聯盟的革命道路
《霧月十八日》中,馬克思深刻地總結了六月起義無產階級革命失敗的原因,一方面工人階級孤軍奮戰,而資產階級拉攏了小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了自己的隊伍?!爱敃r站在資產階級共和國方面的有金融貴族、工業資產階級、中等階層、小資產者、軍隊、組成別動隊的流氓無產階級、知識分子、牧師和農村居民。而站在巴黎無產階級方面的卻只有它自己”④。面對強大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要與其對抗,僅自己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和其他階級的人民群眾結成聯盟,壯大自己的力量?!鹅F月十八日》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馬克思對農民階級的態度和評價較之前的著作中有所改觀。馬克思提出了“農民就把負有推翻資產階級制度使命的城市無產階級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領導者”①的口號,要求無產階級和農民群眾組建鞏固的工農聯盟,壯大同盟戰線力量,對抗作為共同敵人的資產階級。
四、人民群眾教育理論
《霧月十八日》中人民群眾教育理論的主體是農民?!鹅F月十八日》文本的第七部分對農民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堪稱馬克思農民理論的經典。馬克思從農民生活交往環境引申出農民階級無組織性和保守的特點?!凹热粩蛋偃f家庭的經濟條件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與其他階級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敵對,所以他們就形成一個階級。由于各個小農彼此間只存在有地域的聯系,由于他們的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們彼此間形成任何的共同關系,形成任何的全國性的聯系,形成任何一種政治組織,所以他們就沒有形成一個階級。”②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眼界比較狹隘,同時容易受欺騙和煽動。波拿巴借助農民的這一弱點和他們對拿破侖的懷念,騙取了農民的支持,“12月20日和21日大選的迷,要從法國農民的狀況中找到解答”③。文本中對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及其他階級的狹隘性都進行了描述。尤其是農民階級,要克服本階級的局限性,必須通過教育的方式,運用科學的教育理論和灌輸等教育方法,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科學文化素質,逐漸培養他們形成獨立的意識和人格,真正意識到自己作為歷史主體的地位。
五、群眾領袖和歷史人物作用的客觀評價
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是各種力量合力作用的結果,它的發展遵循自身的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并不是簡單的由某個人的意志決定;不能否認,一定的群眾領袖和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特定時期的確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任何個人的作用都應該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加以考察。文本中馬克思對歷史人物的分析也可謂鞭辟入里。歷史人物按性質可分為反面人物和杰出人物,他們都是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作用的個人?!鹅F月十八日》中,馬克思就對無賴無產階級的領袖代表路易·波拿巴進行了細致地描述和諷刺。他的種種無賴行為,如向議會索要選舉賠款、以個人名義招募社會捐款斂財、組建由流氓無賴組成的十二月十日會等,讓人不禁對這個所謂的領袖產生一種鄙視和嘲笑。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平庸之輩,卻在1852年大選中被人民擁上獨裁的寶座。對此,馬克思進行了深入地分析。首先,波拿巴種種無賴行為要從他所代表的階級中去尋找原因,“波拿巴首先覺得自己是十二月十日會的頭目模式流氓無產階級的代表,因為他本人,他的親信,他的政府和他的軍隊都屬于這個階級,而這個階級首先關心的是自己能生活的舒服,是從國庫中汲取加利福尼亞的彩票利益。”④波拿巴本身就是無賴無產階級的代表,所以他自身無法擺脫所在階級固有的的局限性。馬克思對階級領袖得出了這樣的評價:“他們的思想不能躍出階級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們在理論上得出的人物和作出的決定,也就是他們的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在實際生活上引導他們做出的任務和作出的決定。一般說來,一個階級在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們所代表的階級間的關系,都是這樣?!雹菀虼?,評價一個階級領袖應當深入到他的階級中去。其次,歷史人物能否在歷史上發揮作用,要看他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意志,波拿巴之所以能在大選中獲勝是因為“波拿巴代表一個階級,而且是代表法國社會中人數最多的一個階級——小農”。⑥他形式上喊著代表農民群眾利益的口號,騙取了人們的支持,上臺后的獨裁無疑是推歷史的倒車,阻礙歷史向前發展。馬克思也對此諷刺道“如果黃袍終于落在路易·波拿巴身上,拿破侖的銅像就會從旺多姆圓柱頂上被推下來?!?/p>
馬克思通過《霧月十八日》這一著作,生動地描繪了一幅1848到1852年法國政權頻繁更替、階級斗爭風起云涌的時代畫卷。借助對現實歷史的講述,馬克思在闡述了自己深刻的唯物史觀和群眾理論,肯定了革命時代人民群眾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國的群眾路線是以馬克思群眾觀為理論淵源,時代化、本土化的結果。探索在和平建設時期,更好的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積極性的群眾理論,理論和實踐上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是時代賦予我們不容推卸的光榮使命。
〔參 考 文 獻〕
〔1〕新德漢詞典〔M〕.北京:譯文出版社,第3版,2010:3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3-774.
〔3〕列寧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3〕白云真.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研究讀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4〕王茜.馬克思群眾觀研究〔D〕.南開大學,2013.
〔5〕牟成文.馬克思的群眾觀及其哲學變革〔J〕.中國社會科學,1995,(02).
〔責任編輯:譚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