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瑾
摘要:在當今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面臨著眾多的風險因素,因此,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理順內部控制管理體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企業內部控制現狀的基礎上,采用科學、規范的方法,提出完善內部控制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企業管理;內部控制;風險
一、內部控制概述
(一)內部控制的定義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保證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
(二)內部控制的要素
企業要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要素:一是內部環境。對企業內部控制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要素總和,其主要包括機構設置、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等。二是風險評估。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三是控制活動。企業根據風險應對策略,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運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四是信息與溝通。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五是內部監督。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于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
(三)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二、現行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
一是習慣于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未能認識到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二是雖然意識到內部控制的必要性,但在實際經營管理中因實際原因未能對控制內容進行有效執行,或在工作過程中未能及時、完整保存資料,導致無法提供樣本或樣本數量不足,或所提供的樣本未能包含樣本關鍵要素,未能充分體現控制要求,難以追溯。
(二)信息流通不暢,職責不清,責任不明
各部門業務交叉情況出現較多,未能劃清明確的業務范圍、明確崗位職責,導致科室內外部內控人員缺乏有效溝通,導致出現問題互相推諉,難以追責。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并缺乏相應考核機制
針對高風險業務領域,業務部門自身的監控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對風險點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監控時,缺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時存在重檢查、輕整改的思想,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內控的監督效果。
三、企業內控運行診斷分析
(一)現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中石化現有油田勘探開發、煉油、化工、銷售及科研、外貿等全資子公司、控股和參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90余家,針對各子公司、分公司的不同業務需求,集團公司通過編制內部控制矩陣對各項業務進行具體控制。企業內控手冊現有66個內部控制矩陣,內容涵蓋資金活動、采購及生產活動、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等20大類。正是由于企業內部存在著多層次的委托和代理關系,特別是企業規模大、業務領域寬、分支機構數量多、經濟關系較為復雜,在通過實施內部控制來規范各單位及全體員工的行為時,難以選擇和構建適合各下屬單位自身實際經營狀況的內部控制實現方式。另外,現行制度過多、部分制度與實際業務不相容且未能與內控制度有效結合也是內控管理中的一大弊端。
(二)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執行不到位
在內控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職責不清、考核不嚴、執行不力、流于形式等問題。二是管理權責不清晰,管理層權責交叉、部門職責交叉、科室內部業務交叉,導致部門之間因溝通不及時、信息流通不暢,不可避免地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使問題難以解決,或即使問題得到暫時解決,類似的問題依舊層出不窮。三是約束機制不健全。在內部控制的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運行的約束機制,各職能部門對內控執行程度檢查不到位,或為避免工作量將執行不力的控制點按未發生進行統計,導致內控季度測試及年度檢查的控制點未發生率過高。
四、企業運行績效提升對策
(一)梳理現行制度
一是依據實際經營管理對控制點內容是否和實際業務相吻合進行篩選,將所識別不符合業務實際的控制點上報管理部門;二是對與內控制度不相融合的制度進行梳理,并結合實際對其中一項進行修訂。以業務流程為切入點,將流程和制度進行匹配,進而梳理和優化現有制度。三是每年對內控手冊進行修訂時應與實際業務相結合。
(二)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內控意識
一是加大內控培訓力度,擴大對內控人員的培訓范圍,加強與其他單位的交流與溝通;二是確定科室內人員的職責劃分,各適用控制點確定一名責任人,并加強與業務主管部門的有效溝通。三是在工作中各科室應注意各項工作記錄的保存,進一步加強基礎資料的匯總和存檔,為上級主管部門的抽檢做好準備。四是從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角度出發,深化對內控制度的認識,重新定位內控制度,引導員工提高認同感和參與度,從“被動的內部控制”轉變為“主動的內部控制”,不斷提高內控質量,把內控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