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莉,梁 成,李連聲,盧益平
(1. 遵義市環境保護局新蒲新區分局,貴州 遵義 563000;2. 061基地環境監測站,貴州 遵義 563000; 3. 遵義市環境保護監測站,貴州 遵義 563000)
2015年4月2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要求各區域流域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局面[1]。
為此,遵義市環保局新蒲新區分局在遵義市新蒲新區管委會的領導下,大力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根據新蒲新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新蒲新區“十三五”發展綜合規劃》,統籌布局污水處理廠的規劃與建設,加強水污染治理工作,以減少對新蒲新區湘江河干流的影響。
為客觀評價湘江河干流水質狀況和新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狀況,2017年6~7月,新蒲新區環保分局在遵義市局的統一安排下,配合遵義市環境監測站對湘江河干流新蒲新區段進行了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工作。
湘江河,屬長江一級支流烏江左岸的一級支流,歷史上曾稱“芙蓉江”,宋代叫“穆家川”,從明代開始叫“湘江河”。主源喇叭河發源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西北婁山山脈金頂山南麓板牛溝劉家屋基。流經遵義市紅花崗區、匯川區、新蒲新區、播州區、湄潭縣、甕安縣,在播州區、開陽縣、甕安縣3區(縣)交界處的三星場注入烏江。河長155 km,流域面積4913 km2。
湘江河在遵義市境內由北向南流,經海龍鎮、觀音閣等地,在匯川區官塘納左岸支流高坪河后縱貫遵義市城區,在龍溪橋納左岸支流洛江經南灘進入新蒲新區;向東流,經水源壩納左岸支流仁江,又向南流納右岸支流倒流水、爛泥溝,經銀水、劍閣等地向東北進入湄潭縣境,在角口納左岸最大支流嵋江再向南流入甕安縣境。遵義市境內湘江河流域面積4878 km2,占總面積的92.4%,境內河長143.3 km。
湘江河總落差714 m,河流平均比降4.98/1000,河口多年平均流量84.4 m3/s。流域內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9.39萬kW,湘江河干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2.77萬kW,可開發水力資源7.1萬kW。
湘江河較大的一級支流有高坪河、洛江、倒流水、爛泥溝、仁江、湄江等6條,較大的二級支流有后水河、洛安江、茅官河、漁泉河、卜水河、陶泥溝等6條;較大的三級支流有洋川河、后溪溝。
湘江河水資源豐富,是遵義市的主要水源開發河流,也是遵義市的母親河,流域內有眾多引水工程及中小型蓄水型水庫工程,先后修建馬老巖水庫、北郊水庫,南郊水庫、紅巖水庫、黑塘子水庫、海龍水庫、后水河水庫和湄江水庫,是遵義市匯川區城區、紅花崗區、新蒲新區、綏陽縣、湄潭縣生活用水的主要取水地,為遵義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3]。
新蒲新區于2009年新區正式掛牌成立,位于中心城區東部,距離市中心10 km,目前,新蒲新區共轄新蒲、新舟、蝦子、永樂、三渡和喇叭六鎮,禮儀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約990 km2,總人口30萬人。
新蒲新區緊靠遵義中心城區,南距貴陽143 km,北距重慶248 km,屬于國家規劃的長江中上游綜合開發和黔中綜合經濟區的重要區域,是黔北交通、鐵路、通信重要樞紐,是遵義政治、文化、經濟、金融、商貿中心。
新區成立以來,新蒲新區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遵義機場已于2012年8月成功通航,遵義大學城、機場城市主干道、遵義四中新蒲校區、遵義市保稅區、蝦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大批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為新區的建設和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蒲新區在大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青山綠水”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規劃的基礎上,先后建成了永樂污水處理站、喇叭污水處理站、湘江污水處理站、蝦子污水處理站、官倉污水處理站、中橋污水處理站及其配套的管網,對新蒲新區和鎮區以及蝦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產生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標排放。
在建好污水處理站和城市污水管網的同時,新區響應建設海棉城市的號召,積極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先后在境內建成了天鵝湖濕地公園、新蒲濕地公園、白鷺湖濕地公園、洛安江濕地公園等一大批濕地工程,在為市民提供大量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也使新區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上了一個新臺階。
湘江河在新蒲新區境內河長約為90 km,在新蒲新區境內先后接納了仁江河、洛安江、湄江河,后流經播州區,播州區、開陽縣、甕安縣3區(縣)交界處的三星場注入烏江。新蒲新區990 km2的土地全為湘江河流域,本次監測布點主要考慮了新蒲新區開發建設活動對湘江河的影響,分別在湘江河新蒲新區段的上游羊渡頭、中游小巖水電站大壩和下游打秋萍設置一個監測斷面,斷面設置見圖1。

圖1 新蒲新區湘江河水質調查斷面分布
監測項目: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錳、硫酸鹽。
監測方法: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方法,見表1。
根據遵義市環境保護局的統一安排,遵義市環保局新蒲分局織力量,協助遵義市環境監測站組于2017.6月和7月連續兩月對湘江河新蒲新區境內的兩個斷面進行了采樣分析。

表1 分析項目與分析方法一覽
根據《遵義市水域劃類規定》,湘江河為Ⅲ類水體(Ⅲ類水體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 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場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評價方法采用單項水質參數法v,標準限值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標準限值,見表2。單項水質參數i在第j點的標準指數計算公式見公式(1),溶解氧標準指數計算公式見公式(2)、(3)、(4)。
Sij=Cij/Csi
(1)
式中:Sij—水質參數i在第j點的標準指數,Cij—水質參數i在第j的實測濃度,mg/LCsi—水質參數i的地表水水質標準,mg/L
DO的標準指數為:
(2)
(3)
DOf=468/(31.6+T)
(4)
式中:SDO.j—水質參數i在第j點的標準指數,DOj—水質參數i在第j的實測濃度,mg/L;DOS—水質參數i的地表水水質標準,mg/L。
標準指數若≤1,表明該因子符合水質評價標準,滿足環境功能要求;若標準指數>1,表明該因子超過了水質評價標準,已經不能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指數越大,污染程度越重。

表2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標準限值
監測結果見表3,評價結果見表4。從評價結果看,新蒲新區湘江河干流3個監測斷面中,羊渡頭渡口斷面6、7月所有監測因子中除氨氮、總磷和糞大腸菌群有超標現象外,其余都能達到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標準限值;氨氮超標分別達到30.6和58.6倍,總磷超標分別達到0.25和1.75倍,6月份糞大腸菌群超標0.6倍。小巖電站大壩斷面6月份氨氮超過標準限值,其余監測結果達標,超標倍數達33倍;7月份氨氮監測結果超過標準限值,超標倍數達15.7倍,BOD超標0.17倍,其余監測結果都達標。打秋坪斷面6、7月份監測結果中氨氮都超過標準限值,超標值分別達到2.6和4.7倍,其余監測結果都達標。

表3 新蒲新區湘江河水質監測結果 mg/L

表4 新蒲新區湘江河水質標準指數評價結果

圖2 2017.6斷面氨氮、總磷監測變化趨勢

圖3 6、7月監測結果對比(mg/L)
(1)從3個監測斷面來看,新蒲新區湘江干流3個斷面有超標現象的監測因子有BOD、氨氮和總磷,3個監測斷面中氨氮所有監測值都超標,糞大腸菌群在羊渡頭的6月份監測值超標,BOD在小巖水電站大壩的7月份監測值超標。羊渡頭斷面總磷監測結果都超標,其余斷面監測值都達標。
(2)羊渡頭斷面的氨氮和總磷監測結果嚴重超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標準限值,最大超標倍數達58.6倍。
(3)從監測結果和圖2可以看出,氨氮和總磷監測值從羊渡頭斷面至小巖水電站大壩斷面都呈現出一個大幅下降的超勢,小巖水電站大壩斷面至打秋坪斷面水質監測結果值變化不明顯,但也呈現出下降的超勢。
(4)從圖3可以看出,在羊渡頭、小巖電站大壩和打秋坪3個斷面中氨氮和總磷7月份監測結果都比六月份監測結果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超勢。
(5)從3個監測斷面的監測值看,湘江河新蒲新區段的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氨氮和總磷,造成,新蒲新區出
口斷面打秋坪氨氮超標的原因,主要是進品斷面羊渡頭斷面進口水質中氨氮濃度超標嚴重的原因。
(6)湘江河干流新蒲新區段自凈能力較強,從羊渡頭斷面至打秋坪斷面,氨氮從超標58.6倍下降至只超標4.7倍,總磷從超標1.75倍至滿足水環境標準限值,自凈能力明顯。
(7)湘江河干流新蒲新區段自凈能力較強的原因主要有:①湘江河一級支流仁江河在新蒲新區境內上游注入湘江,對改善湘江河水質起至了至關重要的作用。②新蒲新區在各鄉鎮和經濟開發區都修建了生活污水處理站,減少了向湘江河干流排放污染物的總量,也對湘江河干流水質改善。
根據監測結果分析與評價表明,湘江河新蒲新區段主要影響以生活污水影響為主要特征,主要超標污染物有氨氮和總磷,湘江河新蒲新區段進口斷面羊渡頭斷面氨氮和總磷都超標,出口斷面打秋坪斷面氨氮超標,氨氮超標的原因主要受進口斷面羊渡頭斷面氨氮超標嚴重。
湘江河新蒲新區段自凈能力較強,主要原因是湘江河新蒲新區段上游有湘江河一級支流仁江河的注入,同時,新蒲新區修建了多座污水處理站,對新區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減少了湘江河的污染物排放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5.
[2]遵義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遵義地區志·自然地理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32.
[3]遵義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遵義地區志·水利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56~59.
[4]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4版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杜.2002.
[5]國家環境保護總局.HJ/T 2.3-9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