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強
(山西省祁縣林業(yè)局,山西 晉中 030900)
鳥類多樣性是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指標。鳥類年周期遷徙規(guī)律可以被分為4個部分。每個階段,棲息地質量對鳥群都十分重要。首先,繁殖期是有最多可利用資源用于撫養(yǎng)后代的時期,棲息地的質量影響了繁殖成功率。其次,在飛往越冬目的地的路上,遷徙中的停留能夠保證充足的能量。越冬期對鳥類來說也是一個關鍵時期,因為越冬環(huán)境影響了冬季生存率和朝繁殖地遷徙的鳥類數(shù)量。此次調查,主要是掌握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內冬季常見鳥類和珍稀瀕危鳥類的種類、數(shù)量及其分布。以調查結果為依據(jù),對保護措施和政策提出建議。
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是由河流、沼澤和庫塘等構成的復合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處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 37°10′00.68″~37°23′58.25″,東經112°21′27.65″~112°31′06.30″[1]。
通過了解昌源河濕地公園的地形地貌和動植物資源現(xiàn)狀,在兼顧不同植被類型、生境類型以及鳥類的生活習性的情況下,確定了10條長度不等的調查樣線(2~3 km)。
于2017年2月,對昌源河濕地公園內的鳥類進行野外調查。選擇晴朗的天氣的8︰30~10︰30和15︰00~18︰00 兩個時段,對每條樣帶各調查 1次,2人一組沿樣線勻速前進,行進速度為2~3 km/h;通過目視與望遠鏡對鳥類進行觀察,依據(jù)體型、鳴叫、姿態(tài)、羽毛顏色及花紋等綜合特征判斷鳥類物種,不易辨識的鳥種待調查完畢后,參照《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進行分類鑒定。記錄樣線兩側50m范圍內發(fā)現(xiàn)的所有鳥類的物種、個數(shù)和生境類型,并拍照留存圖片資料。
(1)多樣性指數(shù)(H)采用Shannon-wiener指數(shù)公式:H=-∑PilnPi,Pi為第i物種的個體在所有物種個體總數(shù)的比例。
(2)均勻度指數(shù)(E)采用Pielou 指數(shù)公式:E=H/lnS,H為實際測量的多樣性指數(shù);S為物種數(shù)。
(3)頻率指數(shù)(RB)公式:RB=d/D×S/D,d為遇見某鳥種的天數(shù)、S為該鳥種數(shù)量、D為總天數(shù)。RB≥10為優(yōu)勢種,1≤RB<10 為常見種,RB<1為偶見種[2]。
經過調查,共記錄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冬季鳥類50種,隸屬10目25科。其中有1種物種黑鸛(Ciconianigra)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占總物種數(shù)的2%;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4種,分別為雀鷹(Accipiternisus)、日本松雀鷹(Accipitergularis)、紅隼(Falcotinnunculus)和縱紋腹小鸮(Athenenoctua),占8%;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有36 種,包括綠頭鴨(Anasplatyrhynchos)、白腰草鷸(Tringaochropus)、灰斑鳩(Streptopeliadecaocto)、大斑啄木鳥(Dendrocoposmajor)、紅嘴藍鵲(Urocissaerythrorhyncha)等,占72%。公園內冬季鳥類在目級分類階元上看以雀形目為主,有29種,占調查區(qū)內鳥類物種數(shù)的58%。本次調查相比與總體規(guī)劃中的結果,新記錄到斑嘴鴨(Anaspoecilorhyncha)、針尾鴨(Anasacuta)、白眼潛鴨(Aythyanyroca)、冠魚狗(Megacerylelugubris)、水鷚(Anthusspinoleta)、達烏里寒鴉(Corvusdauuricus)、褐河烏(Cincluspallasi)、斑鶇(Turdusnaumanni)8種。
根據(jù)RB頻率指數(shù)(表1),綠頭鴨、綠翅鴨、喜鵲、紅嘴山鴉、棕頭鴉雀、[樹]麻雀、金翅雀、白頭鹀等11種鳥為調查區(qū)的優(yōu)勢物種,斑嘴鴨、雉雞、白腰草鷸、山斑鳩、紅嘴藍鵲、褐河烏等16種鳥為常見種,黑鸛、針尾鴨、雀鷹、鹮嘴鷸、縱紋腹小鸮等23種鳥為偶見種。
根據(jù)調查結果,計算出鳥類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數(shù)為3.0092,Pielou指數(shù)為0.7692,根據(jù)生境類型的不同,把研究區(qū)域分為河流、樹林、灌木叢、草地、農田5種類型,并對不同生境中的鳥類群落多樣性進行比較。表2可見:公園鳥類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較大,不同生境中的群落多樣性存在一定差異,各生境類型的生物多樣性從大到小均依次為樹林、灌木叢、河流、草地、農田。草地中鳥類各物種的數(shù)量分布最均勻,而農田中鳥類各物種的數(shù)量分布最不均勻。

表1 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冬季鳥類群落組成
注:生境類型,A為河流,B為樹林,C為灌木叢,D為草地,E為農田;保護級別,Ⅰ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Ⅱ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居留型,R為留鳥,W為冬候鳥,P為旅鳥

表2 各生境類型的多樣性和均勻度
通過對冬季鳥類調查,共記錄到鳥類50種,隸屬10目25科,共743只。其中有留鳥32種,冬候鳥14種,旅鳥4種。新記錄到8種鳥類。本次調查掌握了公園內各種生境類型中的鳥類物種、數(shù)量和分布情況,為今后鳥類資源的保護管理及濕地公園建設提供了依據(jù)。
調查發(fā)現(xiàn)在公園的下游開闊水域較多,挺水植被生長旺盛,是水禽類的理想棲息,但灘涂地帶較少。建議在開闊水域建設人工鳥島,隔絕人類活動的影響,營造不同的生境及淺灘,為涉禽提供覓食和繁殖場所。
公園沿線樹以楊樹為主,其他喬木種類很少。建議在公園周邊及沿線栽植一些其他本地樹種,除喬木外,還應種植一些灌木,豐富植被多樣性,吸引更多林棲鳥類在此棲息和繁育后代。
[1]喻 甦,李礦明,徐志高,等.山西昌源河濕地評價及保護利用[J].中南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12(4):42~45.
[2]劉子祥,舒 服,趙冬冬,等.湖南洋湖濕地公園鳥類群落結構及其多樣性[J].2014,37(2):17~21.
[3]范竟成,朱錚宇,馮青青.蘇州濕地公園鳥類多樣性與影響因子相關性研究[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6(12).
[4]馮 威,趙成章,岳 冉,等.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冬春季鳥類群落多樣性與相關性分析[J].生態(tài)學雜志,2017(7).
[5]馬品豐.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鳥類多樣性研究[J].綠色科技,2016(24).
[6]楊艷伍.膠州灣濕地鳥類生活環(huán)境分析報告[J].綠色科技,2010(10).